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管理与护理方法
2021-01-20高玉梅徐情情
高玉梅,徐情情*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江苏 苏州 215000)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如今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危重症可采用先进技术延续生命[1]。而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多病情严重,变化快,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加重病情,而且该种治疗技术对护理提出极高的要求,护理人员需熟练掌握操作及快速处理风险事件的能力,且需关注患者的身心状态,排解负面情绪,促使患者全方位提高生存质量[2]。为此,本次研究对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管理及护理可靠方法进行了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选择60例行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作为资料,均为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所接收的患者,随机分组的方式,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5岁至64岁,平均年龄为(49.72±4.88)岁,包含重症胰腺炎4例,尿毒症18例,急性肾损伤7例,脓毒血症1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5岁至65岁,平均年龄为(49.65±4.71)岁,包含重症胰腺炎5例,尿毒症16例,急性肾损伤6例,脓毒血症3例;排除精神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等。比较两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及管理。
1.2.2 观察组 开展优质护理及安全管理。①管理规范:科室成立专门的CRRT治疗小组,护士长为组长,两名省专科护士为副组长,进行规范护理人员操作流程并接受优质护理培训。②治疗护理:上机前核对患者,规范管路和滤器密闭预冲。评估导管功能及流量,6秒钟内血液充满20ml注射器表明导管血流量能够达到 200ml/min,确定导管流量良好连接管路开始治疗,导管妥善固定,避免折叠,针对躁动患者行保护性约束,清醒患者尽量协助更换体位,保持体位舒适。跨膜压是预测体外循环凝血情况的敏感指标,数值变化对滤器凝血的临床意义较大,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跨膜压变化[3],根据跨膜压和凝血指标制定个性化的生理盐水的冲洗间隔时间,评估是否存在滤器凝血,冲洗时先暂停超滤,再以100 ml/ min的速率低速灌注滤器,避免血液低速流滞透析器时超滤开启增加凝血机率,并且便于充分观察凝血部位和评价凝血分级;避免快速生理盐水输注,增加心脏负担[4]。结束时需注意导管冲洗,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封管液,量与腔内容积相等,执行正压封管;建立与病房的协作模式,无缝隙交接,注重患者心理护理。③预防护理:注意预防感染的发生,各项操作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定期监测置换液细菌数及内毒素含量。可利用碘伏浸润纱布覆盖导管口,预防感染,定期进行导管口及周围皮肤清洁与消毒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包含管路及血滤器三度凝血及与目标脱水量偏差等。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含心律失常、低氧血症、感染、血肿及低血压等。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7.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进行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标准为P<0.05。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意外事件分析
分析表1可知,观察组管路及滤器三度凝血0.00%及与目标脱水量偏差3.3 3%等发生率显著低于照组13.33%、20.00%,P<0.05。
表1 两组护理意外事件分析(%)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分析表2可知,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P<0.05。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3 讨 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起到清除水份及溶质作用,促使体内炎性介质清除,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不仅可作为替代功能受损的肾脏,且适用于常见危重症的积极急救,治疗价值较高[5]。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可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效率及护理质量,配合安全管理可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适用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提高治疗安全性。护理中需注意针对意识清醒患者的情绪安抚,详细介绍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目的、流程及注意事项,鼓励其积极面对疾病,认识到积极配合治疗对提高疗效的作用,联合家属给予其心理支持,激发其求生欲望。护理还需注意结合血压、心率、血气分析、肾功能等评估患者,是否需调整超滤量及置换液配方,做好出入液量记录。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管路及滤器三度凝血0.00%及与目标脱水量偏差3.33%等发生率显著低于照组13.33%、20.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P<0.05,提示落实优质护理及安全管理可有效防范护理意外事件发生,预防并发症发生,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士自身价值。
综上所述,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治疗中优质护理及安全管理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提高救治效果的有效措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