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医护人员感染的管理策略

2020-12-19徐旭东姚丽刘金萍任达习文艳李美娟

天津护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红区医疗队天津市

徐旭东 姚丽 刘金萍 任达 习文艳 李美娟

(1.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 300211;2.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3.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4.天津市宁河区医院;5.天津市北辰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被定义为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处理。 医护人员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救治人员, 预防新冠肺炎感染是保障医护人员安全的关键所在。 截止2020 年2 月14 日全国共有1 716 名医护人员感染新冠肺炎,这无疑给医护人员及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困难。 天津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于2020 年1 月28 日前往武汉市青山区接管武钢二院开展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 医疗队在预防医护人员感染工作中进行了规范化的管理,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新冠肺炎的特点及传播途径

COVID-19 是由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感染导致的肺部炎症。 流行病学显示,2019-nCoV 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明确表述2019-nCoV 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而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 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2 预防医护人员感染的管理策略

2.1 岗前预防感染培训及考核 医疗队成员共138名,分别来自天津市16 家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对常见传染病种类、流行特点、传播途径、消毒隔离方法以及防护知识等掌握程度不尽相同, 加之COVID-19 为新发呼吸道传染疾病,在一线工作中仍存在职业暴露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因此,加强岗前预防感染培训与考核至关重要,其目的是达到援鄂一线医护人员“零感染”的COVID-19 患者救治组织管理目标。

岗前预防感染培训及考核采用网络授课方式开展, 在COVID-19 相关理论知识培训中邀请国内呼吸道传染病医疗及感控专家进行网络授课, 由医疗队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的医护人员负责防护技能(穿脱防护服、临床操作要点)演示并及时了解反馈医疗队成员培训需求, 确保医疗队队员对于COVID-19 疾病有系统、明确的认识,消除因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引起的心理恐慌, 明确三级防护等防护要点。培训完成后,根据医疗队实际工作安排采用分组重点考核制度, 考核人员以从事传染病临床医疗、护理、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或承担过SARS 等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任务的资深医护人员担任,确保医疗队每位医护人员知晓并熟悉防护要点, 对进入“红区”开展COVID-19 患者救治工作做足充分技能准备。

2.2 医疗队防护装备统筹管理 防护装备是医护人员进入“红区”工作的“武器”,防护装备的统筹管理是确保医护人员安全中极为重要一环。 医疗队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疫情期间医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的通知》[1]中提出的加强重点医用防护用品管理,紧张物资用在适用范围的总体要求,医疗队特别成立了防护装备管理组, 由感控人员负责防护装备的统筹管理,防护装备管理组根据每日“红区”实际分组工作情况,分批次进行发放,发放之前严格把关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装备的安全性和合理性,确保每位上岗医护人员防护装备的安全使用。 此外,在进入“红区”之前穿戴防护装备时如有破损、穿戴不适等情况,管理小组应及时调整与补充,确保每一位医护人员防护装备的安全、合理及舒适。

2.3 “红区”预防医护人员感染制度建设

2.3.1 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原则

2.3.1.1 防护装备的合理使用 防护装备的合理使用是指在确保“红区”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对防护装备做到科学合理、分级分区使用。 医疗队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期间医用防护服严格分级分区使用管理的通知[2]制定了相关制度流程,根据医疗队实际工作安排,采用每组配备1 名感控专家全程负责所有医护人员防护装备的使用,包括制定医护人员防护服穿脱流程,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屏使用原则等,严格做到“优先保障高风险区域、高风险操作、高风险人员”的防护原则,确保医用防护装备合理使用。

2.3.1.2 治疗及护理操作中的防护原则 医护人员救治COVID-19 患者过程中需进行气管插管、 无创通气、吸痰等操作,均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气溶胶,且新冠肺炎确诊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多次咽拭子采样,这些都是可能造成医护人员发生感染的原因。病区所有治疗及护理采用集中处理原则, 所有治疗及护理操作准备工作完成后再进入病房实施。 当医护人员进入“红区”开展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时,如有需与清洁区以外人员联系,采用对讲机、固定电话方式联系。 所有操作结束后,严格按照传染病患者治疗及护理要求进行医护人员脱、洗消毒流程,患者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全面消毒,集中存放管理。

2.3.2 病区结构合理设置及患者管理 针对武钢二院住院部“回字形”结构设计,经专家组讨论后对病区进行了区域划分隔离管理,以降低交叉感染机会。 具体方法是将病区分为红区(污染区)、黄区(缓冲区)和绿区(清洁区),红区为病房及患者活动的外“回字”走廊,黄区为医生办公室、护士站、治疗室、处置室及病区内“回字”走廊,绿区为“回字”之外的更衣室、卫生间、浴室,其中由绿区进入黄区有专门通道,由黄区回到绿区设有第一、第二更衣间,且每次摘、脱防护装备只限1 名医护人员在感控专家的监督下进行。 各区之间设有明确的标识,并写有警示语,另设立医务人员和患者专用通道。

患者管理主要目的是在保证患者治疗护理有效实施基础上避免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每日对患者进行住院健康宣教, 要求患者住院期间必须佩戴外科口罩,禁止其在红区以外区域活动,护理人员加强巡视,监督患者执行,及时处理意外情况,减少交叉感染。 告知患者勤洗手,禁止随地吐痰,吐痰后用一次性纸巾包裹, 置于黄色垃圾袋内由护理人员集中消毒处理。

2.4 医疗队驻地管理 医疗队驻地是医护人员休息、工作状态调整的重要保障。 医疗队制定了详细的上下班进出驻地流程、 用餐分餐制、 休息期间避免串门、采用电话或微信沟通,面对面交流必须戴口罩、不叫外卖、避免外出,医护人员每天自测体温2 次,超过37 ℃及时上报。 驻地房间每日打扫,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 次,门把手、所有台面、手机、房卡、房间开关等用500 mg/L 含氯消毒液喷洒擦拭消毒。 生活垃圾分类放置,及时清理,将垃圾袋放于指定位置,废弃的口罩帽子单独置于指定垃圾桶内。 驻地公共区域、电梯、餐厅专人定时用500 mg/L 含氯消毒剂喷洒、 擦拭消毒,地面用1 000 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

2.5 其他 医护人员要保证充分睡眠, 合理膳食,保证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 为缓解紧张工作情绪,医护人员休息期间通过电话、 微信视频或语音聊天等方式和家人取得联系,诉说情感,加强沟通与交流。

3 小结

根据天津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和支援单位的实际情况,通过岗前预防感染培训及考核、防护装备统筹管理、“红区” 预防感染制度建设及医疗队驻地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化的管理, 为确保援鄂一线医护人员“零感染”的COVID-19 患者救治组织管理目标提供了保障,并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希望对目前正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感染预防起到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红区医疗队天津市
援非医疗队
有趣的云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关键零件没敲定,台自制潜艇硬要开工
如果画笔会说话?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红区”里的白衣战士:在生与死的火线
基于清华大学“红区”与“白区”历史沿革的景观评价对比分析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