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羚羊角胶囊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钠防治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临床效果研究

2020-12-19谭丽琴韩玉兰周林英

大医生 2020年17期
关键词:热性小剂量复杂性

谭丽琴 梁 茜 韩玉兰 周林英 卢 秀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西南宁 530001)

热性惊厥(FS)是小儿常见神经系统惊厥类疾病,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可划分为单纯性热性惊厥、复杂性热性惊厥,后者在患儿群体中所占比例达到30%[1]。单纯性热性惊厥具有自愈性,无需给予药物干预,预后效果良好。但是复杂性热性惊厥发作形式多样化,惊厥持续时间多在15分钟以上,在此类患儿中有30%~50%比例频繁发作,从而发展为癫痫并可能对患儿智力产生消极影响,可表现为认知能力障碍、记忆力衰退等,具有一定猝死率[2]。不仅严重影响患儿自身健康和生活质量,还给家长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压力和思想负担。由此可见,治疗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对于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治疗,主要是单种或多种西药联合治疗,其副作用较大,依从性差。而中医学博大精深,近年来研究发现羚羊角具有清热镇惊、平肝息风、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治疗,疗效显著。本研究应用羚羊角胶囊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钠治疗复杂性热性惊厥,疗效确切,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收治或门诊就诊的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患儿86例,随访期间6例失访,4例患儿确诊为癫痫,共76例。入选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10个月~4岁8个月,平均(2.80±1.55)岁,起病年龄10个月~2岁9个月,平均(1.85±0.55)岁;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3个月~5岁6个月,平均(3.35±2.25)岁;起病年龄为13个月~2岁6个月,平均(1.85±0.75)岁;其中22例确认有FS相关家族史(对照组8例,治疗组10例),占23.68%。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展开。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儿表现与《热性惊厥的临床诊治策略》[3]内容相符合即在1天内多次发作且每次时间持续超过15分钟;②患儿为首次发作且以往无服用抗癫痫药物史;③年龄在6个月~6岁。排除标准:①曾有复杂性热惊厥病史;②合并颅脑受损、颅内感染;③接受头颅影像学(CT、MRI)扫描确认有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畸形或者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④存在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严重感染;⑤对本次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史。

1.3 治疗方法

①对患儿进行各项常规体格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以及器官(心、肝、肾)功能的检查,确诊病情后根据《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6年版)[4]给予如吸氧、退热、抗感染、止痉挛等常规治疗。②药物治疗:对照组:予丙戊酸钠口服液[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20041435,规格:300 mL:12 g]口服,剂量5 ~ 10 mg/(kg·d),2 次 /d,至 1 年内未见热性惊厥后减量至5~10 mg/ (kg·次),隔日1次,巩固用药半年后停药;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羚羊角胶囊(浙江一新制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20051,规格0.15 g/粒)口服,2粒/次,1次/d,年龄在1岁以下的剂量减半。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评估以对惊厥的发作控制情况为准[5],具体为:疗程后没有再发生惊厥,为显效;疗程后惊厥发作次数明显下降或者发作持续时间缩短,为有效;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没有改善甚至恶化,为无效。并对患儿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每间隔3个月到院进行复查,复查内容包括器官功能、血糖指标、血尿常规指标。患儿在每次出现惊厥后的1周内要到院接受脑电图检查,如有必要给予头颅MRI检查。随访内容:a是否再次发作;b发作形式;c发作次数;d发作持续时间;e发作程度;f相关处理及疗效;g用药期间出现的头痛、头晕、恶心、腹痛、肝功能损害、四肢麻木、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在Excel中储存,采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采用[例(%)]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例(%)]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惊厥发作控制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儿抽搐再次发作人数及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惊厥发作控制效果比较[例(%)]

对照组患儿出现头晕、头痛1例,血小板减少(85×109/L)1例,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治疗第1个月时出现恶心、腹痛各1例,第2月症状好转;治疗组患儿出现头晕1例,恶心、腹痛3例,肝功能损伤1例,四肢麻木1例;两组不良反应经干预后均得到有效缓解,且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急症,多为发热后引起长时间的惊厥发作,或反复的惊厥发作,脑电图可显示反复性痫性放电或节律性棘慢波发放[6],可引起惊厥性脑损伤,有一定的病死率[7-8],部分患儿可引起继发性癫痫、智力低下、精神运动发育落后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同时部分复杂性热性惊厥可持续10年甚至更长时间,最终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往往产生耐药性而发展成为难治性癫痫[9-10]。因此,对热性惊厥的治疗是当前迫在眉睫的,而又非常重要的工作。目前,FS的确切发病机制及发作危险因素未明,其诊断及防治存在不少的争论及困惑,关于热性惊厥的防治,多采用丙戊酸钠等抗癫痫药进行干预。丙戊酸钠[11]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有抗惊厥作用和抗狂躁作用,不会被血脑屏障所屏蔽,对该病的治疗机制在于:抑制了γ-氨基丁酸(GABA)的降解速度,刺激促进GABA合成速度,一定程度的影响脑内区域的GABA代谢,从而发挥预防复杂性热性惊厥,针对临床难以区分的发作类型应用该药物治疗具有突出安全性,防止发生病情恶化发作的情况。大量研究[12-14]证实,常规剂量丙戊酸钠片治疗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具有良好效果,但其不良反应较明显,有研究表明[15],丙戊酸钠在治疗复杂性热性惊厥时会引起厌食、恶心、呕吐、腹痛、眩晕、复视、嗜睡、肥胖、震颤、共济失调、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伤等较多不良反应。目前为了减少丙戊酸钠药物不良反应,采用小剂量丙戊酸钠药物防治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将76例复杂性高热惊厥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小剂量丙戊酸钠口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该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16]报道数据相接近,数据都表示为热性惊厥患儿应用小剂量丙戊酸钠治疗可一定程度控制病情。

对复杂性高热惊厥患儿应用小剂量丙戊酸钠治疗有令人满意的效果,其后2年时间随访患儿出现复发情况例数偏低,和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一致。小剂量丙戊酸钠对于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疗效和安全性,对于已经出现症状的患儿可在短时间内改善症状,安全性高,控制复发情况,值得推广。

中医学博大精深,从中药方剂中寻找治疗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药方作为本病的辅助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中医理论中热性惊厥被归类为“急惊风”范畴内,小儿被外来邪气侵袭后从表入里,遇热后烧津生痰,对心神产生蒙蔽从而诱发神昏抽搐,据此对其治疗原则为清热、镇静、熄风。本文所用羚羊角胶囊是典型清热镇静药物,其性寒、味咸,用药后发挥平肝熄风、解毒消肿。本研究治疗组在小剂量丙戊酸钠口服基础上,加上羚羊角胶囊口服,观察随访1年,研究结果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抽搐再次发作人数及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相差不大,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羚羊角胶囊治疗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既能退热,又能镇静、抗惊厥,疗效确切,还可有效缓解惊厥复发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羚羊角胶囊联合丙戊酸钠片治疗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热性小剂量复杂性
新时代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复杂性挑战与路径优化——基于复杂性理论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非接触广角镜联合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预后
关于小儿热性惊厥,家长需要指导的9件事
门诊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中的运用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复杂性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