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0-12-18杨丽云
杨丽云
摘 要: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提高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已经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向。小学教师要根据小学教学目标与要求,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专业技能,同时积极吸取和学习信息化教学技术,以此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手段,以保障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就以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为内容,对其具体策略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能力;小学教师;校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7-0025-02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当前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面对新的教育形式,培养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显得更加紧迫。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能力,为当代教育教学注入更多活力,促进当代小学教育改革与创新。
1.群体交互,缩小信息化教学水平差异
在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教育部门应该从本地实际情况、区域优势以及特色文化入手,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提供最完善的服务体系。技术、人员、物资等都是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得以发展的要素,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前教育改革需求,为教师制定精准培训方法,通过构建云学习平台、个人学习空间等,为教师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途径。比如,学校构建“教师网络学习平台”教师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选择学习模块学习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比如,信息交互技术、网络虚拟技术、白板交互技术等等,教师通过自主观看和学习这些技术,掌握新型的信息化教学形式,促进自身教育形式、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另外,深入进行教师队伍调研活动,结合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教师队伍进行分层,了解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能力现状,灵活调整培训方法,针对不同年龄群的教师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与课程,从而推动教师网络教研共同体的构建。
2.善于学习,积极参加信息化培训活动
小学教师想要掌握实时先进的教学技术,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和潮流,积极参加相关部门,以及学校举办的信息化教学培训活动。在培训中心掌握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方法,能够熟练操作信息化教学设备,提升自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通过学习,在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实践水平与临场处理能力。从当前的教学形式出发,教师要熟练掌握各种信息工具、网络、电脑以及新媒体、网上教学、云教学等相关技术与操作方法,能够运用相关设备和工具有效进行信息搜集、整合和运用。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目标,最终成长为能够与当代信息化教学需求相匹配的专业教育人才。
另外,小学教师还应该将教学活动与信息化素质提升相结合,在日常教学中多多搜集和积累信息化教学经验,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整合和利用网络化教学资源,选择适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素养和能力。
比如,小学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运用信息技术搜集教学相关的资料、资源等,结合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特别是网上优秀教师、知名教师的教学视频,小学教师应该经常观看和学习,掌握其中的信息化教学要领,不断丰富自身教学经验,另外,还能够通过搜集网络教学资源充实自我教学内容,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
3.技术应用,强化协同教研力度
在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是培训的主体,也是各种教学技术实践的载体,因此,培训中心也要采用“网络研修+校本研修”的混合培训模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区实践、参与教学项目研发以及校本课程研发等活动。
课程开发、微课题研究是目前教师培训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优质数字资源建设与教学研究开展的关键,在当地教育部门根据教师培训需求,以及现阶段教师队伍建设需求,当地教育部门应该构建完善的教育云平台,促进学校与学校之间、各区域之间的协同教研,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和优势,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鼓励学校教师培训反思与教学改进的进行,促进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的和谐发展。
一线教师在协同教研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包括学科博客、E-mail、QQ,MSN、微信群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和作用为教育教研服务。另外,各学校教师应该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获取网络教学资源、教学素材用与教学研究之中。
比如,以“某学校一线教师网上协同教研”为例,学校教师在学校教研论坛中开展了一次有关“如何提升学校教研组核心力量”的教研活动,在网络教研平台上聚集了各地、各区域的教师,共计18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名一线教师参与本次教研活动,在网络教研中主持团队从现场实际情况出发,灵活组织教研内容、选择研讨方法,保障了第一时间实现了读者QQ群与BBS板块的信息互通。在研讨的间隙中,主持人还将现场研讨的相片上传至各个交流QQ群,与相关论坛中,研讨活动举办的有声有色,研讨氛围也十分热烈,研讨教师的交流热情十分高涨。从现场的大数据统计分析显示,BBS板块当晚讨论量共计127页,其中跟帖、交流贴也超过了1300,不仅如此,本次协同教研中来自各学校、各学科的教师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列举了“提高学校教研组核心力量”的可行性方案,一举将本次教研活动推向了高潮。教师们一致认为:教研组作为学校基层教学研究组织,对一线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学习风气以及教研氛围、合作意识、进取精神等各个方面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强化教研组核心力量必须要重视起来,要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的引领性与指导力,带领学校教师不断进步、努力学习,以此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教研能力的提升。本次网络一线教师协同教研活动时间在2小时左右,整个过程没有消极、怠慢之象,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一线教师,都表现得十分活跃,纷纷献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教学资源、教学信息得到了充分共享,相信本次教研活动,能够为学校教研组,以及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提升提供很大的帮助。
另外,利用校际间合作教学研讨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师队伍建设速度,实现以点带面、以强带弱,推动校际之间的合作与和谐发展,从而减少区域之间的教学研究差距。基于此,当地教育部门要以“信息化教育培训”为主题,充实培训人员队伍,能够从多个层次满足教师技术培训的需求,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教龄等教师队伍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培训措施,从而全面促进教师队伍的成长。
4.数据支持,开展多维评价
大数据背景下,在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培训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数据整合,为教师培训提供有针对性的方案,通过数据结果的显示,了解教师队伍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信息化教育培训进行科学定位,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全面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发展以及教师队伍的整体成长。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教育领域中开始普及,尤其是各种云平台的出现,为教师培训的过程性评价提供了有效助力,教师队伍培训的主题可以是教研员,是教师,也可以是自己,或者学生,大数据支持下的评价平台能够实现可视化,从而全面推动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发展,为教师培训提供最有利的支持,另外,大数据与学校教学研究的整合已经成为了未来一个必然趋势,充分发挥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优势,可以全面推进学校教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培训是现阶段教育领域培训的关键,也是小学教师队伍不断成长的手段。为了顺应大数据、现代化的教学需求,小学教师要认清当前教学形式和需求,通过不断学习、积极参与培训丰富自己的头脑,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技能,以促进小学教师队伍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程莎莎.“互联网+”背景下加强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2):19-21
[2]王娟.探究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J].福建茶叶,2019.41(1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