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道德教育的渗透

2020-12-18田雨顺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7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渗透策略小学数学

田雨顺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知识增长、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更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应注重对道德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道德教育的熏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道德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7-0076-02

1.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已经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上了日程,成为了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它不仅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更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已经开设了专门的关于道德教育的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意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还应通过各个学科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渗透式的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多角度、全方面的教学中得到道德意识的教育。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渗透的重要意义

(1)能有效满足素质教育的教学需求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对学生提出的基本的培养目标,德育作为五育之首,足见它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的关键地位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意识的教育,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和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2)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已不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掌握,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教育,能使学生得到正确思想意识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使学生的健全人格得到有效的塑造,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3)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实现

学生进行学习的最终目标在于适应社会建设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围绕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进行教学目标及教学方式的制定。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高尚道德品质,是现代社会对未来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教育是促进学生实现终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3.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

(1)教师对道德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只是片面的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运算技能的训练,在升学的压力下,教师和学生都承受着非常大的学业压力,根本没有时间进行考试内容之外的教学。另外,有些教师还认为德育教育与数学教学是两个没有任何关联的教学内容,根本没有必要进行德育的渗透教育。正是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小学数学教学对德育的渗透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2)教师不注重自身德道意识的提高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的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就不注重自身德道意识的建设,无法为学生树立效仿的榜样,从而导致小学数学道德渗透教育的效率低下。

(3)教师对小学数学的道德渗透教育缺乏准确的把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教育,是一个全面、综合的教学工程,其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都是非常丰富、灵活的。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专业素质的限制,教师对道德教育的渗透策略无法进行良好的把握,从而导致渗透教育的方式单1.内容狭窄,严重影响了渗透教育的效果。

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道德教育的渗透策略

(1)转变观念,注重自身师德的建设,为学生树立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教育已经成为了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将这种共识贯彻到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之中。首先,教师应及时的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彻底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顺应时代的要求,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的渗透教育提起足够的重视,以此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其次,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应充分的发挥自身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榜样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注重对自身师德的建设,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更应注重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

(2)立足教材,进行道德因素的深入挖掘,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订,对知识体系进行系统反映的教学用书,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丰富、涵盖的知识面也非常的广泛,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的因素。因此,在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教育时,应立足教材,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道德因素,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进行我国古代人民对圆的研究历史的穿插,其中《墨经》中记载的“圆,一中同长也”,就是古人对圆的确切定义。由此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了道德品质的渗透教育。

(3)通过丰富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道德意识的渗透教育

数学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很多知识点都需要经过一定的实践操作才能进行深刻理解的。因此,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是数学学科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同时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为道德意识的渗透教育提供了教育契机和教学空间。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鼓励小组内成员互帮互助、相互补充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深入社会,进行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如社区的环保活动等。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参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更使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会使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的社会属性得到了增强。

(4)通过对课堂突发事件的科学处理,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渗透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活动是可以通过教师的设计来实现的,但是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是教师无法预测的。因此瞬息万变的课堂形势就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课堂的突发事件作为道德渗透教育的契机,通过科学的处理方式,来向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渗透教育。如,在教师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学生出现开小差、说话、做小动作的现象,甚至还有一些学生会干扰到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的进度。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采取科学的处理方式,既制止了学生的不良行为,又使学生受到了一定的道德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5.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小学阶段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它不仅能通过专门的课程教学来实现,同时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进行渗透教学,以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基础教育课程,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转变观念、重视德育教育,并通过提高自身德育素质、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组织学生参加具有德育教育因素的教学活动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健全人格的塑造。

参考文献

[1]陈垌满.浅析如何利用微课进行初中数学的德育教育渗透[J].中华辞赋,2019(07)

[2]刘东冉.小学道德教育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03)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渗透策略小学数学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