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研讨
2020-12-19吕颜杰
吕颜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人民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剖宫产为临床分娩方式之一,产妇自剖宫产分娩后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DVT),若未及时干预不仅会诱发肺栓塞,还会危及其生命安全。剖宫产后出现DVT是下肢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以非正常状态凝结,导致血液回流受到阻碍,临床需及早预防,以期提高其恢复效果。本次选择19例剖宫产术后DVT患者,开展护理干预,现汇总护理经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9年01月~2019年06月接收的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n=19)进行研究,其中,年龄区间(20.52~36.42)岁,平均年龄(28.14±8.01)岁;孕周(39.14~1.42)周,平均孕周(39.56±0.24)周,初产妇12例,经产妇7例。纳入:于本院接收剖宫产手术者;足月分娩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无免疫系统疾病者;无血液系统疾病者;排除:未定期产检者;先天性疾病者;妊高症者;血液系统疾病者;免疫系统疾病者;自愿退出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纳入研究19例患者均开展护理干预,分析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评价护理干预价值。(1)护理干预:①病情观察:待产妇分娩后,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若发现生命体征异常需即刻上报医师,并配合其进行干预[1]。②用药护理:指导其遵医嘱使用抗血栓内药物,且在用药前需告知产妇极其家属各药物价值、使用方法。③心理护理:术前,产妇因害怕手术,担心医疗费用出现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术后麻醉消失因伤口疼痛出现焦躁情绪,故护理人员需多与其交流、沟通,对其负面情绪进行疏导,降低心理应激反应。④健康宣教:术前需为产妇详细详解手术流程、术中注意事项,提高产妇及家属对剖宫产认知,并告知其术后感染、DVT预防方法,以提高其临床配合程度。⑤饮食指导:术后叮嘱其多进食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食物,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机体各功能恢复[2]。⑥康复指导:鼓励产妇及早进行翻身、抬腿、下床等活动,循序渐进引导其进行运动,以促进机体各功能恢复,降低DVT发生率。此外,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需为其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病室,定期更换床单、被套,避免发生压疮等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评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根据本院统一下发量表评分满意度,分值:100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常见产后出血、肠胀气、手术创伤等)。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检验值用t、平方差表示,计数资料检验值以卡方、百分数表示,19例患者统计数据借助SPSS 22.0分析,检验结果以P值表示。
2 结 果
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9例患者护理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占比5.26%。
2.2 护理满意度
19例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为95.34±1.56分。
2.3 住院时间
19例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10.62±2.01d。
2.4 并发症发生率
19例患者护理后出现产后出血1(5.26)例、肠胀气1(5.26)例、手术创伤1(5.26)例,并发症发生率15.79%。
3 讨 论
深静脉血栓是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其好发于下肢,是机体受手术创伤后出现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高凝状态,该病形成后会影响静脉功能,诱发下肢水肿、肺栓塞等并发症,故需及早进行干预,以期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护理干预从病情观察、用药、心理、健康宣教、饮食、康复指导等方面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其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协助医师进行处理,达到改善其临床症状的目的,根据其下肢静脉血流情况指导其使用抗血栓类药物,配合开展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在提高其认知程度同时,降低负面情绪诱发的心理应激性反应,配合进行康复指导,促进机体各功能恢复,降低DVT、并发症发生率[3]。结果显示:19例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后DVT发生率5.26%,护理满意度为(95.34±1.56)分,住院时间10.62±2.01d,并发症发生率15.79%,将其与既往资料对比均得到明显改善,故护理干预价值得以证实。
综合上述,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开展护理干预的价值显著,对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DVT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