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星改造的N个步骤

2020-12-19谢云宁

青年文摘 2020年19期
关键词:科幻火星人类

谢云宁

在科幻文学史上, 火星无疑是地球之外着墨最多的一顆行星。历代科幻作者在幻想世界里的火星上开天辟地,移山造海。在火星探测如火如荼的今日,我们不妨跟随科幻的脑洞,畅想一下火星改造的未来可能吧。

火星改造的第一步:创造磁场

毕竟磁场是行星文明的一个先决条件,如果失去磁场的保护,即使我们短暂地创造出拥有海洋与大气的生态圈也是徒劳。

有科学家大胆设想,一颗直径在100 千米以上的小行星,如果以合适的速度和角度撞击火星,就可以使其内部熔岩活跃起来,那么火星的磁场也将被建立起来。当然,想要精准操控一颗大质量小行星远超出目前人类的科技能力。

在另一种方案中,人类可以在火星和太阳之间轨道的火星拉格朗日点形成一个偶极场,强度为1 ~ 2 特斯拉磁场,将火星整个包裹其中,使其免受太阳风的侵袭。

杰弗里·A. 兰蒂斯的《生态形成》中有更疯狂的想法。在火星同步轨道上利用火卫二熔岩电解获得的金属,制造一个庞大的太阳能面板,收集起来的巨量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以微波的方式传递至火星表面。围绕火星赤道铺设的超导输电线路,将涌动十亿安培的电流,围绕火星在形成磁场的同时还能给人类城市输送电能。

火星改造的第二步:加厚大气圈

一种直接方案是:在火星建设排放温室气体的工厂,释放出的温室气体吸收太阳光,使气温升高,而升高的气温使两极的干冰气化,更多的二氧化碳可以被排入大气。科学家们甚至找到了一种超级温室气体。这种神奇的气体只需要占到火星大气层的六百万分之一,就可以将温度上升30 摄氏度,并且对人类无毒无害。更为关键的是,构成这种气体的碳和氟存在于火星。

不过,即便如此,改造火星大气也需花费上百年时间。

而一个更为激进的方案是使用核弹。在火星两极不断引爆核弹, 创造两个新的迷你太阳, 融化冻结的二氧化碳, 形成火星大气。

此外, 核爆火星表面的大量死火山,使其持续地喷出气体, 造成全球变暖或温室效应。当然, 核污染以及巨量扬灰也会是个问题。

火星生态改造的第三步:创造液态海洋

经勘测, 火星极地暗藏着巨大的地下水库,人类只需考虑如何将其搬运到火星表面。金·斯坦利· 罗宾逊《火星三部曲》中设想, 在火星同步轨道建造大型轨道阳光反射器,直接把巨量阳光反射到极地,融化地下的冰川形成液态水。

我们还可以将目光转向火星之外。火星区域有彗星频繁造访,通过在彗星上引爆核弹,再加上火星同步轨道阳光反射器的修正轨道,精准引导彗星撞向火星地表。彗星的主要成分是冰,碎冰在撞击中融化,填充干涸的河道,形成一个个广阔的湖泊。人类移民可以在湖泊中播撒藻类种子以及各种基因改造过的海洋生物,火星先驱者将暂时进入“渔猎文明”。

接下来,人类开拓者需要寻找几位得力的“帮手”继续对火星生态精雕细琢。

植物: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环境。科学家们甄选的结果让人震惊,在充满二氧化碳的大气、高碱性的土壤条件下,啤酒花可以毫无困难地开枝散叶。未来这种弥散着淡淡啤酒清苦香气的植物遍布火星是多么醉人。

科幻小说《战神的后裔》里设想火星上遍植了一种富含叶蓝素的植物,因为蓝色光波长较短,能够反射蓝光的树叶可以吸收与储存较多的热量。

微生物:人类还能带蓝藻这样能抵挡宇宙辐射的原始细菌到火星,改造火星大气。同样,某些细菌还能让贫瘠的火星土壤充满养分。另外,运用基因改造技术,改造后的微生物能够生产出燃料、塑料以及建筑材料,用于移民的火星建设。不过,微生物会不会聚合异化出怪异的新物种?就如贵家悠在科幻漫画《火星异种》中描述的,人类将地衣与蟑螂送至火星用于生态改造,然而有一天人类不得不面对与进化后的火星蟑螂异种战斗的窘境,这种未来需要警惕。

纳米机器:如科幻小说《老宇航员和建筑工人的火星之梦》描述的那样,未来我们可以向火星投放无数3D 打印机,充分利用火星自然资源打印出灰尘大小的纳米机器人。这些微小的“基建狂魔”不分昼夜地挖掘、筑路、建房,飞速建设出城市、发电站、飞船发射场。

纳米机器的控制中心可以运行于火星的同步轨道之上,通信链遍布整个火星,就能做到操控的无时差。

同时,可以像游戏《改造火星》那样,采用远程网络游戏的方式让更多地球人认领火星上的一亩三分地,制定与监管工程进度。

很快,火星基建工程将进入一个重中之重的环节——可居住的城市。地下城市或许是一个优先项。已知火星有大面积地下沟渠,是古老的熔岩通道,来自早期洪水的冲刷。人类可以利用它们建造出一个庞大而幽闭的地下城,抵挡宇宙射线以及火星表面的强风和沙尘暴。

当然,骨子里更习惯光明的人类还是会更乐于将栖息地置于星球表面。

对此建筑师提出了很多天才的构想,如著名的“红木森林”。类似树木结构的城市看上去是一个个白色穹顶:表层材料强度高、质量轻且能防范微型陨石;内部树状结构可以从土壤中汲取养分和水进行储存;内部地下是树根一样勾连交错的地道系统,有独立的居住空间和通路。

一座座城市像蘑菇一样生长在地面上,配备离子推进发动机的悬浮车穿行在城市之间的真空管道。

就这样, 火星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地球移民可以分批抵达,移居其中。

纵观以上浩大工程,一定有读者会吐槽它们代价高昂。那么何不转换思维,就如弗雷德里克· 波尔在《火星超人》里描迹的那样,对人类自己开刀?通过基因改造和机械化工程,将人类改造成为细胞能抵挡宇宙辐射,直接呼吸火星稀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无须太空服就可以火星漫步的生物?当然,这样“定制”出来的火星人还算不算人类?或许志在走出地球摇篮的人类必须接受身体与精神异化所带来的阵痛吧。

完成了物质层面的改造后,科幻作家们也探讨了火星社会形态:《火星三部曲》里的母系社会,郝景芳《流浪玛厄斯》资源共享的公有社会,格雷格·贝尔《移动火星》中的政治族盟……无一例外,崭新的社会形态不可避免地与地球固有的文明发生了冲突,甚至滑向了战争的深渊。

技术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火星上的人类社会也不是乌托邦。科幻小说中的火星未来就如一面镜子,警示着人们不要踏入失败的覆辙。

(摘自《科幻世界》2020 年第7 期,魏克图)

猜你喜欢

科幻火星人类
PL-01:科幻飙车党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玩转火星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火星!火星!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火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