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68例小儿厌食症患者采用增食散治疗效果分析研究
2020-12-19范广媛
范广媛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吉林 通榆 137200)
小儿厌食症是小儿科经常遇到的一种小儿科常见病,其临床上主要表现特点是小儿不吃东西、少吃东西、纳食无味或者是临床上表现食后难以消化等诸多情况的发生,所有这些都影响了小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降低了儿童的抵抗能力,使小儿在临床上十分容易患厌食症而不愿意进食。通过我们的临床实践证明,单次使用助消化剂的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种情况,本文分析研究了68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表现,并采用增食散治疗效果分析研究,临床效果显著。
1 临床资料
我们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抽查68例小儿厌食症患者,这其中有女性38例,男性30例,其中1~3岁的小儿患者临床表现有22例。36例小儿患者的年龄在3 ~ 7岁之间。有10例小儿患者的年龄在7~12岁之间。以脾胃虚弱为证型小儿患者为26例。临床表现为胃阴虚小儿患者有18例。胃阴阳虚小儿患者临床上表现6例;上腹部食物滞滞症小儿患者临床表现11例。肝胃不协调小儿患者临床表现5例,寒湿困脾小儿患者为2例。
2 辨证论治
(1)脾胃虚弱小儿患者。临床表现为小儿不思饮食、少食、纳食无味,或有食后难化,或有面白无华,乏力少动,精神不振,手足不温,舌淡苔薄,胃脘胀闷,脉沉细无力,指纹淡而不显。临床上可以采用积极的疗法进行治疗,重点是补脾益气,温中健胃进行治疗。
(2)食滞胃脘小儿患者。临床表现为小儿厌食、少食。脘腹胀满,嗳气酸臭,舌苔白腻。脉滑或者濡缓,指纹紫滞。临床上采用治疗方法包括,消食导滞,行气和中。
(3)胃阴不足小儿患者。临床表现为小儿口舌干燥,饥不思食,面颊红,或者见患者烦躁不安,胃脘燥热不适,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尖红,无苔,少津,脉细数。临床对于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滋阴和胃进行治疗。
(4)肝胃不和小儿患者。临床表现为小儿不思饮食、少食、纳食无味,或者临床上表现出患者比较厌食油腻的情况发生,此外患者还会表现出两胁胀闷,有的还会表现出嗳气则舒,烦躁容易发怒,患者临床上表现舌苔薄白或者薄黄情形发生,患者脉弦。临床上表现治疗方法为,疏肝和谓。
各型均采用内服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自拟处方进行增食散对患儿进行临床治疗。处方如下:人参2 g,陈皮3 g,炒白术5g,玉竹2 g,茯苓4 g,槟榔2 g,海蛤粉3 g,草豆蔻2 g,鸡内金2 g,莱菔子3 g,黄连1 g,焦三仙3 g,生石膏1.5 g,朱砂0.5 g,大黄1 g,硫磺0.5 g,药方中各数字可以按此比例数力配药。
临床采用增食散对患儿进行药剂制法:采用硫磺与豆腐一起对患儿进行煮沸并治疗,直到豆腐呈现出黑绿色的时候可以取出硫磺并进行阴干。注意各种药物应为细面,共合一起混匀备用。临床上也可以进行装入胶囊或水泛为丸剂对患儿进行服用。临床药剂的服用方法:1~3岁患儿可1~2 g/次;3~5岁患儿可2~3 g/次;5~7岁患儿可3~5 g/次;7~12岁患儿可3~5 g/次,每日进行3次,患儿食前服。肝胃不和患儿:可用佛手10 g煎汤送服。胃阴不足患儿:可用石斛10 g煎汤送服。食滞胃脘患儿:可用木香5 g煎汤送服。脾胃虛弱偏寒者患儿:可用炮姜5 g,大枣7枚,煎汤进行送服。寒湿困脾患儿:可用木瓜10 g,煎汤进行送服。食滞化热,胃热重者患儿:可用藿香1 g煎汤进行送服,也可用温开水送服。
3 对厌食症患儿进行疗效判定标准与治疗结果
(1)疗效判定标准。痊愈:食欲旺盛,进食量恢复到病前水平或略增,消化功能正常。显效:食欲正常,进食量有所增加,消化功能正常。无效:服药7d症状无改善。
(2)治疗结果。痊愈35例,显效31例,无效2例,其中1例不合作,只服药1次。有效率为97.1%。
4 结论体会
(1)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合理喂养。这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关键环节,要纠正偏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合理搭配膳食,限制过多的冷饮和进食时喝冷水的不卫生现象,定时喂乳进食,则小儿厌食症及诸多的肠胃病可免予发生。
(2)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恰当用药。小儿服药比较困难,年龄稍大者可装入胶囊,或制成小丸剂服用。或者根据辨证结果,予以中药煎剂治疗。
(3)临床采用增食散进行积极治疗。增食散,药味较苦,有的小儿服后呕吐,可将1 d量分4~6次服用,尚未发现其他副作用。
(4)合理采用西医方法进行临床治疗。西医治疗厌食症的常用方法,是投以苦味健胃药以增进食欲,增食散也有这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