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文
2020-12-18曹燕
曹燕
摘要:让小学生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文尤为重要,所以语文老师要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情境,要使用好课堂语言,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要推荐学生课外学习,观看优秀语言的作品,在教育学生时候还要注意语言的针对性。
关键词:语文 语言环境 学习
引言
语言是一门艺术,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良好的语言环境不仅有助于与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日后学习知识的基础。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较好地掌握汉语言文字,在现实生活中能正确使用现代汉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除了完成阶段或年度教学任务外,还要努力创建其他形式的语言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感染、成长,自觉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一、创设情境有助于生成更丰富的认知和能力
养成的过程就是让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结合具体的情境不断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生成新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拿成语学习为例,大家都知道,学习成语需要日积月累,不可能整节课整节课地学成语。少数老师喜欢让语文课代表每天在黑板上抄写一个成语,但显而易见,其效果极其有限。比如教学“水滴石穿”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水一点一点滴在石头上,时间久了石头也会被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情,也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持之以恒,事情就肯定能成功。如果我们只满足于给出的字面意思,这充其量只达到了“识记”这个层级,而且是毫无语境的识记。语文教学有六个层级: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识记是最低层级。那么,我们可根据成语的意思提供一个正确的语境:别看我们现在很不强大,只要我们坚持努力,总会水滴石穿,取得成功。这个句子提供了一定的语境,语境也是一种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对成语就会有自己一定的理解。
二、优美的课堂语言是学生直接学习语文的范本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语文的主阵地。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学生学语文的范本,在教学语文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的口头语言是活的范本,因而要求教师要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课堂语言的创建应从导语设计、评价设计、赏析设计、想象设计、结语设计等诸多方面下功夫。
导语设计,是一节语文课的开端,这些设计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在导语设计中,教师要以给予学生知识,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带来听觉愉悦为宗旨。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文中,我设计的导语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少年,高高的个子,面色红润。他心中有许多无穷无尽的新鲜故事,讲起来滔滔不绝,绘声绘色。他力大无比,英勇无畏,独自一人在月夜的西瓜地里看瓜刺猹。他热爱生活,熟悉生活,能在野外野炊,能在水面划船。同学们喜欢这少年吗?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述的就是这个少年。一番导语,层次清晰,故事性强,词汇量大,紧紧扣住学生心弦,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给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提供了范例。
评价设计是每节语文课的不可少的内容,因为语文教学过程是与学生、作者、文本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少不了对学生、作者、文本的评价。评价语言力求短小、精炼、准确,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例如,当学生试读课文效果很不错的时候,可以这样评价:“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这样的评价避免了“不错”“很棒”一等的俗套用语,学生听后耳目一新,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学习积累古诗的自觉性。
赏析评价贯穿于每节语文课的始终,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分析、欣赏、接受的过程。用词的赏析,表达的赏析,描写的赏析,哲理的赏析等等充溢语文课堂,赏析的过程就是与学生交流思想的过程,就是与学生共同学习语文的过程。例如,当学生回答某一问题时,我就做出这样的评价,回答正确,某某同学之所以这样,得益于他课上认真听讲,得益于他对课文内容把握准确,得益于他生活经验丰富,得益于他对语文学科的热爱。他是我们的学习榜样。我想,这样评价,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很有力的。
结语设计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结束语要么回味无穷,要么给人启发,要么让人深思。结束语要以吸引学生对下节语文课的注意为目的,这样,语文就有了魅力,学生就有了兴趣。在《画》教学结束时,我是这样安排的,《画》是一首好诗,因为它语言浅显,音节和谐;《画》是一幅画,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有明朗洒脱的画意。当我们学习欣赏它的内容时,我们也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深感语文之趣,杂念顿然消失,心灵得以净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相信有一天,我们会背起行囊,踏遍祖国的青山绿水,饱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
三、课外向学生推荐优秀语言的典范作品或影视
“生活处处皆语文”,在现实生活中,那些经典笑话、感人故事,无一不是优秀语言表达的样板,让学生接触它们、学习它们,既是享受语言大餐,又能丰富自己的语言,一举多得,效果明显。
教师可在课余时间播放专题影视节目,专题影视节目中主持人语言标准,表达精彩,感情丰富。如一年一度《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评选中的颁奖词,凝练、隽永、短小精悍、概括性强。节日时期的专题文艺演出,主持人语言表现机智,能抓住特色,富有灵性,充满情感。这些都可以作为语文课程让学生学习,愉悦学生身心,延伸课程内容。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去安排使用。
四、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注意语言的针对性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校园生活里,教师免不了对学生的鼓励和批评,无论何种形式的教育,教师首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然后用正确、合适的语言表情達意,特别是在批评或怒斥学生时做到“忠言顺耳”,让学生易于接受,言语中肯、坦诚、正确又有分量,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我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经常看到学生作业中引用老师的语言,而且恰如其分,每到这时,教师就有一种成就感。
“久熏幽兰人自香”,语文教师是教员,也是教材。在课堂以及学生的交往中,时刻注意语言表达技巧,就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景仰,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生长期收到优美语言文的熏陶、沐浴,就会潜移默化地吸收乃至正确运用。
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认知语文的魅力,让他们对语文的学习不再感到厌倦、恐惧、害怕,让学生徜徉在文字的殿堂,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余映潮.余映潮教语文(小学卷)[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