普通X线平片与CT检查在骨科外伤中的诊断意义探讨
2020-12-20邹立刚
邹立刚
(宽甸县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 宽甸 118200)
骨科是医院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科室,骨科外伤患者入院后首先应该对影像学检查进行开展,来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以便于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治疗[1-2]。对患者进行影像检查的方式较多,包括普通X线平片以及CT检查等方法,本文结合以上2种方法展开探究,目的在于对更为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今后的临床检查过程中进行应用,传统检查过程中对普通X线平片方法进行应用,这一方法操作较为简单,并且费用低,但检查的准确程度较差,会造成一定的误差,影响治疗进程,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CT检查的应用进一步广泛化[3],CT检查虽然费用较高,但检查准确程度也较高,本文结合100例患者展开探究,对以上2种检测结果与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探究内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将我院骨科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入院的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取100例患者纳入组别,以上患者分别开展普通X线平片检查以及CT检查,以上100例患者入院后通过常规的检查确定存在骨折情况,100例患者中男性61例,女性39例,患者年龄在17-67岁之间,平均年龄(48.21±10.24)岁,其中22例患者高空坠落,38例患者意外交通事故,21例患者意外跌伤,9例患者暴力击打,其余10例患者为其他。受伤部位分别为10例骨盆外伤,10例腕骨外伤,6例肩关节外伤,21例胸骨外伤,41例肋骨外伤,14例为脊柱外伤。以上患者均了解需要开展的检查,并且同意参与到组别之中,患者签署同意书,满足以上条件后将患者的档案进行建立。
2 方法:首先对患者开展普通X线平片检查,让患者平躺或趴在检测位置,对患者疑似骨折位置开展X线检测,将X线平片交给医生进行判断。再让患者进行CT检查,CT检查过程中对荷兰飞利浦CT机进行应用,让患者需要检测的位置充分暴露在CT机下,并让患者在检测过程中保持安静。对患者疑似骨折部位进行全面扫描,每次扫描控制在20-25秒之间,准直宽度控制在1-2mm之间。若患者损伤处位于骨盆位置,则应该将宽度控制在2.5mm,扫描30-40秒。扫描过后将患者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在处理,建立图像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以上100例患者的2种检测结果均有经验十分丰富的医生来进行判定,判定内容包括骨折情况、骨折类型以及关节面情况等。
3 观察指标:将以上患者2种不同检测方法所得出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5 结果:对比2种检查手段的影像学情况,X线患者的影片情况能够明确的将骨骼断裂情况进行明确的展现,若患者骨折位置不是整齐的断面,而是不规则的骨折下,即为连续性骨折[4]。过程中能够清晰的展现患者骨头的位置扭曲,中断以及错位情况,若患者情况严重还能够对变性以及骨骼弯曲情况进行展现,嵌入型以及压缩性骨折还会呈现骨密度高以及骨折线模糊等情况。CT诊断能够对钙化、中断、错位情况进行记录,并且准确的断裂不连续的肋软骨条密度影进行显示[5-6]。(2)再对比2种检查手段的诊断情况,X线平片检查显示患者骨折处数量为110处,但CT检查则显示有140处,其中X线检查中有40例疑诊,20处误诊,30处漏诊,CT诊断情况则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较为相近,准确性较高,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 论
医院骨科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科室,骨科每天会收诊大量患者,以上均患有外伤,大多为高空坠落、交通事故、意外跌伤、暴力击打以及其他原因等,患者出现外伤后通常疼痛难忍,并且影响活动,很大程度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受伤的部位也十分多样,主要表现为骨盆外伤、腕骨外伤、肩关节外伤、胸骨外伤、肋骨外伤以及脊柱外伤等情况。想要更好的将患者开展治疗就需要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解,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首先组织患者开展检查,传统过程中主要对普通X线平片方法进行应用,该方法十分便捷,并且费用较低,但该方法的检测准确性存在一定的限制,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会耽误患者救治的针对性。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CT技术进一步得以完善,因此CT的应用也进一步广泛化,针对骨折患者对这一方法进行应用能够更加准确的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解,还能够通过检查将图像的质量进行提升,有助于之后治疗的开展,但该方法的费用较X线高。
本文结合以上2种方法展开探究,目的在于更好的找出有效的检测方法。本文将100例患者纳入组别,将患者分别对2种检测方法进行应用,再与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结论为,CT的诊断效果较为准确,能够明确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表现,X线则准确性较低,2种方法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满足P<0.05。可见在今后针对骨科外伤患者开展诊断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CT方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