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中有效引导策略的研究

2020-12-18谢迎春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7期
关键词:有效引导初中数学

谢迎春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科学有效的引导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课堂教育的有效性。然而受教育者经验、教学设备等因素影响,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教育者引导不科学的情况,这无疑会对教学结果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围绕“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展开思考和讨论,试图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探究有效的引导方式,从而优化自身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和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7-0087-02

教学新大纲要求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知识的引导者,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教学引导是教学的重要一环,是保证教育结果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受学情、教学内容、教学压力和教师教学经验的影响,课堂中的引导易流于形式,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发展。因此,对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索,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引导的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初中数学教学引导中存在的问题

(1)引导目标不够明晰。初中数学教学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教学引导属于教学的一个环节,因而也必须有明显的目标指向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减少数学概念、原理、公式等的学习枯燥性,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过多情景,容易导致教学实际与教学目标偏离,学生的思维被无端发散,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还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在讲授八年级《黄金分割》时,为体现黄金分割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老师们都会引入很多美丽的图片,如埃及金字塔、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或以黄金比例构图的摄影作品等体现黄金分割之美;也有教师引用芭蕾舞蹈视频,以舞蹈者垫脚尖更接近人体黄金分割比让学生感受此知识点的应用。种种引导若方式适宜,均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达到良好的效果;但若在时长和各种情景中把握不当,则会分散学生学习注意力,反而冲淡教学内容。

(2)引导内容缺乏主次。初中数学教学的引导具备交互性,是教师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交流探索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各种良好的教学情境,并借助情境设计问题提高课堂调控的效果。这对于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学科素养有较高的要求。或者涉及学科间的融合,或者受困于教学进度和教学容量,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只重视了引导学生获取公式、概念等学科知识,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侧重知识引导、忽视教学调控”导致学生学习和思考出现较大的盲目性,学生不理解教师引导的主次,进而诱发课堂教学无序或低效问题发生。例如,在讲授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有教师将公式的推导过程泛泛带过,而一再强调对公式本身的记忆,及记忆后的机械运用,缺少对公式本身的推导及探索的引导,这种教学中的引导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并无太大意义。

(3)注重过程忽视生成。初中数学教学是教师立足于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动态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一个具备多变量系统的过程。由于教学过程中存在众多不可控因素,因而教学过程会时常发生教师备课时预设之外的情况。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教师并不能经常重视由学生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在学生“发出不同声音”时,有时只是给予泛泛的褒奖或武断的评判,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还会影响教师的引领价值,不利于教学发展。

(4)引导方式机械生硬。虽然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相似性,然而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在客观层面上都是存在差异的。正因为此,教师的课堂引导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能够对应不同学生具备多样性的。大部分教师习惯于以自身已经准备好的结论作为课堂引导的目的,不重视学生思维构建,也不重视引导启发学生,课堂教学的引导环节以教师的预设为前提,教学引导缺乏生机,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无疑会影响教育的最终结果。

2.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有效引导的策略

(1)利用学生的兴趣开展引导。兴趣是人长期坚持某项枯燥事物的最根本原因。对于部分初中学生而言,数学学习是抽象枯燥和难以理解的。如果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降低课堂教育阻力,将对课堂产生非常良好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比如,讲故事、做手工、微课、播放视频,生活实例等,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公开课中,老师拿出一截绳子,神秘的抛出问题:“没有测长工具,哪位同学能帮老师把这段绳子平均分成五份?”在几位同学踊跃尝试之后,紧跟提出:“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能解决这个困惑了!”让学生带着迫切需要解决的疑問开始学习,无疑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后续的教学事半功倍。

(2)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引导。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知识联系紧密性较强的学科。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的知识去探索新的知识,形成新的技能是数学学习的常规思路。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重视知识迁移规律的引导,选择恰当的知识连接点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探索知识内在的联系。例如,在进行圆周角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圆心角概念出发分析圆周角概念,借助圆心角的旧知识穿针引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圆周角概念。

(3)在重难点突破教学中引导。初中数学由若干个章节组成,每一个章节都有独自的重难点。对于学生而言,章节的重难点学习问题在于知识点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知识内涵,因而也难以将之转化为自身知识。因此在落实重难点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用自身已知的知识分解重难点问题,在把握问题关键的同时合理使用观察、分析、判断等方式推理,逐层、逐步将知识内化。例如,在进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时,教师可以制作透明的圆形纸板,引导学生观察纸板移动时两圆的位置,概括不同位置关系时两圆的半径和圆心距关系,在了解5种不同位置关系的同时,总结5种位置,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

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课堂引导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彰显教学效果,是提高课堂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受客观因素影响,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在引导方面存在问题,广大教育者应善于利用学生兴趣开展引导、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引导和在重难点突破教学中引导三大策略,要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自身的教育实际,科学的开展引导教学、趣味化教学过程,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探究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其学习主体地位,推动初中数学教育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江翠莲.初中数学课堂中的问题引导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16)

[2]余叶军.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策略漫谈[J].中学数学,2017(16)

[3]谷晓波,孟辉,孙博.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04):124-126

猜你喜欢

有效引导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师有效引导的探索
有效引导开启物理精彩课堂研究
有效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新视角
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