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英语专业化教学特色研究

2020-12-19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李梅春

亚太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中职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李梅春

中职英语教学应该与中职专业相结合,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具备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因此,中职教育课程需要积极推进,使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相匹配,并与社会背景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相适应。

针对中职生英语水平不高、学习能力不足的现状,许多中职英语教师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保证中职英语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引领”的职业教育方针能够有效落实。中职英语教师要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开展特色专业化教学,首要的问题是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明确英语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开设的。

一、创设职业教学情境

在中职英语专业教学中,创设符合中职专业的英语教学情境,让学生认识到他们必须掌握与职业要求相一致的英语读写能力,这能够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教师要经常在英语课堂上介绍一些专业的知识中需要的英语知识以及运用的方式等,从而使学生对英语在职业中的运用意识更加明确,进而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意识和自信心,最终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英语知识。

二、开展职业教学活动

(一)根据学生的就业需求开展英语教学

中职生一般在三年级将会离开学校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这时中职英语课程已经完成,英语教师不再开展教学活动。因此,中职生只有两年的英语教学课时,教师必须在教学课堂上模拟实践情境,尽可能将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英语问题进行模拟教学,让学生提前熟悉和适应模拟职业中出现的许多场景,这有助于实现英语学习的目的,满足职业的需求,从而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

(二)根据学生的社会需求实施英语教学

英语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语言,是新时期人们对外交流的基础工具,在工作和生活中会时时碰到英语单词和纯正的英语口语,可以说英语无处不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之间随便用简单的英语相互问候成为时尚,也成为中国人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中职英语教师必须给学生灌输英语重要性的思想和理念,并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要求和工作需要,教授一些常用的英语词汇和句子。比如,酒店管理专业的中职生需要学习许多交际方面的英语词句,因此要将英语学习作为一种技能,英语的实用性和职业性将在未来的职业中充分体现出来。

(三)通过丰富的日常实训进行英语教学

《中职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中等学校教育就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将课堂知识与就业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内容在未来的职业中能够体现出来。中职教育提倡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很多专业将课堂搬到校外实践基地或者在学校所属的实验室或实训场地进行。如烹饪管理专业就要求学生面对烹饪的器具开展学习,教授常用器具的英语单词和词句,也培育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实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是为中职生英语教学活动设置教学情境,把教学过程设置在一种模拟的专业化场景中。例如酒店服务、空乘服务等专业,就要学习询问客人需要什么服务、各种饮料的名字、是否需要帮助等英语表达方式。这种将英语教学内容与专业结合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景操作和临场应变能力。中职实训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是将实训延伸到课堂中,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体验到未来职业内容和工作情境,这是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发展趋势。

三、加强课程之间的融合

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专业课和公共课程,有的职业院校更细,但是不管如何分都存在学科之间的必然联系,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学科分类,公共文化课就是为专业的学习服务。中职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公共文化课程,将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让英语课程能够反映出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当然英语课与专业的联系不是简单的硬套,而是存在紧密的联系,特别是计算机应用专业,里面出现大量的英语单词和词句,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就学不好专业知识,更不用提熟练地运用了。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找到英语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所要学的英语之间的契合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运用能力。

四、促进职业能力评价

《中职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能够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同时评价也是反馈教学质量的基础。中职学生学习的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专家考评、交叉评价等形式,这种评价能够对学生的能力做出准确的衡量和评估。多种评价方式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学生的问题,使教师重新制订或修改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职业发展的需求,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中职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