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季节肥料及农药的安全使用
2020-12-18吴洪兴
吴洪兴
(招远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山东 招远265400)
1 肥料的安全施用
俗话说:肥料是作物的粮食,万物土中生,作物的优质和高产以土壤肥力为基础,以优化配方施肥为手段。土壤养分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养分的吸收、释放除受微生物作用外,温度的影响不可忽视,因为高温可减弱土壤吸收和保蓄养分的能力,影响肥效尤其是磷的有效性。土壤养分的有效化受土温的控制,它对养分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胶体的活性的作用来实现。因此施肥的时间、数量、种类和方法均影响着作物的生存环境。高温季节施肥非常容易造成肥料的损失,尤其是氮肥的流失。
1.1 施肥时间。不同的作物、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生长期和营养期等等施肥的时间都不一样,为了能最大限度的吸收,施用肥料时应尽量安排在同一天的温度较低的时间段,尤其是早晨和傍晚天气比较凉爽,既方便人员操作,又能弥补作物吸收时间短的缺点,是最佳施肥时间。特别是微生物肥料更要注意施用的时间和方法。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高肥料活性强,分解加快,进入土壤后更易挥发,造成肥料肥效丧失和浪费。
1.2 施肥数量。肥料的施用应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求,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在高温干旱季节,施肥数量要低于雨水适中年份,因光照强,地面温度高,水分原本就蒸发快,会导致肥料浓度增高,如果仍然施用和正常天气下同样多的肥料,作物产量不但不能保持或增产,严重的还可以造成肥害。
1.3 施肥种类。首先要保持土壤和作物营养平衡的原则,高温季节作物生长进入旺盛阶段,对营养元素需求也随之增加,一定要做到平衡施肥,除满足大量元素氮、磷、钾外,可采取减氮增磷,耕前重施有机肥轻施化肥,不足部分可通过进行根外追肥补充钙、铁、硼等中微量元素。作物正常生长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如果某种元素缺乏,即使其他养分再多也不能发挥作用,这就是最小养分原则,只有合理施肥,才能达到优质高产。
1.4 施肥方法。作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养分,施肥的目的在于营养作物,从而获得优质高产的农产品。高温季节作物生长快需肥量大,尽量做到少施勤施,作物根系大多在20厘米耕作层内,所以肥料要浅施、沟施或穴施。深施容易伤及作物根部,特别是一些比较高大的作物。但是在生产实践当中,很多农户为了省时省力习惯随浇地水流冲施,也有的雨前来不及施肥,采取雨后补施的办法,肥料直接撒在地上作物根系周围。夏季气温高,肥料分解和蒸发加快,特别是氮肥分解转化的氨气易挥发降低肥效,所以建议穴施比较好。
2 农药的安全使用
作物想要优质高产,同样离不开农药的使用。眼下气温逐渐升高,农作物进入生长发育高峰,同时也是多种病虫害并发的关键时期,农药使用比较频繁。为此做好高温季节农药安全使用工作,确保农产品和人畜安全,减少和避免发生农药中毒事故。
2.1 拒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尽可能地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或生物农药,防效好且对人畜作物安全。
2.2 注意用药时间。最好是上午9:00前无露水和下午4:00后无雨无风的阴天,避开正午高温强光时喷药。一是温度高药液挥发快,对施药人员和作物毒性大;二是害虫大多都躲在下部阴凉背光处,喷药不易接触到靶体。
2.3 做好喷药防护工作。高温季节喷药,最大限度做好防护,减少裸露肌肤面积。防止农药通过口、鼻、皮肤等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表面吸收,导致农药中毒。
2.4 喷药后要及时清洗和休息。疲劳不宜、老弱妇孺不宜、酒后不宜。喷药过程感到疲劳应及时清洗休息,饮酒后人体血液循环加快,更容易出现中毒症状。
2.5 注意器械维护,药液不宜过满。药械用前要清洗试用。漏液不仅对喷药不利,更重要的是药液溅出沾到身上,容易造成人员中毒。
2.6 合理浓度,勿顶风喷药。严格按使用说明操作,不得随意提高药液浓度,高温季节水分挥发很快,如果喷施的药液浓度过高,增加人员中毒和农作物药害发生的风险,顶风或回旋风时暂停喷药。
2.7 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没有标签或标签模糊不清的坚决不用。用后妥善保管,避免老人小孩接触误服。发现有中毒症状立即带上所用农药标签或说明书送医院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