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禁止高中生骑电动车的主要原因和对策

2020-12-19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第一中学王继林

亚太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生命安全电动车高中生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第一中学 王继林

随着交通逐渐便捷,各地行驶的车辆数目逐渐增多,一方面人们可以享受到交通的便利所在,另一方面道路逐渐变得拥挤,弊端逐渐显现。在很多地方,高中生会骑着电动车上下学,尤其是到上下班高峰期,车辆逐渐增多,经常会发生交通事故。近些年来,高中生涉及的交通事故逐渐增多。

一、禁止高中生骑电动车的主要原因

(一)电动车性能不稳定,高中生控制能力差

电动车虽然使用起来比较快捷、方便,但是其稳定性能比较差,刹车系统以及稳定性与自行车相比,不好控制。此外,高中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控制能力非常弱,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影响自身生命安全。在日常驾驶电动车的时候,中学生的攀比心理往往会显现出来,在回家或上学的途中,几个学生可能会进行一些毫无意义的“比赛”,车速会加快,超过电动车规定速度,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二)高中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不熟悉交通法规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年满12 周岁才可以驾驶自行车以及三轮车等交通工具,年满16 周岁才可以驾驶电动车以及电动三轮车等交通工具。这里所指的电动车指的是有限速的低速电瓶车,高中生大都处于15—16 周岁,尤其是高一学生依照法律规定,并不符合标准。高中生在骑电动车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超速、逆行、超载以及随意占用机动车道的违规情况,在正常的行驶过程中,非常容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既是对自己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此外,高中生在骑电动车时,还会载人或者由于不好意思拒绝同学的搭载请求而载人,车身后座的重量增加,电动车控制起来就会比较困难,稳定性直线下降,在遇到危险时,无法立即保证车辆的平衡,给自身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危害。高中生在骑行的过程中,不采取保护措施,不戴头盔等护具,一旦遇到危险很容易造成惨祸的发生。

(三)高中生存在攀比心理,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

调查显示,很多学生骑电动车并不是为了方便,而是由于自身的攀比心理,看到别的同学骑电动车,自己也想要电动车,对于一些家境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这无疑为父母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此外,这一现象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

二、禁止高中生骑电动车的对策

(一)加强正确引导

教师以及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很多时候高中生骑电动车上下学是由于其他同学的“带动”,是一种盲目追从的心理。高中生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是否需要电动车;结合家庭状况、距离学校的长短、家长是否允许、自己的年龄、身体条件以及驾驶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电动车来对自己上下学进行“助力”,避免盲目跟风。对于一些离家距离较短的同学来说,完全可以步行上学,既能够保证自身的安全,还可以锻炼身体。对于一些距离较远的同学,可以选择骑自行车上学,一来自行车的稳定性比较强,学生控制起来比较方便,安全性比较高;二来,能够锻炼身体,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

(二)进行宣传教育

学校可以定期对高中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聘请专业的法治工作者进行宣传讲座,定期组织班主任进行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班会;为学生印制交通安全相关书籍,并定期进行考核,考核不达标进行相应的惩罚;举办相关主题的知识竞赛活动,并设置相应的奖励,吸引学生的参与,以多种形式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学校应该在积极宣传骑车安全的同时,向学生传播骑车不打闹、不骑坏车、不超速、不闯红灯等骑行准则,向学生传播积极的知识,规范高中生的日常行为,促进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和优良作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出行交通工具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电动车以其便捷的特点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工具之一,但是随着电动车的逐渐增多,产生的交通隐患也变得越来越多。很多高中生选择骑电动车出行,但是由于电动车的速度比较快,高中生的年龄太小,在操作电动车时反应比较慢,尤其是在面临危险的时候,高中生的应变能力比较差,无法正确操作电瓶车,极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学校以及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加强高中生对交通安全的认知,做到安全出行、绿色出行。

猜你喜欢

生命安全电动车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设置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新都区:强化工伤源头治理 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守护“洲岛”民众生命安全的卫士
电动车新贵
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设施选用经济性分析——以G312无锡段为例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电动车来了 充电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