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0-12-18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港沟中学王允刚

数学大世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定势公式细节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港沟中学 王允刚

数学阅读和普通阅读不同,它是以对文字、数学符号、图形等的认识与认知为基础,利用自身演绎推理理解阅读材料,并形成记忆和反馈的一种心理过程。因而数学阅读能力指的是学生拥有从数学文本、符号、图形、公式等材料里提取信息并独立进行分辨、联想、思维、推理、运算、反省和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等的综合能力。众所周知,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最主要的阵地,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但教师往往忽视阅读的细节,没能将晦涩难懂的数学语言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生活化语言,并且缺少方法指导,导致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较弱,急需改进。

一、关注细节,规避定势思维造成的负面影响

定势思维是由以前的活动经验对现有活动造成影响的一种特殊心理准备状态或倾向性。在不改变情境的情况下,定势能让人通过已经掌握的方法快速解决问题,但当情境有变时,定势就会阻碍人使用新的方法。消极定势思维就是禁锢创造性思维的枷锁,很多学生在数学阅读中侧重数字公式与信息的逻辑关系,容易忽略单位、背景等细节,但正是这样的细节导致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数学语言中的细节,有效规避定势思维造成的负面影响,增强理解能力。

例如学生经常遇到的“已知三角形有两条边长3、4,求另一条边的值”这个问题,学生往往不假思索地回答是5,忽略题目中并未给出背景条件“直角三角形”。还有关于用函数图像解决的数学问题,涉及数学统计题目以及横纵坐标所对应数据的单位,都是关键点、易错点。如常见的“路程-时间”图,或者偶尔出现的“速度-时间”图,学生很容易在定势思维的负面作用下把速度认成路程,引发错误。教师在平时的练习教学中应针对这类问题进行对照,加深学生的印象,如在学生完成一道“速度—时间”图像的数学题目后,配合一道“路程—时间”图像的题目,做到一题多变,经常为学生打预防针,让他们在数学阅读中养成关注细节的好习惯。

二、转化语言,通过生活化语言帮助学生理解

在初中数学课堂阅读教学中,语言转化主要涉及两种含义:一种是赋予生活语言数学特征,如用方程解决生活问题,方程表达式承载生活里的等量关系,还有勾股定理、不等式、函数等知识的应用,都是把生活语言变成数学语言最典型的应用;另一种是将数学语言变成生活语言,这常见于数学课堂教学,当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就可尝试从生活中找一些实例,降低理解难度。生活语言是学生最常用的语言,非常熟悉,在学习数学时用生活语言解释数学语言,能简化数学知识,让抽象知识贴近现实,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例如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函数概念,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概念,学生初次接触感觉很生涩,所以可配合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说明函数就在生活中。如:你去文具店买笔记本,1 本4 元钱,2 本8 元钱,3 本12 元钱……你认为最终你要给多少钱与什么有关?其中有哪些部分是不变的?哪些部分是在改变的?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在如此熟悉的生活情境里,学生就可以快速了解到笔记本数量和总价格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函数关系。之后教师再用数学语言规范表述函数概念:通常假设某变化过程中存在两个变量x、y,如果针对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与其对应的值,那么y就是x的函数。这样的语言转化有助于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函数的概念,轻松理解其含义。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会遇到很多数学语言,都需要进行生活化转化,如提公因式、通分、约分、去分母、因式分解、系数化1、角两边、线段两端、等量代换等。数学语言存在专业化特征,学生在理解及应用时难免出错,教师适当将其转化成生活语言,结合学生熟悉的实例,引导其进行类比、分辨,找到共同点,更容易理解深奥神秘的数学知识,教师再带领学生回归数学,用数学语言解释数学知识。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所学数学概念、定义和定理等,其学习效果就比教师单向讲解和灌输要好很多。

三、加强指导,促使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

除了引导学生在数学阅读中关注细节、学会转化语言,教师更要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方法,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材料,针对题目提出问题,以便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思考,习得数学阅读方法。就拿数学公式的阅读来说,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数学公式生成的过程,学会概括公式的特征,并熟悉应用条件,弄清楚公式的内在联系和各种变形,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例如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在中学阶段占据重要地位,是学生后续掌握配方法的基础,必须熟练应用。完全平方公式在整式计算简化、因式分解、分式变形、解一元二次方程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但很多学生的掌握情况都不好,这和教师的课堂教学习惯有关。部分教师因课堂时间有限,为预留更多时间让学生做题,习惯不讲公式的形成过程,不指导学生阅读,直接告诉他们公式,死记硬背。学生不清楚公式的来龙去脉,就不能扎实记忆,使用时也会出现很多问题,经常忘记其中的2ab项或平方项,或不会逆用公式。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学会自主阅读。

总而言之,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是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在做题时也能更好地理解题目的含义,理清解题思路,更快地解决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应把阅读视作教学的必要部分,采取关注细节、转化数学语言、加强方法指导等措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定势公式细节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试论中学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关系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