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

2020-12-18吕晴

商品与质量 2020年31期
关键词:实验室检测质量

吕晴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随着检测系统的流程化、自动化以及分析技术的日新月异,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的要求也在提高,但潜在的风险源存在实验室的每个环节。有效识别风险,对结果的有效性保证,是每个实验室都要面临的考验。ISO 17025:2017引入了风险管理的理念及形式,实验室要策划、实施措施以及时应对质量风险,提升检测和校准实验室体系的有效性以及预防负面影响。实验室要理解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功能和作用,加强对于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潜在风险源的规避,不断完善和健全实验室要素,切实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1 实验室质量风险概述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主要目的是对一些潜在的风险防控和规避,降低甚至杜绝质量风险,整体提高实验室的技术运作和体系运行。然而在运作中各个环节和流程息息相关,我们必须遵循科学和严谨的态度,预防和识别潜在的风险。

2 实验室质量风险识别与分析

对实验室活动的主要要素和环节进行分析,可识别的风险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2.1 人员的风险识别与分析

实验室的质量风险涉及所有人员,明确职责和清楚的划分,提升风险意识。管理层要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和辨识度,担当管理层的职责。技术人员要满足经验、专业、学历等要求才可入职。入职后要接受相应的上岗前培训和实操考试,确保技术人员的上岗能力,取得上岗证后,定期开展监督,以确保人员能力的持续满足,以减少技术能力方面的风险[1]。人员在入职时,要接受相应的培训,签订公正性和保密性承诺书落实书面,提升意识,避免伪造、更改数据或干预公正性的风险。

2.2 仪器设备的风险识别与分析

实验室设备(包括试剂、标准物质、耗材等)是从事实验室活动最为直接和重要的资源,对于新购置的设备要安装、调试,进行符合性和技术性验收,及时进行计量溯源,对溯源的参数和溯源的范围等确认形成记录,确保满足使用需要。设备要建立台账和档案的管理,制定周检计划并实施记录。日常记录应按时填写以保持溯源性。要经过上岗授权,避免不熟练的人员操作损坏的风险。期间核查的设备要依据作业指导书来完成,以验证设备的准确和稳定,减少状态不稳定而影响试验结果的风险[2]。对于发生故障的设备,首先停止工作进行原因分析,追溯是否对以往测试结果产生影响,修复并验证后再重新启用。

2.3 环境控制的风险识别与分析

实验室应首先确定环境条件的满足如温度、湿度、电磁场、噪声等符合要求,才能开展试验。对于环境条件要进行监控,并将监控的结果进行记录,减少环境影响结果的因素,确保符合要求下开展工作。

2.4 样品管理的风险识别与分析

对于样品的管理,先确保样品室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条件)可以满足标准要求,避免存放条件对样品影响的风险。样品应有唯一性的标识,在接收、领取、返还、处置的各环节要遵照管理程序和相关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并予以系统登记。

2.5 方法和试验操作的风险识别与分析

对于方法的选择方面,要选取合适的标准,如客户指定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等可直接使用;如客户选择的标准不合适,要及时进行沟通确认。实验室开展工作要使用最新的、使用有效的测试标准,查新定期开展同时形成记录确保有效。在开展新项目前,进行方法确认、验证等。技术人员操作要遵照作业指导书来执行,对于指导书规定不够详细的情况及时进行完善,质量监督员在其中也要担当监督角色,不流于形式的发挥作用。

2.6 报告的风险识别与分析

对于证书/报告的签发人员,要经过相应的授权。对于资质盖章报告,授权签字人要经过相应认可,才可以签发。

资质管理要严格按照已获认可的检测/校准能力范围,规范认可标识的使用,杜绝超资质范围盖章的风险。授权签字人对报告的签发要在已获授权的领域和范围,杜绝超范围签字的风险[3]。

3 质量风险评价

根据严重性、可测性、发生概率来对风险系数进行评估。实验室质量风险系数(R)=严重性(S)×可测性(D)×发生概率(P),严重性从轻微到非常严重(1分-5分)五类、可测性从措施可减少风险到不可测(1分-4分)四类、发生概率从极少发生到经常发生(1分-4分)四类进行评价对应风险等级。风险系数等级划分见表1,实验室主要风险系数等级分析见表2。结合实验室自身情况来编制完整的质量风险管理程序,对其中每个岗位和环节进行细化,梳理出潜在的质量风险以及应对措施,开展风险预防、控制、跟踪和监控。对质量风险应对措施持续性完善,确保有效性和系统性。

表1 风险系数等级划分

4 质量风险控制措施

表2 实验室主要风险系数等级分析

4.1 加强过程的监督管控

检测和校准的现场试验过程管控需加强,充分发挥质量监督员的作用,加强对于过程的现场目击抽查等方式,结合实验室日常的质控手段,确保技术能力满足要求。

4.2 建立完善的质量风险管理程序

根据日常实验室的工作,结合管理体系、人员、设备、设施等情况,建立质量风险管理程序,以便形成高效、合理的管理体系,明确岗位和环节,细化每一个关键点的潜在风险,梳理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识别出潜在的风险源,更有效应对风险的发生。根据日常实际情况不断对风险管理程序更新和总结,不断地完善。

4.3 加强对于质量风险管理的培训

实验室对于质量风险管理程序定期组织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对潜在的质量风险进行明确和灌输,强化人员的质量风险观念,使人员强化质量风险的意识。

4.4 加强对于证书/报告的管理

重点关注资质盖章及能力范围的覆盖情况,严格按照认可范围出具带章报告,不得超范围盖章、超范围签字;对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的副本、原始记录等一些资料进行保存归档,以防丢失、损坏;对证书/报告结果进行检查,溯源至原始记录、设备使用、环境等各项记录,确保溯源链的完整性,试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4.5 质量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

实验室面对的质量风险是动态的,所以要持续完善实验室的风险管理程序,围绕检测和校准工作的实际,明确各项制度和模式,积极的反思、讨论、总结,持续改进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

5 结语

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是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它渗透整个实验室运作的全过程,涵盖实验室活动的方方面面。结合各类质量风险的特点,制定实验室在质量管理中的风险应对措施并积极完善、改进,预防并减少潜在的质量风险,以不断完善和健全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

猜你喜欢

实验室检测质量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必修二 Modules 1—6综合检测题
“整式的加减”检测题
“整式”检测题
质量投诉超六成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