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教材辅助,点亮细节描写
2020-12-18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吉隆中学车伟达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吉隆中学 车伟达
对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是教师最头疼的板块,也是学生最讨厌的内容。但是,作文却是作为语文试题中最大分值的一项出现的。所以,作文教学是不容轻视的。但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为此而犯愁:许多学生觉得写作文难,面对作文根本不知道从何说起,更不懂如何巧妙地将文章中人物的情感表现出来。而在部编教材中,一些经典文章中有着大量的细节描写值得我们去借鉴。对此,我们可以巧妙地借助于这些经典描写片段,对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学会灵活地进行细节描写,将自己所写的内容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进而感动读者。
细节描写,就是通过观察,捕捉生活中一些较为细小的表情、动作、场景等,并通过生动形象、细致入微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情节、强化情感表达的写作技巧。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在文章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细节描写,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及感染力,在塑造人物形象、交代故事情节、表达真挚情感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多地借用教材,加深学生对细节描写的了解,通过不断的观察、收集,在反复的训练中,强化对细节描写的灵活运用,从而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情感更加深刻、动人。
一、妙用教材,感悟细节
部编版教材中选择了大量精美的文章,其中不乏成功的细节描写的案例。如果在常规的课堂教学当中,我们可以适当地提炼出这些较为精美的句子,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品读、赏析,在句子的反复品读中,把握细节描写的相关要领,了解到细节描写在文章中所发挥的作用,在接下来的作文写作中,能更好地借鉴,并通过细节描写,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并表达真挚的情感。
例如,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的《老王》一课中,老王临死前为“我”送来香油和鸡蛋的那段细节描写,杨绛先生抓住了老王的神态、动作、外貌等进行了非常细腻的描写,并通过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凸显了老王的病态与不适,为他的“善”增添了几许“悲情”,使人物形象入木三分,动人心弦。
又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写“我”爬悬崖遇到困境时的这段描写——“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自己遇到了危险,害怕到连自己哭都不知道,足见“我”的恐惧程度。这么一来,就很巧妙地将“我”胆小怕事、紧张害怕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在我们所接触到的教材中,有关于细节的描写是丰富多彩的。细节描写除了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外,也能将所要表达的情感巧妙地表露出来,从而渲染气氛,升华主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巧妙地借助于教材中的这些例子,必要时可将它们进行归类总结,让学生品读这些细节描写的片段,感受到细节描写在文章表达上的奇妙作用,从而增添习作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观察生活,收集细节
艺术来源于生活。大部分学生作文的内容比较空洞,原因就在于其对生活的观察不仔细,在写文章的时候就无法表现出色彩斑斓的生活。每个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性,比如鲁迅笔下的豆腐西施:“却看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豆腐西施的圆规形象,正是其特征,鲁迅就很好地把握了这个特性,因此就有了这个生动的形象。透过教材中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是否写好细节描写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对生活有着较为细致的观察和体会。写作来源于生活而反映生活,所以,对于生活中的人或事等进行仔细的品读和观察,有助于写好一篇文章。教师需要立足于教材内容,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试着走进五彩缤纷的生活当中,通过仔细观察,收集有关写作的素材,然后让他们对自己所收集到的素材进行品味与思考,并透过习作呈现出来。
例如,在《范进中举》中,关于范进“喜极发疯的场景”作者就有较为细腻的描写。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文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当中所见到过的有关“发疯”的情景,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去进行回顾和联想,并提炼出较为突出的画面进行描绘。又如朱自清《背影》中对老父亲“背影”的几次描绘,也是深入人心的。教师亦可抓住这一部分,引导学生打开脑海中的记忆,将生活中的一些人物给自己留下的记忆点进行回顾,然后鼓励学生描绘出来,并做好收集。在教会学生写作方法之后,教师给学生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在课下的时间留心观察,写一篇关于日常中自己最熟悉的人的作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持续观察自身周围的人,再综合日常中的事情,把所了解的人物写得生动形象,持续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创作出来的文章也更加有吸引力。
