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有约:让书法课程更具文化向度

2020-12-18李新杰

江苏教育 2020年93期
关键词:导向园林书法

李新杰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要“重视课内外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书法、用书法,积极开展书法教育实践活动”。因此,书法教育不仅要建构课程、深耕课堂,还要挖掘拓展书法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注重融入审美,融入文化,融入生活。本文拟从相关概念阐述、国内研究现状、园林资源导向下小学书法课程优化等三个方面,梳理、分析和总结园林资源导向下小学书法课程优化的视域,以推动“用园林教书法”的实践研究。

一、认识园林资源

园林资源秉承园林文化专家曹林娣先生“一体多元的中国文化土壤,滋育了同样一体多元的中国古典园林”这一观点,聚焦于苏州古典园林这一系统整体的文化综合体,梳理、归类、分析其独特的规划视角与方法,其空间结构、要素表达、整体风格等可资借鉴、延展与运用的综合元素。由此可见,园林资源在课程优化行进过程中的挖掘、运用与开发是可行的,也是有意义的。

二、认识小学书法课程

小学书法课程是《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指导下实施的国家课程(3~6年级《书法练习指导》),对培养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学生认知世界应是整体的、立体的,显然,书法史、书法家、书法理论、书法技法、书法鉴赏乃至与书法相关的文字、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等相关领域与门类,都应是小学书法课程学习的范畴。由此可见,当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作为一门课程呈现在学生视界中,应当变书法技能训练为书法文化涵养,应当让书法课堂教学更具广度与深度,真正助益学生对书法的综合性学习。

三、园林资源运用于相关课程的研究现状

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陈从周在其名著《说园》中说,“园林之所以吸引游客,让人百看不厌的原因除了风景秀美,还有一个重要缘由就是要有文化,有历史”。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被引入校园、融入课程。

苏州市第六高级中学校长朱文学认为,苏州园林是一本精美的民族文化教材,也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挂帅开发园林文化课程,将园林与综合实践课程融为一体,既包含了艺术学科内容,如江南丝竹、江南民歌等,又与文化学科相融合,如体现文学素养的园林楹联,涉及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园林建筑材质等,使课内的园林文化知识得到了渗透,课外的园林文化主题得到了拓展延伸,实现了德育、智育、美育的一体化。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谭梦月、吴敏巧妙利用园林式的校园环境,对学前专业学生采取项目式教学法,运用园林元素对学前专业中植物知识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与探索。

四、地域资源运用于书法课程的研究现状

近十年来,随着《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的颁布,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在原有基础上受到普遍重视,不同地域的小学书法课程从无到有,以江苏、浙江、重庆等省市更为凸显。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查阅文献资料等多种渠道与手段充分浏览与梳理,我们发现其中一些小学书法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研究不乏精准的分析与可行的策略,不仅注重课程架构的系统性、课程实施的特色性,而且注重课程评价的多维性等,为小学书法课程校本化的架构和实施提供了范例。

例如,南京市中央路小学依托“汉字魔方课程”,发掘地域书法资源,为学生梳理南京城墙砖铭、南京六朝碑铭为代表的“金陵书法名胜导览”,制作“书法游学护照”,设计研学活动,引领学生走向书法教育的“诗和远方的田野”,在游览书法名胜的旅途中学习书法、探寻文化。创生浸润、嵌入、探奇、适配教学策略,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书法课程。

又如,江苏科技大学附属小学通过主题性探究活动,将镇江地方文化资源(米芾书法公园、焦山碑林等)融入学校书法课程建设中,带领学生在行走中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让书法课变得有宽度。激发学生对书法历史文化的兴趣,领悟名家名作内涵,自觉弘扬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

五、园林资源运用于书法课程的研究现状

笔者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是江苏省教育厅命名的书法特色学校,办学之初就将书法教育纳入正式课程,“人人会书、人人能书”的书法教育品牌在省市都享有盛誉。随着基于跨界学习视角的“翰林家学院”学校课程的整体升级,书法课程开始尝试透过学科之间的互动、统整和融合,开拓、创新书法学习与研究的时空。如:以“楹联书韵”为学习项目“点”,带领学生在网师园中沿楹联这一“线”而行——寻联、书联、析联,将书法字体、楹联艺术、景观装饰等有机统整,力图实现教学内容的立体、学生感知的多维、书法学习的圆融。

从上述叙述中,我们认识到:书法作为文化源远流长,书法作为课程任重道远。小学书法课程应打破“打造一席翰墨书香环境、聘请一位书法专业兼职教师、学习一种书法字体技巧”这一课程开发与实施“千人一面”的定律。当博大精深的书法作为一门课程呈现在儿童视界中,书法教育应重视课内外结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书法、用书法,应积极开展书法教育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少年宫、美术馆、博物馆、名胜古迹等资源,比如深挖、活用苏州园林资源,以学生书法学习为中心选择教学内容,专题化设计、探究式学习,形成新的课程结构,拓展书法学习空间,优化书法课程体系。

六、园林资源导向下小学书法课程优化

园林资源导向下小学书法课程的优化,即在国家课程(3~6 年级《书法练习指导》)实施基础之上,依托苏州园林这一地域文化资源,借助其造园要素与文化元素,联结课内与课外、联通线上与线下、连贯群体与个体,丰盈书法浓度,拓宽课堂广度,变书法技法练习为书法文化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变形式单一为形式多元,促使学生借助独具苏州园林地域资源的书法课程,涵养书法文化,提升书写能力。

1.园林资源导向下小学书法课程优化的原则。

专题性原则。没有鲜明的主题,就无法聚合园林中已知或待挖掘的资源,为学生书法学习服务。因此,园林资源导向下小学书法课程的优化,必须从学生书法学习的需要出发,设计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专题。

综合性原则。基于园林资源的专题,建构学生书法学习的资源库,在这个资源库里,实现学生书法文化的熏染与书写知识、技能的提升。

探究性原则。探究性应是园林资源导向下小学书法课程优化的价值取向,围绕书法学习专题,在丰富的资源库中,自主实践、合作探究、不断提升,这样的书法学习对学生是终身受益的。

2.园林资源导向下小学书法课程优化的重点。

苏州古典园林中书法教育资源的梳理、分类及开发。苏州园林以其“叠山、理水、建筑、花木”四元素闻名遐迩,其本身是一个异彩纷呈的书法天地。园林书法选帖精细、摹刻精准、数量及价值可观,涵盖了历代名家旧拓、名人书札真迹、文人雅集诗作,是书法学习的优质资源与活化素材,在园林中合理筛选有价值的书法教育资源为课题研究,铺就坚实、科学、有价值的底色。

“园林资源”导向下小学书法课程的项目化实施。“用园林教书法”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知识碎片化和非本质化,学习过程不主动、不生动等弊端,推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明确课程内容,确立活动主题,其设计与实施需要用项目统整教学,实现跨界融合,将主题元素融入学科教学,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资源和方法路径来优化书法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综上所述,苏州古典园林中藏匿着宝贵的书法教育资源且有较高的运用价值,需要深刻把握园林资源导向下小学书法课程优化的价值、内涵与特征,建构园林资源导向下小学书法课程优化的顶层设计与课程框架,实施园林资源导向下的小学书法课程,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的“用园林学书法”的项目化实施个案,形成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以期跨维度、跨学科、跨领域,指引学生依托园林习书艺、法书道,在认知园林的过程中将书法文化根植心间。

猜你喜欢

导向园林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偏向”不是好导向
清代园林初探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书法欣赏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