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是孩子的生命成长之书
2020-12-18陈卓珺
□陈卓珺
在当今高速运转的社会中,人们大都习惯于行色匆匆,无法体验“从前慢”的时光。这次疫情为整个社会摁下了暂停键,同时也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赋予了反思生命本真、反思教育本质的机会。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提到:“教育首先是精神的成长,其次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对此,我深以为然。2020 年的寒假因为疫情防控延期了开学,无论是幼儿还是大学生,都是铭记一生的经历,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都是一本无字之书、成长之书。所以,加长版的假期不应该指向学业上的弯道超车,“停课不停学”也绝不止于上上网课,而是要化疫情防控的“鲜活素材”为学习资源、为课程资源,帮助孩子获得最大的收获与成长。成人有责任因势利导,给孩子正向的支持与引导,让孩子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以情感之,其效果将远胜于线上线下课堂教学和“有字之书”的学习。
一、读懂这本书,注入孩子澎湃的成长动力
这本书里,可以读出英雄的力量、榜样的力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钟南山,有着院士的专业、国士的担当、战士的勇猛,84 岁高龄仍奋战在防疫一线;许多的医护人员、军人、新闻工作者成为最美“逆行者”,担当与无畏让人敬佩;铁人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却没有休息过一天;硬核男神张文宏喊出“一线的岗位全部换上共产党员,没有讨价还价”,危难面前挺身而出。从英雄群像的身上感受“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心有畏惧,却依然前行”,感受“哪里有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感受“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虽然我们每个人不可能都成为英雄,但可以以他们为榜样,获取“但愿此身长报国”的前行力量。
这本书里,可以读出青春的力量、奋斗的力量。“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一群群年轻战士投身防疫一线,与病魔较量,书写了最美逆行的青春故事,绽放出无怨无悔的青春故事;一批批工地建设者与时间赛跑,创造了八天建成雷神山医院的世界建筑奇迹。他们都是年轻的生命,是父母的孩子,是孩子的父母,有网友感慨“哪有什么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为素昧平生的人全力以赴罢了”。这就是青春。青春为梦想呼啸而来,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
这本书里,可以读出善良的力量、平凡的力量。字里行间,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传递着温暖、力量和信心。一支支医疗支援队“再度披甲赴荆楚,不灭新冠终不还”,一群群最美逆行者救死扶伤、大爱无疆;出租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员等等,以自己的方式同心战疫,组成了“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疫情,我们共同的期待是平安”的命运共同体,一同守候春暖花开、山河无恙;“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政府、企业及时出台带薪带娃的暖心规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省包一市”众志成城,一笔笔善款如涓涓细流汇成滔滔江河;“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国际友好组织源源不断向我国支援防控所需物资;一堂堂精心制作的网络课堂、电视课堂背后是老师们的良苦用心、辛勤付出,他们说“哪怕隔着屏幕,也要牢牢吸引住学生,要让学生听得进、懂得了、记得住、用得上”……芸芸众生身上一样完美地诠释了“伟大来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这本书里,可以读出科技的力量、专业的力量。我们看到杭州发挥“智慧城市”的优势,以“五色图”“三色健康码”“精密智控指数”分类动态防控管理,精准保障人流、物流、商流畅通,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我们看到在疫情防控这样专业的领域,坚持让专业人做专业事,让内行领导外行。这场疫情阻击战,让孩子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国家的振兴要靠教育、科技、医疗,要全民崇尚医生、科学家、教师、军人,他们是支撑民族的脊梁。
二、读好这本书,助力孩子理性思维的发育
读好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帮助孩子学会冷静的分析、辩证的思考、理性的思维。
这本书里,可以读出一些反面的警示。个别病毒感染者刻意隐瞒接触史,带来了更大范围的病毒传播,甚至参与宴会、操办宴庆,致使数以百千计的无辜人员居家医学观察;有的防控一线干部为躲避风险,逃避责任,带上家人出国旅游;个别地方“谈鄂色变”,对来自重点疫区的人员和车辆严防死守,致使“人在囧途”甚至“高速流浪”,一些“硬核”标语赤裸裸地表达着地域歧视、群体歧视;有人有意无意地散播各类小道消息、爆炸新闻,混淆视听,传递焦虑;一些西方媒体借机炒作,大肆散播中国威胁论,持续抹黑中国形象。教训有时比成功更有价值,反面的案例促使未成年人更为清醒地认识世界的多面性,理解人性的多样性。
这本书里,可以读出社会治理的短板。有领导干部热衷表格抗疫,习惯文山会海的方式开展工作,喜欢作秀留痕刷存在感,这些形式主义做法大量消耗了本就紧张的人力、物力,引发干部和群众的严重不满。一边是花巨资打造智慧城市,一边是依然靠嘴、靠腿、靠手动等人工处理方式来通知传达、防控科普、上报体温、填报信息等。痛定思痛,正视这些痛点、堵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关切民生,脚踏实地,改变落后面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本书里,不同的读者可各取所需,还可以读出把全局的战略思维、观大势的历史思维、促发展的创新思维、求善治的法治思维,聚合力的系统思维,谋主动的底线思维等等。
三、读透这本书,促进孩子内在精神的生长
疫情阻击战,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良机。有人说,人生有三个“等不得”,即学习等不得、孝敬等不得、健康等不得,今年的假期提供了孩子补上这些功课的最好机遇。假期里,指导孩子学做居家小能手、运动小达人、健康小卫士,帮助他们养成勤洗手、出门戴口罩等卫生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学会做饭洗衣服,逐步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坚持关心社会,养成看新闻、甄别信息真伪的媒介使用习惯。
疫情阻击战,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观念。不管对人类、生命还是自然,我们都有着太多的未知。“大自然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但人类总是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是万物之主宰,肆意挑战自然法则,如个别人为了口腹之欲残害野生动物,暴殄天物。衡者永恒,当人们不敬畏自然、不顺应自然的时候,自然界就会反击,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会失衡,一旦失去平衡就会带来毁灭。
疫情阻击战,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从个体到团队、国家的家国情怀。有家内心暖,有国格局大。诗人冯至深情地写道:哪条路、哪道水,没有关联;哪阵风,哪片云,没有呼应;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过去孩子们对祖国的理解往往只是宏大的概念、抽象的概念,如今因为疫情有了切实的触摸与感知,变得具体而清晰。正如有首流行的童谣所言:祖国就是一支支救援队、就是一个个志愿者、就是一车车救援物资、就是一道道爱的电波。在疫情面前,每个人都应该是战士,每个人都应该是一道防线,我们都在参加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要做出自己的贡献,守望相助。
疫情阻击战,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人与自我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只有将个人成长寓于家国情怀之中,个人才能实现超越自我的成长。把远方的事情当成身边的事情,把陌生人当成亲人,这是我们青年学生应有的情怀。同时,作为未来的专家、公务员、各行各业的建设者,要每临大事有静气,学会观察、思考、体悟,勇于担当责任,与祖国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战“疫”这本书,是厚重的,正如元宵节晚会那一咏三叹:“你看见了什么?你记住了什么?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彻夜难眠”;战“疫”这本书,是用血泪写就,需要我们成年人帮助孩子读深读透,把体验转化为见识,把见识转化为人生智慧,积淀为人文营养,升华为人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