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散文读成诗
——统编语文教材五上《父爱之舟》的教学设计与思考

2020-12-18俞正霞

江苏教育 2020年81期
关键词:渔船父爱散文

俞正霞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散文也能读成诗。《父爱之舟》是统编语文教材五上第六单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全文1500多字,篇幅较长,形散神聚,通过多件小事写出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这样的舐犊之情,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对于有生活体验的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稍加点拨,便能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词、句、段、篇,循序渐进,通过初读、精读、品读课文,层层深入理解文章意蕴,与作者产生共鸣。《父爱之舟》一文的阅读教学要激发儿童诗人的灵感,帮助他们把长文读短,读成一首诗。

【教学目标】

(1)能做到有一定速度的默读,知道“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场景,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并说出自己的感受。(2)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抓住两个“心酸”体会“我”品尝到的人生道路中的“新滋味”。(3)能初步感知散文的一般写作特点,将长文读成一首诗。

【教学过程及分析】

一、赏画,导入新课

师(出示一组吴冠中的水墨画):同学们,这组水墨画的作者是吴冠中,他不仅画画得好,文笔也很出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回忆性散文《父爱之舟》(板书“父爱之舟”),感受作者记忆中伟大的父爱。

用作者吴冠中的一组水墨画导入新课,缘于儿童天生对绘画的热爱。教师与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既是考察学生的观察力,也是让学生对作者有一定的认知,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二、初读,了解父亲

师: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呢?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自读要求)。

生自由阅读课文。

师:请齐读这组词语(出示词语:买枇杷、掀席子、缝棉被、粜稻、卖猪、凑学费、扎裤脚、穿钉鞋、撩棉袍)。思考“粜稻”是什么意思。

生齐读并思考交流。

师:“粜”这个字,根据字形就能猜到意思。“粜”分开即是“出米”,意思是“卖出粮食”;那如果是“买进粮食”,该怎么写?(板书“籴”)

师:“扎”是多音字,在“扎裤脚”中,表示捆束的意思,念zā,如:扎辫子。你能用这个字的另外两个音组词吗?

生:驻扎(zhā)、挣扎(zhá)……

师:这组词跟父亲有关。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师(出示句子: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这句话特别长,注意中间如何停顿。听我读,你再读。

生按照教师示范,认真阅读。

师:这是文中唯一出现的对父亲穿着的描写,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生:这段描写很细致,描写顺序是从下到上,并且这一句既是写穿着,也是写动作,还有动作的先后顺序。

师:父亲这身打扮要干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

师:作者用寥寥数语就把准备背“我”的父亲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了,这也是散文语言凝练的特点。

初读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读词语。教师教给学生方法,根据字形猜测词语“粜”的意思,引导学生学会迁移,根据“买进粮食”推断“籴”的书写。教师善于聚焦零散的词语,发现这些词语都是写父亲的,又回到主题,引导学生表达初读课文后对父亲的看法。第二层是读句子。学生在阅读句子时,要认真体会散文描写似绘画工笔细描的巧妙。第三层是读段落。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散文语言的特点,散文与记叙文的不同之处。初读课文的三层设计,由词到句,由句到段,聚焦父亲,关注文体。由此,学生不仅对父亲有了初步感知,也对散文语言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精读,感受父爱

师: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从课文结构入手,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回忆呢?

生:开头“我刚刚梦醒”和结尾“醒来,枕边一片湿”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回忆。作者先写梦醒,再写梦中的经历。叙述顺序是倒叙。

师:同学们阅读得很仔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要掌握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和倒叙的叙述方式(出示:首尾呼应 倒叙)。

师: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回忆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呢?仔细默读课文,圈出关键的词句,也可以在文中做批注。

生精读课文,并按要求圈点勾画。

师: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多个场景,有哪些呢?其中有一个场景反复出现,你能找出来吗?

生1:作者回忆了买枇杷、住客栈、逛庙会、做万花筒、背“我”上学、凑学费、缝棉被等多个场景。

生2:文中的小渔船反复出现。“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渔船……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渔船……船上备一只泥灶……节省了旅费”“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那么难忘……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小渔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文中多次写姑爹的小船,这就是本文的线索。读读线索,你有什么发现?

生:父亲借姑爹的小渔船送我去报考学校和上学,是为了省钱,证明家里很穷。

师:文中第六自然段,有一个表现心情的词出现了两次,请大家找出来进行品读、交流。

生:“心酸”一词出现了两次。

师:“我”有钱缴纳学费了,理应高兴啊,为什么感到十分心酸呢?

生:因为钱是凑来的。

师:既然感到心酸,想哭就哭吧。而“我”为什么不在父亲面前哭,而在父亲回家时偷偷哭呢?这与平时的哭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1:因为我不想让父亲为我担心。

生2:平时撒娇、发脾气的哭都是为自己,这次是为父亲而哭,是“我”品尝到的人生道路中的新滋味啊!

师:齐读这一段。思考这段话中哪一句最能表现家人对我的爱。

生(齐读后):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

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希望学生能够概括文中重要的场景,把长文读短,并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引导学生发现散文线索,希望学生能感受散文形散神聚、用线索串联种种小事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含有“心酸”的两个句子,旨在让学生感受父亲对“我”的深切期望和浓浓的爱。

四、再读,将散文读成诗

师:快速浏览课文,请男生用直线划出体现“钱很紧”的句子,女生用波浪线划出体现“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的句子。

师生合作完成小诗,配乐读:

钱很紧——

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学校和上学

总是要借用姑爹那只小渔船

钱很紧——

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

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

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

钱很紧——

父亲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

可以围腰两三圈

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

卖了茧子

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住旅店时

父亲看到我身上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

想加钱换个较好的房间

逛庙会时

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

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

缴学费时

家里粜稻、卖猪,凑一笔不少的钱

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

父亲总是借用姑爹那只小渔船

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学校和上学

把我越送越远……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对话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小诗,既梳理了课文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师生合作配乐读,更是将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五、课堂总结,拓展练习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诗的形式写一写生活中和父亲之间的二三事,进行拓展练习,重点在于让学生去发现隐藏在小事中的父爱。当然,对于儿童这天生的诗人来说,写诗是容易的,也是快乐的。

猜你喜欢

渔船父爱散文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千舟竞发
不要让父爱成为等待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父爱如山
国内新型远洋金枪鱼围网渔船首航
父爱的反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