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黄瓜枯萎病综合防治措施
2020-12-19宁津县农业农村局刘忠强张立强
文/ 宁津县农业农村局 刘忠强 张立强
黄瓜枯萎病是大棚黄瓜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黄瓜生产影响较大。一般新棚发病率5%~10%,多年种植的老棚发病率在30%以上,防治不利可导致大棚黄瓜大面积的死秧,造成严重的减产。因为黄瓜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且大棚种植多为常年连作,病菌在土壤中逐年积累,再加上目前还没有高抗枯萎病的品种和特效的防治药剂,所以防治难度较大。因此,大棚黄瓜的枯萎病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提高防治效果。
一、危害症状
黄瓜枯萎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而以开花、抽蔓到结果期发病最重。苗期受害表现为幼苗出土后,子叶萎蔫下垂,茎基部变褐缢缩,发生猝倒死亡。成株期发病,初期可在中午前后部分叶片或植株一侧叶片萎蔫,似缺水状,早上和傍晚可以恢复,以后萎蔫叶片不断增加,逐渐遍及全株,数天后全株萎蔫枯死,不能恢复,斜切根茎病部,可见维管束呈黄褐色至黑褐色。病株近基部茎蔓半边纵裂,茎基部、节和节间出现黄褐色条斑,常有黄色胶状物流出,潮湿时病部表面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最后病部变成丝麻状,病株易被拔起。
二、发病特点
枯萎病菌主要通过根部伤口或直接从侧根分枝处的裂缝侵入,分泌毒素,堵塞维管束,阻碍养分和水分的输送,引起植株萎蔫。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五年,主要靠土壤传播,种子和农肥也可带菌传播。病菌在8~34℃均能生长,但发病适温为20~23℃,低于15℃高于35℃病害受抑制,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易感病。地上部的重复侵染是通过整枝绑蔓造成的伤口侵入,黄瓜多年连茬种植有利土壤中病菌积累,加重病情。另外,土壤酸性、黏重、干旱、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农肥、根结线虫和地下害虫危害等,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发展。
三、防治方法
1.轮作换茬。采用与非瓜类作物轮作3~5年,作为综合防治的前提。苗床2~3年后应调换地方或改换3~5年没有种过瓜类作物的新土。
2.深翻晒垡。利用大棚休闲季节深翻棚土,晒垡,降低土壤中有害菌数量。结合增施腐熟有机肥等农事操作进行,可有效地减轻病害的发生,并且还能活化土壤、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量、提高抗病能力。
3.选用抗病品种。可选用长春密刺、津杂2号、津杂3号、津杂4号、津优1号、津优2号、津优3号、中农5号、中农8号等抗病性能较强的品种。
4.种子处理。用1%福尔马林药液浸种20~30分钟,或2%~4%漂白粉液浸种30~60分钟,捞出后冲洗干净催芽;或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一般每1公斤种子用4~8毫升。
5.苗床处理。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克、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2克,对细沙1公斤,播种后均匀撒入苗床作盖土,或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苗床进行喷施;或整地或播种前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1~2克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5~2克,与细干土1:100的比例配成药土撒施于床面。
6.嫁接育苗。枯萎病在黑籽南瓜和葫芦上很少发生,生产上用黑籽南瓜或葫芦作砧木,以种植的黄瓜作接穗进行嫁接,采用插接法或靠接法,实行塑料杯或营养钵育苗,避免移栽时幼苗伤根,减少病菌从伤口侵入,是预防多年重茬老棚黄瓜枯萎病的有效方法。
7.土壤杀菌。对于枯萎病较重多年种植的大棚,可在移栽前进行土壤处理。每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公斤,或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公斤加细干土15~20公斤拌成药土,撒于地表而后耙地混土,或在移栽时撒于定植穴内。
8.正确移栽。移栽时应掌握幼苗的嫁接口应高出地面2厘米,特别是实行地膜覆盖的大棚,幼苗的嫁接口应高出地膜2厘米以上,以防黄瓜接穗产生不定根。产生不定根后,黄瓜根系直接接触土壤,就失去了嫁接的意义。当黄瓜产生不定根时,要在不定根入土前及时切除,充分利用黑籽南瓜或葫芦的根系,发挥其抗病能力。
9.健身栽培。一般结瓜前应控制浇水,以促进根系生长,结瓜期适当多浇水,后期还需控制浇水。浇水时要注意小水轻浇,严防大水漫灌。施肥要注意氮、磷、钾合理配合。生长期间加大放风量,适当降低棚内温湿度,以防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加重了病害的发生。
10.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30%恶霉灵水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等药剂进行灌根,每株200~250毫升,视病情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