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美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
2020-12-19刘海萍
刘海萍
(联勤保障部队904医院苏州院区,江苏 苏州 215007)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衰竭引起的相对胰岛素缺乏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它是遗传、环境和行为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这种疾病的因素包括脂肪细胞内脂肪分解加速、胃肠道肠促胰岛素缺乏/抵抗、肾葡萄糖再吸收增加、胰腺α细胞高葡萄糖血症和神经递质功能障碍。因此,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是复杂的和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其来源和性质不同,需要多种药物的联合来对抗这种疾病[1-2]。本次对象为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一年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例数=50),主要对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应用格列美脲治疗取得的效果展开探究,了解格列美脲对疗效、血脂和血糖产生的影响,研究如下文:
1 研究资料
1.1 患者资料
研究的对象为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例数=50),经回顾性方式对患者展开分组纳入,对照组(例数=25)在诊疗期间进行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例数=25)在诊疗期间接受格列美脲治疗。对照组男女为15;10,年龄范围68-81岁,平均年龄为(73.16±2.94)岁。研究组男女为14;11,年龄范围65岁-80岁,其年龄均值为(73.91±2.75)岁。患者的资料已完整,患者、家属在对诊疗方式、用药方案已了解,进而进行知情同意书的签订。本次的研究结果主要基于已经对比、分析两组年龄之上展开,两组资料相关指标的对比无差异,结果的讨论和分析具有意义(P值范围>0.05)。
1.2 方法
对照组(例数=25)在诊疗期间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如下:主要是进行运动疗法、饮食控制以及合并症纠正。其中饮食控制主要是低脂、低盐以及低蛋白方案为主。合并症患者需要应用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进行治疗,若为血脂紊乱则需进行他汀类调脂药物展开治疗。研究组(例数=25)在诊疗期间接受格列美脲治疗,起始剂量每次1.0毫克,每天一次。随后需按照血糖监测状况进行调整,每日最大剂量为4毫克,进行2个月持续治疗。
1.3 统计学研究
下文的结果在进行分析时,主要基于2组数据在软件SPSS22.0所获取的数据,结果在进行分组计数分析时将(n%)作为结果的表达形式,在结果进行组别间计量资料分析时将(±s)作为结果的表达形式,不同的数据表达方式均需要核对、分析才可进行文字论述。P值范围<0.05作为判定标准,如结果2组数据对比之后P值范围小于0.05,则此次研究中数据之间的差异大,对比具有统计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血糖的比对和分析
研究组经治疗后其血糖状况(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9.26±2.20)天、4.0%(1/25,1例低血糖),对照组治疗后其血糖状况(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16.82±4.14)天、16.0%(4/25,4例低血糖);研究组经治疗后其血糖状况(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与对照组有差异,两组关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0.05)。
2.2 两组血脂的比对和分析
研究组经格列美脲治疗后血脂治疗后其血糖状况(总胆固醇、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分别为(3.76±1.20)、(5.30±1.42)、(8.56±2.40),对照组治疗后血脂(总胆固醇、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分别为(5.90±1.15)、(7.59±1.42)、(11.87±2.90);研究组经治疗后其血脂状况(总胆固醇、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与对照组有差异,两组关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0.05)。
3 讨 论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估计,到2030年,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将从2015年的4.15亿增加到6.42亿。尽管糖尿病对所有国家都构成威胁,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负担是巨大的,因为8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这些国家[3-4]。格列美脲为抗糖尿病药物,主要是因胰岛素β细胞受体结合后对胰岛素造成刺激,进而可大量分泌出胰岛素,进而起到达到低血糖的效果[5]。在本次数据研究之中,研究组经治疗后其血脂状况(总胆固醇、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与对照组有差异,两组关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0.05)。研究组经治疗后其血糖状况(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与对照组有差异,两组关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0.05)。
概而言之,应用常规综合、格列美脲治疗在糖尿病治疗中,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疗效。但相比于单一的常规综合治疗,糖尿病患者加用格列美脲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状况,减少低血糖发生,缩短老年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可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