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细节的同时,也应该适当地教会学生有关观察的顺序及方法。如怎样抓住人物、事物、场景等的主要特征,观察事物时该按怎样的顺序进行,所捕捉到的细节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等。这样一来,学生观察与写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就能得到强化,从而使文章的表达更加的清晰、到位。
三、仿写典例,点亮细节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深刻的感悟、真挚的情感,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写作表现出来。因此,教师除了让学生感悟细节描写的妙处、懂得去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外,最为关键的还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将细节生动、细腻地描绘出来,进而学会灵活运用细节描写。如上文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用教材中的这些较为典型的案例,通过仿写、改写来强化学生对于细节的写作训练。
例如,七年级上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于“雪地捕鸟”的片段,鲁迅先生用一系列动词,将捕捉小鸟的过程进行了细化,使得文章的画面感更强,具体、清晰、明了。在教授这一篇课文时,给学生进行句子的具体分析之后,笔者给学生出示了一张“胖子爬楼梯”的照片,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模仿文章中的动作描写,细化胖子上楼的过程,将胖子当时的情态描绘出来,并适时做好引导和点评。这么一来,学生便能初步地掌握人物动作描写的要点,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又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中,作者对于主人翁的形象刻画,落在了对他所穿的“军大衣”的多次描写上,并通过他对军大衣“穿”与“脱”的反复举动,将他“变脸”的滑稽形象表露无遗,非常巧妙地凸显了人物复杂的心理世界。所以,学生在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笔者便告诉他们,人物的心理往往会透过一些不自然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所以在刻画人物的心理时,可适当地在他们的身上捕捉一些不自然的举动加以描写刻画。然后,出示几个场景如“偷东西被发现”“做错事被发现”“再见分别已久的人”等,让学生试着模仿文中的写作手法,抓住能反映人物心理的一些细小的举动,加以细致的描写刻画,从而体会细节描写的妙处。
此外,教师也可以归纳教材中所出现的细节描写的种类,为学生总结出一些写作技巧,让学生通过仿写、改写、续写等形式进行写作练习。在反复的写作训练中,加深学生对细节描写的了解和运用。
细小之处见真情,细节一般都可以打动人。作文要想写得有感情就要掌握好细节。这些细节可以是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以及神态的描写,也可以是环境加以烘托,乃至可以细到一根头发也可以加以描述。例如,只要写有关母爱的作文,大多数同学会用自己生病了妈妈背着自己去医院,刚好赶上下雨路很难走这个事来凸显妈妈对自己无私的爱。例子是一个典型例子,但是不能打动人。究其缘由,就是对细节的描写有一定的欠缺。既然下雨了,那环境一定会很恶劣,为什么仅仅依靠对环境的描写来衬托出母爱的伟大呢?趴在妈妈的背上,对妈妈的头发自然也会观察得比较细致,对妈妈的背感受也会相对深刻,甚至喘息的声音也应该听得比较清楚,为什么不把这些细节抓住做进一步的深入描写呢?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背影》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有关细节刻画的作文。学生写的虽然有效仿的痕迹,但这之中也会有出色的作品。有的学生特意去描写人物的神情,有的学生也重点体现了外婆的脚步,用为了不打扰“我”学习而故意把脚步放轻来呈现出老人对“我”的爱,写作的效果很好,学生的观察也非常仔细。比如一朵花,在灰尘遮盖下是什么样的;再比如一个苹果,刚洗完还没有沥干水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被切成两半后出现氧化的情况后是什么样的,最终吃完剩下的果核又是什么样的……让学生把细致的观察运用到文章的写作中来,让学生在描写事物之前先经过想象带给自己一定的画面感,再把这样的画面感用文字呈现出来,让学生的作文写作变得生动形象。
四、结语
语文有着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而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足以点亮文章的精彩部分。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能在一篇文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文章的“灵魂”之所在。在我们所拿到的教材中,有着无数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写作例子。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借助于这些教材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品读、借鉴,是可以为他们的习作增添光彩的。教师应该在写作教学中巧妙地结合教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收集相关的细节,在反复的练习中,逐步掌握细节描写的关键所在,并借此增添文章的色彩,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