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养殖场寄生虫防治
2020-12-20招远市辛庄畜牧兽医站王智慧
文/ 招远市辛庄畜牧兽医站 王智慧
动物养殖场由于饲养的动物数量繁多,为寄生虫提供了充足的宿主,有的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没有跟上,导致场内环境卫生、动物防疫条件较差,为寄生虫病的传播与流行提供了充分条件。寄生虫个体微小,但对养殖场饲养的动物危害巨大,甚至会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特别是人畜共患病,目前我国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有60 多种,主要包括日本分体吸虫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猪囊虫病、猪带绦虫病、旋毛虫等。寄生虫病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发病过程缓慢,常临床表现不明显,死亡率较低,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小,经常容易被养殖人员忽视。但是,正是由于寄生虫病的隐蔽性强,往往不能及时发现而采取必要措施,会直接影响动物生长和畜牧业发展。近几年,由于各种传染病的传入和病毒变异,表现极为强烈,损失极大,养殖场经常漠视寄生虫病的危害。目前,我国已经发现报道的动物寄生虫病多达两千多种。养殖场的管理人员要认真分析寄生虫病的发生原因及危害,根据各种寄生虫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发病季节、易感动物、宿主、传播媒介等,及时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寄生虫并防治。
一、常见寄生虫病发病原因
(一)养殖场环境卫生较差。一般体内寄生虫的虫卵或幼虫会随动物粪便排出体外,若养殖场粪便及污水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导致蚊蝇滋生繁殖,使得寄生虫虫卵、幼虫、虫体随昆虫的活动而扩散,污染动物的饮水、饲料和料槽,或直接叮咬动物而传播,特别是夏秋高温季节昆虫活动活跃比较容易引发。
(二)传染病等因素。动物感染其他传染病时,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寄生虫病原或被携带病原的昆虫叮咬就会感染寄生虫病。
(三)养殖场疫病防治工作不到位。养殖场开展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不到位,甚至养殖人员本身就携带寄生虫病原,从而使寄生虫病多发、频发、常发。养殖场引种或补栏时,容易把寄生虫病带进本场。
二、寄生虫病主要危害
(一)虫体常引起机械性损伤。吸血昆虫叮咬或寄生虫侵入机体后,在虫体移行和繁殖过程中,使宿主的器官、组织受到不同程度损害。
(二)抢夺宿主营养。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直接汲取宿主吸收的营养物质,造成宿主的营养不良、消瘦、贫血、抗病力和生产性能下降等。
(三)毒害作用。寄生虫在其生长、发育、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分泌物、代谢物等物质,会对宿主产生毒素作用,轻则引起炎症,重则引起器官衰竭。
(四)混合感染其他疾病。在临床上,寄生虫病经常与细菌性疫病或与病毒性疫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导致病原体多元化、病情复杂化,致使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会加大。以生猪养殖为例,临床上常遇到附红细胞体病继发猪瘟;弓形虫病继发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猪肺疫或、喘气病、链球菌病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感染。
三、主要防治措施
随着动物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寄生虫病的发生频率度也在增强,稍有不慎,寄生虫病的直接或间接危害就会表现出来,那么如何做好动物寄生虫病的预防呢?
(一)养殖人员要从思想上重视寄生虫病。我们首先要重视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养殖工作的重心不能只放在动物烈性传染病上,要重视寄生虫病的防治,特别是加强人畜共患和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要把寄生虫病防治纳入养殖场疫病防治计划,制定防治方案,采取防治措施。
(二)控制和消灭传染源。目前养殖场驱虫主要依靠药物,正确选择驱虫药显得尤为必要,日常生产过程中,养殖者应选用有批准生产文号、质量标准、正规厂家生产的驱虫药物,优先选择广谱、高效、低毒、安全、适口性好、使用剂量小、使用方便、动物体内残留最低、价廉、便于保存的,不要贪图便宜去使用“三无产品”“低劣产品”。
(三)切断传播途径。寄生虫的发育过程一般要经历从虫卵到幼虫到成虫最终到宿主体内的过程,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控制寄生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目前主要方法有生物发酵法、物理消除法、化学杀灭法(药物法)。
(四)加强检验检疫工作。严格产地检疫程序,可以杜绝外来寄生虫病原进入本场。而对于经肉品传播的寄生虫病,特别是旋毛虫、囊虫病等肉源性人畜共患病,应加强产品检验检疫,对检出的含有寄生虫肉品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与之接触的器械、车辆必须严格清洗消毒。
(五)搞好寄生虫病患病动物的治疗。当养殖场发生寄生虫病时,为减少寄生虫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进而引发的发炎、局部溃烂甚至是全身感染带来的危害,在选用合理药物治疗动物寄生虫病的同时应根据并发、激发病情况选用相应的抗菌、消炎或止血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减少对动物的损害。
(六)粪便要及时无害化处理。
为了进一步防止寄生虫卵的二次污染和持续在养殖场内的流行,使用驱虫药进行驱虫后应及时清除并无害化处理相应动物粪便、分泌、脱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