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需要陌生感

2020-12-19张二冬

青年文摘 2020年19期
关键词:反观陌生感局限

张二冬

我曾试着想象,一岁半的小侄女走在街上时,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她不认识字,那看到的所有广告牌、商店名、路标,应该都像我看梵文或者英语一样。但似乎也不一样,因为她看不懂的时候,可以无视那些字,专注图像的部分,而我下了飞机到达全是英文的地方时,却很紧张、恐慌,根本没心思专注于图。

早已习惯了以文字识别环境,面对突如其来的陌生感,就像被没收了枪械的入侵者,踌躇不安。其实如果冷静下来,忘掉自己的习惯,像个不识字的孩童那样,以直觉和对图像的辨别来认识一个陌生世界,反而没那么难。你会发现,不管印度、英国还是阿拉伯国家,只是语言不通而已,比萨还是肉夹馍,没什么区别。

陌生感是人的局限。假设每个人有一个自己的小宇宙,在这个小宇宙里,有他成长过程中所建立的三观和认知,而这个小宇宙的边界,就是他的局限。

大部分人在自我这个小宇宙里是不愿意出来的,那里坚固、安全、让人自信,只有极少数人会乐意把头探出去,像看陌生人那样理性客观地反观、审视自己。所以我一直认为,只有反观自身,跳出自己,从而做出改变,才能重塑一个新的自我。

熟视无睹、屡见不鲜,都是在说已知对理性、直觉的破坏。

就像很多导演对自己刚拍好的电影很有信心,可一旦上映,就差评如潮。因为成片里有一部分剧情很多余、拖沓,剪掉会好一些,每个影评人几乎都能看出来。但这明显的败笔,导演却没剪,是导演没有观众或者影评人的能力高吗?

很明显,不是的。因为每个镜头都是导演拍的,对于电影所要表达的,他太熟悉了,熟悉到会放大每一个镜头。所以,导演拍完电影,看了五十遍,最后发现每一段都有表达的必要性,他盯着局部,看到的也都是局部。但上映后大众是带着陌生感去看的,并不清楚他在哪个地方埋下了什么伏笔,在哪个镜头的切换上下了多少工夫。大众看的是节奏、剧情,是这部电影的“整体性”,好坏判断就非常直接清晰。

所以影评人和观众常常一眼就能看出一部电影的缺陷,而导演却不能。就像自恋的人,太熟悉自己了,每天看,怎么看都好看。只有像那种,一生没照过镜子、完全不知道自己长什么样的人,突然看到自己照片时那一瞬間的判断,才是最准确的。客观,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陌生感。

(一二三摘自《山居七年》,中信出版社,本刊有删节,Stacy 图)

猜你喜欢

反观陌生感局限
抱 秋
幸福的“加”
汉族地区乡村人类学研究反观与反思(1877—1980)
构建基于儿童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的探索
通过明代绘画作品反观饮茶环境的艺术设计
追求有价值的“引导”
浅析材料在绘画中意义
不受身材局限的美服
投射之“屏幕”与反观之“镜子”——对中国英语教育三十年冷热情绪的思考
我国破产法的适用局限与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