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群文阅读授课中课内外阅读结合的几点做法

2020-12-18季荣国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7期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群文阅读小学教育

季荣国

摘 要:群文阅读授课模式的实施,对于年纪较小的学习者语文学习具有重大意义。因而要从学校阅读授课形式出发,将重点放在课内外阅读如何相互链接,更好的利用群文阅读开展授课,在实践过程中,不免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此制定相应策略,让学习者在重构的文本中,依据议题,开展阅读和思索,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师和学习者积极配合的基础上,让群文阅读授课方式能够顺利开展,进而培养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群文阅读;课内外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7-0182-02

阅读理解能力作为初级阶段学习能力中举足轻重的内容之一,需要一定创新和完善。要培养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必须阅读大量的文章进行实践。阅读教程系统,根据阅读的数量应该包含三种阅读形态:单篇、整本以及群文。群文阅读是基于我国小学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目标而产生的一种课外文章阅读方式,在于把握阅读方法,粗度略读,以文章中心思想为核心,提高阅读效率,不断增加阅读量,利用碎片时间开展碎片式阅读,为学习者语文水平的提升积累素材,从而为以后进一步的研习夯实根基。

1.小学群文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1)提升学习者阅读数量与质量

丰富视野对于年纪较小的学习者而言,阅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远远不够学习者六年阅读,所以需要教师采取群文阅读理解方式,引进大量优质且适合年纪较小的学习者的课余阅读,例如,《年纪较小的学习者故事会》、四大名著、鲁迅的作品等等。从而可以让学习者在海量阅读中拓宽知识面,为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有效提高阅读数量与质量,丰富自身视野。

(2)培养学习者阅读兴趣与习惯

掌握技巧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挑选一些精彩段落或文章,让学习者带有感情地朗读,并将学习者读书笔记开展展示,嘉勉表现良好者,从而提升学习者阅读兴趣。将

群文阅读的实践加入其中,即让学习者分享近来阅读的作品,激发学习者阅读积极性,帮助学习者养成优良阅读习惯。使学习者通过群文阅读,逐渐学会独立阅读的要领,提高阅读能力。

2.小学群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阅读模式根深蒂固开展群文授课,需要教师突破以往的灌输式授课方法,加以更新。然而自新课标改革实施以来,在群文阅读的授课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会下意识采取之前的单篇阅读授课方式,难以对此做出改变,同时为提高学习者语文成绩,在课堂授课时依旧是以教师为主体,仅仅将群文阅读看作一种拓宽知识面的手段,无法實现群文阅读的授课目标,对学习者思维也有一定程度的限制。

其次,学习者整体学习效果不佳与单篇阅读不同,群文阅读需要教师对课堂阅读内容开展合理化选择,做到环环相扣、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但现阶段,教师往往为节省时间,忽略年纪较小的学习者实际情况,让其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导致学习者难以理解,加重阅读负担。除此之外,教师由于对很多文章题材不熟悉,缺乏经验,为学习者组合的文章结构比较混乱,难以联系起来消化。从而忽略年纪较小的学习者综合能力有限的现象,同时使学习者无法深入阅读,阅读兴趣低沉。

3.小学群文阅读中课内外阅读结合的建议

(1)根据主题开展课内外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目的是为了增加学习者阅读量,积累知识,提高学习者读写能力,并且群文阅读是要求短时间快速浏览大量的文章,因此,开展群文阅读要设计一个主题,所有阅读都是服务于这个主题,所有阅读都要围绕这个主题开展,才能实现群文阅读的根本目的。

