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2 例晚期肺癌患者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护理

2020-12-19王娟张婷杨波

天津护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阿帕尿蛋白肺癌

王娟 张婷 杨波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 300192)

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于恶性肿瘤首位[1]。依据组织学类型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约70%的肺癌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而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联合化疗是治疗中晚期NSCLC的传统标准方案。 新生血管被认为在肿瘤的生长、发育、增殖和转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抑制新生血管已成为治疗肿瘤的关键靶点。 新型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甲磺酸阿帕替尼, 可选择性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结合, 抑制酪氨酸激酶, 调控下游信号传导通路, 发挥抗肿瘤作用[2]。但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高血压、 蛋白尿、 腹泻等不良反应。 我科2016 年9 月至2018 年12 月,应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2 例,均在短期内达到了不同的治疗效果。 现将抗血管生成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2 例,男30 例,女32 例,年龄<50 岁患者6 例,≥50 岁患者56 例。病理类型: 腺癌49 例,腺鳞癌3 例,鳞癌6 例,肉瘤样癌3 例,胸膜间皮瘤1例。 我科常用抗血管生成药物为阿帕替尼,本组应用阿帕替尼单药治疗42 例,联合EGFR-TKI 类药物治疗12 例,联合化疗6 例,联合放射性粒子治疗2 例。用药时长:≥3 个月38 例,<3 个月24 例。 PFS 分析(无进展生存期)≥3 月24 例,<3 月38 例,中位PFS 3.4 个月。 死亡8 例。

2 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本组55 例患者治疗中出现了不良反应,发生率88%。

2.1 高血压 高血压是抗血管生成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或使原有血压有所改变,阿帕替尼服药后约2 周大部分患者血压升高,以轻、中度高血压为主,常规服用降压药物可使血压得到良好控制。 本组合并高血压患者23 例,血压控制不佳[>150/100 mmHg(1 mmHg=0.133 kPa)],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应慎用阿帕替尼。 本组患者服药后8 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疼、头晕症状,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后症状均得到缓解。

2.1.1 给予抗血管生成药物之前, 预先控制血压(<140/90 mmHg) ,每日监测血压,治疗初期的2 周内,保持血压稳定和尽可能控制血压<140/90 mmHg。18 例1 级、2 级高血压患者,密切监测血压,调整盐摄入量、进行健康教育,如劝导戒烟酒、适当锻炼肺功能、加强有氧运动,无需调整剂量,继续口服血管靶向药物,同时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在120~139/80~89 mmHg。 5 例3 级高血压患者,需一种或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如血压控制仍不理想,则需停止应用抗血管药物, 本组中1 例患者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后,血压仍控制不理想,收缩压≥160 mmHg 或舒张压≥100 mmHg,停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后血压控制良好。4 级高血压患者:恶性高血压或高血压危象,可危及生命,立即和永久停止服用抗血管生成药物[3];请心内科医师会诊,积极控制高血压,本组未出现高血压危象患者。

本组通过对23 例高血压患者的观察及有效的护理,住院期间18 例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血压在140~155/90~95 mmHg;4 例患者通过7 天的降压治疗, 血压由175/105 mmHg 下降到145/90 mmHg,得到有效控制。 1 例患者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后,血压仍控制不理想,停用抗血管生成药物。

2.1.2 健康宣教 告知患者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治疗时可能出现高血压, 建议其在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压。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患者适当运动,控制体重,限制饮酒,减少钠盐,合理膳食计划, 按医嘱服用降压药物, 认识高血压可能引起危险的信号——如视力问题、头痛、心悸等,应引起重视, 必要时在家监测血压。

2.2 蛋白尿 患者在服用阿帕替尼3 周左右发生可逆性蛋白尿,如无严重肾损伤无需特殊处理,密切监测肌酐、尿素等指标。 通过暂停给药或剂量下调而缓解,无严重的肾脏损伤发生,一般无需特殊处理[4]。 本组出现蛋白尿12 例。 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尿蛋白(+)或24 小时尿蛋白定量<1.0 g 时,继续服用抗血管生成药物。 当尿蛋白(++)或24 小时尿蛋白定量>2 g,暂停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并在下次治疗前检测24 小时尿蛋白, 直至24 小时尿蛋白<2 g 才可以继续使用抗血管药物;尿蛋白(++)以上,24 小时尿蛋白定量>2 g 持续时间超过3 个月, 则应永久终止服用抗血管生成药物。 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咨询营养师,制定健康膳食计划,低蛋白、 低钠饮食:限制盐的摄入量。 遵医嘱使用利尿剂。 通过出院随访,对本组11 例患者遵照营养师的建议,尿蛋白控制在(+)~(-),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1.0 g。

2.3 手足综合征 服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后会出现以手掌或足底部皮肤发红、明显不适、肿胀、刺痛为特征的不良反应。 本组中出现手足皮肤反应10 例,多为轻中度。 手和(或)足有麻木感、感觉异常等但不影响正常活动,部分严重者出现手、足疼痛性红斑和肿胀可能影响正常生活及睡眠质量。 多见联合应用其它同样引起手足综合征药物如卡培它滨。 手足皮肤反应常与用药的剂量有关, 降低用药剂量和支持对症治疗可减轻或缓解。 治疗期间注意避免冷接触,如冷空气刺激,勿服冷饮、冷水,预防手足综合征的出现。 平时饮食要加热,食水果用温水冲洗,冬天可温水或中药泡手足。 本组10 例患者通过百多邦软膏治疗护理均明显缓解,患者均可耐受。

2.4 出血 本组中出现消化道出血3 例, 其中1 例因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用药期间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率,关注患者是否发生出血倾向及有关症状,一旦出现严重异常(3/4 级),建议停药。 如果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 不仅立即停用抗血管生成药,并且要按临床常规积极治疗出血。 曾经发生动脉血栓、心肌梗死、心脏骤停、脑血管意外以及胃肠道穿孔病史的患者,不推荐服用抗血管生成药[5]。对于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给予心理指导,观察黑便的性质、量的情况,指导患者进食温凉饮食,避免粗糙、坚硬热食,以免加重出血。 本组1 例患者死亡,2 例患者按临床常规积极治疗出血,5~8 天大便潜血转为(-)。

2.5 腹泻腹痛 腹泻腹痛也是靶向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在服药后数日即可能发生。 护理时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有腹痛、腹泻症状。 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日注意保护肠胃黏膜,戒烟限酒,少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腹泻严重时及时评估是否合并了其它导致腹泻的危险因素。 本组2 例患者发生轻微腹泻,未予特殊治疗均自行缓解。

2.6 其他不良反应 其他不良反应,包括乏力、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伤口愈合延迟等。 乏力时适当休息,通过听音乐或阅读等方式放松,并摄入足够的营养。 为防止口腔溃疡的发生,建议使用不含酒精的漱口水或生理盐水漱口,避免食用刺激性饮品及食物,牙刷选用软毛牙刷, 若牙龈出血可换用纱布替代牙刷。 治疗期间出现声音嘶哑,建议患者多饮水。 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不良反应只是一时的,停药后可逐渐恢复,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 小结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然而对于基因检测阴性,无较好治疗手段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治疗方法有限。 抗血管生成药物为此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但很多患者因不能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而未能坚持服药治疗,护理人员认真观察用药反应,针对药物不良反应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做好心理辅导,提高患者依从性,最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阿帕尿蛋白肺癌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CXCL-1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尿蛋白偏高如何诊断治疗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