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2020-12-18杨绵绵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7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杨绵绵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地不断改革,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学的目标之一。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勇于质疑、敢于探索,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探究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實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7-0085-02

数学学科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其中实践能力是重要的素质。教师需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融入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将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充实课堂,为学生打造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促进其在数学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小学生今后的成长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1.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一是,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的优化和改革是教育工作中必然的趋势。目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重要的部分,也是基本要求。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需要教师利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去激发和引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中,不断训练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二是,当今社会,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都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实践综合型人才更成为了世界争相竞争的资源。因此我国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也对教育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将培养实践型人才贯穿到了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课堂教学不能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要重视对学生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运用型的学科,对于实际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能只掌握数学的概念,还要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来,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人才。

2.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1)创建生活情景,培养应用意识

要创建生活情景,教师必须全面掌握课本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深入挖掘贴近小学生生活的一些素材和资源,将其放到课堂中,融合数学知识,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究。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鼓励他们积极观察生活中出现的数学现象和问题,培养细致入微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通过生活问题和数学知识之间的双向转换,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意识。比如在学习《认识方向》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早上观察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然后让学生有意识地判断其他方向,并引导学生将方向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比如可以提问:每天早上上学时你们是朝什么方向走的呢?学校在家的哪个方向呢?利用生活问题创造更加生活化的情景,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应用能力。

(2)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

利用多媒体、声像视频等信息技术和资源,能够赋予数学知识更多的趣味性,提高形象性,这对学生的思维和智力都能起到启发的作用。而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要让其拥有灵活的思维,能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迅速联想到数学知识。数学的逻辑性比较强,必须要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利用更加丰富的资源来促进其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形成科学的、系统的思维模式。比如,在学习射线、直线这个知识时,利用信息技术,用多媒体展示射线,由一个点进行无限延伸,将其制作成一个动态的视频,并一边播放,一边讲解,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结合讲解进行想象,从而深层次地理解射线的概念。再比如在学习图形的变换时,只用黑板是无法展示更加丰富的变换图像的,而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将不同的图形用动态形式展示出其不同的变换方式,学生也能收获一场视觉盛宴,提高课堂的热情,促进其思维的成长。

(3)利用问题导向,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数学教学不能离开数学实践应用。所以在数学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注重在强化实践体验融入数学核心素养,使得在实践中理解、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相关的核心素养。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增加参与课堂教学的实践体验机会,利用问题导向来促进学生进行思考。教师要充分挖掘小学数学中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创建一些实际性的问题,将其代入到对问题的思考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很多教师在教授加减法时,通常会让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加减算式练习,枯燥的方式只会增加学生的疲惫感,而且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反而会形成比较固定的思考方式,特别是刚学习计算的学生,反应和思考的速度都比较慢,长期纠结在一个算术题上,不利于学生思维锻炼。而教师利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来创建一些问题情景,通过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来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例如:松鼠妈妈、爸爸和小松鼠一起去拾松子,松鼠妈妈拾了7颗,松鼠爸爸拾了9颗,小松鼠拾了0颗,他们每天一共要吃15颗松子,请问今天松鼠一家拾的松子够他们吃吗?利用故事来创建问题,学生也能很快投入到思考中,在解决该问题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利用游戏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待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通过游戏设置的方式促使学生投入活动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保证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进行学习。教师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索精神。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与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重量单位》相关内容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然后展开拔河比赛,在比赛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思考,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应该怎样分配比较合理,通过拔河比赛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会积极思考,学生自主思考之后会得出相关结论,都希望体重、身高优越的学生参加自己的小组。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保证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在游戏比赛过程中,学生在轻松氛围下感受到快乐,同时还学会数学知识的巧妙运用,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能力。

(5)让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创造思维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这一特点,为学生创造丰富多样动手操作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教师在传授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七巧板游戏任务。七巧板的拼凑方便比较复杂,学生要按照图形的特征不断尝试与思考。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先了解拼凑原理,然后在逐渐探索,最后拼成想要的集合图形。或者,教师可以利用七巧板拼凑出一些基本图案,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创造欲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然后学会用七巧板拼凑出个更多的图案。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逐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结论

总的来说,数学学科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特别是小学数学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其认识到数学的实际价值。教师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对学生展开游戏化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逐渐引导其利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孙兆辉,仓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刍议[J].吉林教育,2017(10):43-44

[2]李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6(12):169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