而在主题设计中,首先,要选择难易程度适当的主题,主题过于深奥,年纪较小的学习者由于知识储备限制,无法充分理解主题的含义,过于浅显又会让学习者觉得索然无味,因此,主题的设计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其次,主题设计不易过多,每次群文阅读课堂最多设置两个主题,通常为一个主题,这样有利于学习者把握,能够让学习者深刻理解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最后,主题要紧密结合教材,确保任何群文阅读都是服务于教材大纲,都是围绕教材大纲开展设计的,这样才能让群文阅读不偏离主题,并且实现增添学习者阅读量的目的。此外,开展群文阅读时,可以整合教材资源,大胆引用学习者还没有学到的课文,让群文阅读与教材要求更加相符,让群文阅读更好的服务于教材。例如,教师在确定阅读主题为乡愁后,选择《秋思》、《泊船瓜洲》和《静夜思》等诗让学习者阅读和朗诵,并对其中出现的“船舶”、“明月”等意象展开描述,从而加深学习者对此的理解。

(2)对比阅读与群文阅读融会贯通

对比阅读是群文阅读授课中最普遍的手段,也是群文阅读的一个关键途径,关键在于分析归纳,通过对不同文章的阅读,寻找文章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对比阅读,能够有效拓展学习者知识范围,而且能够帮助学习者接触课外知识,更好地开展文学知识积累,开阔学习者思路,让学习者在不断地阅读中总结阅读经验,全面提升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实现学习者语文能力的有效提升。

而将对比阅读与群文阅读相结合,则可以从篇章题目、体裁、笔者、话题、表述方式等角度来进行;可以从内容上比较,也可以从形式上比较;可以比较它们的相同点,也可以比较它们的不同点。例如,可以根据核心议题“寻找中国神话故事中英雄人物的共性”,探究以及讨论《走近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时,可以开展三组对比阅读:第一组是对课内的《女蜗补天》和《夸父追日》两篇课文进行对比;第二组主角不变,还是这两篇文章,重点在于比较其中的共性;第三组则增添了课外文章《大禹治水》和《后羿射日》,将这两篇文章与之前的课内文章开展对比阅读,探究其中的共性。当然,除了正向对比,还可以进行反向对比,找出课内外文章之间的不同点。

群文阅读除了选题要适当外,应用一定的方法,融会贯通也很重要。例如,在学习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时,可以引导学习者阅读陆游的《咏梅》,二者都是以梅花为载体,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和对梅花品质的挖掘,一则表现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二则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自己的如梅花的品质,虽然描写对象一致,但所要表达的感情却是不同的,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让学习者自己找出其中的差异,从而提升学习者的阅读能力。

(3)创新授课模式,有力承载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增加学习者阅读量的途径,需要一定的授课模式和授课方法承载,而更新授课模式,是群文阅读发挥作用的有效承载方式。授课模式的创新一方面是我国教育改革政策基本要求,也是时代发展对于现代授课课堂的客观要求,授课模式的创新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因此,不断革新授课模式,提升课堂效率是我国小学阅读课堂发展的必然趋势。小组学习和探究性授课是群文阅读实现的高效推进。首先,小组学习可以将学习者分为很多小组,开展群文阅读时,让学习者先通过小组开展阅读,并且在小组内发表每个学习者对于阅读文章后的感悟,小組内总结汇总意见,最后由选出的小组长开展代表性发言,说出小组总结的阅读感想。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能够促进学习者群文阅读的参与度,让每个学习者都发表意见,增强学习者阅读的信心,同时,能够增强学习者的总结归纳能力,让学习者在不断的阅读中提高自身的能力。探究性研习则是要激发学习者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兴趣。

4.结束语

在新课标改革蓝图下,对于初级阶段的学习而言,教育发展针对学习者阅读方面愈加重视,传统的阅读模式带来的效果并不明显。群文阅读对于学习者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以及拓宽学习者视野都有十分显著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时制定一些策略,对其进一步完善,激发阅读力和思考力,提升学习者语文素养,从而发挥出最大程度上的作用,在不断提髙学习者阅读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同时,让群文阅读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秀玲.对小学群文阅读授课的几点认识[J].甘肃教育,2020(06):145

[2]孙卫多,张转红.单元整合视角下的群文阅读授课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0(02):108

[3]张玉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四个策略”[J].甘肃教育,2020(02):150

猜你喜欢

课内外阅读群文阅读小学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课内外结合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书海无涯“读”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