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之下:学习社群的生态重构与系统扩容

2020-12-18□王

中小学校长 2020年3期
关键词:社群班级疫情

□王 岚

2020 年初,一场始料未及的疫情,让中国人的传统佳节在“宅家”中度过,也让中国学生的延期开学在“居家”中开启。

2 月,各大平台联手开启了“在家上学”的课程免费推送模式;各级教育部门也推出了“教育云”“资源库”“数字学校”等各种云端资源;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卫视等多家电视媒体的节目预告中增加了“名师课堂”“空中课堂”;上海则拟用12 个电视频道分别播出小学、初中及高中各个年级段统一录制的课程视频;很多学校以钉钉、CCtalk、空中学堂等平台为媒介直播或录播教师自制课程……一时间,课程平台课程资源如海潮般涌入,各大课程平台用户呈几何级数攀升。

2 月10 日,大部分南方学校线上教学开启的第一天,拥挤的网络、卡顿的播放、十八线主播……纷纷成了学生吐槽的对象。2月17 日,很多北方学校也进入了延期开学的线上自主学习阶段。

疫情之下,“教育何为?”成了教育人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特殊时期,“学习何为?”则成了学习者必须回答的焦点话题。

一、家庭学习社群的新作为

“停课不停学”的全新学习之旅在疫情之中开启。停课,停的是学校的集中线下课堂。不停学,开启的是更为丰富、更为立体、更为多元、更为个性的混合学习方式。

书房变成了课堂,书桌变成了课桌,iPad、电视、电脑变成了交互式大屏,客厅变成了跑道和操场。而在这样的变化之中,家庭学习社群在居家学习中的作用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家长不仅仅是为孩子的未来人生打样,家长本身就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生长。好的家庭学习社群,会有共同关心的议题,会有共同商议的规则,也会有共同学习的时空,更会有共同参与的体验。

从“妈妈没时间、爸爸没有空”到“我们一起来、我和你一起做”,拉近的不仅仅是家人的物理距离,更是心理距离。在这段特殊的时期中,好的家庭学习社群中,大人不惧、不忧、不 急,孩子不怕、不慌、不乱。他们彼此相依又相互独立,他们彼此鼓励又相互建议,他们彼此不同又相互认同。这个时候的家庭,每个成员都在自育中实现共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描绘出真实意义中的成长同心圆。

二、小组学习社群的新建构

小组学习,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在受到欢迎与热捧的同时饱受质疑与诟病。谈到小组合作,批评“合而不作”者有之;说到小组学习,批评“形似神亡”者有之。疫情之下,如何重启小组学习?如何升级小组社区?如何定制学习主题?如何推进群体生长?

2020 年2 月14 日,清华附中广华学校小学部教师微信群中推送了《清华附中广华学校延期开学期间小组学习指导手册》。指导手册中详细介绍了建构研学小组的背景与意义,推进研学小组的步骤与方法,同时向老师们发出了主动申请成为小组学习社群成长导师的倡议。通过研学小组的方式,让孩子们不仅能做自主的学习者,还能做合作的研究者,引领孩子们经历主题学习的过程,体会合作探索的乐趣,感受成果分享的快乐。

2020 年2 月17 日,“儿童抗疫学习组”“棒棒堂学习小分队”“科学实验室”等线上研学小组应运而生。清华附中广华学校每个学生都拥有了自己的小组学习社群和专属成长导师。在研学小组的具体推进中,成长导师鼓励孩子们自己确定小组名称、自主确定小组规则、自主讨论小组研究主题,而教师则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偏好、优势等对小组研学方式提出方向性指导。针对学习社群中的6—7 名学生都是一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情况,老师们设置了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引领与指导。

一是主题性学习。基于主题,进行文本学习、音频学习、视频学习等。如:《新冠病毒,你真坏!》主题学习、《防护小妙招》分享会等。

二是主题性创作。基于主题,进行诗歌创作、绘画创作、视频创作等。如:自创绘本《认识病毒》、自创儿歌《口罩歌》、自创视频《小记者访谈录》等。

三是主题性研究,有的是汇总各类文献,进行梳理总结;有的是进行问卷调查,发放电子问卷;有的是开展各类访谈,微信电话采访;有的是展开数据分析,对比各项数据。如:《新增病例数16连降后人们的行为变化调查与分析》等。

每天的研学小组微信视频讨论会,是孩子们最为期盼,也是老师们最为期待的社群线上讨论时间。准时打开微信,接受来自社群的邀约,看一看伙伴的研究,听一听大家的建议,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聊一聊后面的安排。在共商、共议中,孩子们不断打开自己的认知半径,不断拓展自己的学习视野,不断获得新的发展技能。

三、班级学习社群的新样态

特殊时期,班级学习社群以怎样的方式存在,又以怎样的方式推进呢?

大多数学校,都在这一阶段开启了虚拟形态的班级承载空间(线上班级)。通过空中学堂、线上班级、云教室、班级QQ 群、班级微信群、班级共享空间等开启班级学习社群的新样态。

基于群组的班级学习社群,如QQ 群、微信群等,不应仅仅成为教师发布通知、推送文章的通知群,也不应仅仅是学生填写信息、汇报数据的接龙群,也不尽然是教师发送资料、学生下载阅读的资料群,而更应承载起学习社区的分享、交流、共建的功能。由学生自己配音的每日晨读美文推送,由孩子自己录制的每日晚安故事分享,可以让每一个早晨都充满阳光,让每一夜晚都充盈温暖。每日一星的学生自我介绍,每日一讲或每日一题的学生自制视频,可以让学习群组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从边缘走向中心,分享成长、介绍研究、交流心得,让社群成为学生的心理加油站、能量辐射场、成长百花园。每周一个主题的建构,也可以让超过40 个成员的大群交流(以每生一个账号计算)从漫无边际到主题聚焦。通过聚焦与发散,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基于课堂的班级学习社群,如网络会议、空中学堂、在线教室等,可以是教师的录播课程+学生的即时在线交流+教师的即时在线指导;也可以是教师的直播课程+学生的在线音视频互动+学生的在线论坛评论交流;还可以是教师的录播、直播课程+线上即时互动+作业及论坛的延时交流。而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班级学习社群的生态,其关键影响因素在于教师。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否帮助学生更多的“自主地学”“多样地学”“个性地学”,教师的教育技术是否支持学生更多的“开放地学”“共享地学”“交流地学”,教师的教学组织是否引领学生更多的“主动地学”“合作地学”“反转地学(生亦可谓师)”,教师的教学评价是否助力学生“自信地学”“自律地学”“自由地学”。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言:疫情之下的在线教育,最大挑战不是技术,而是“教育”。

四、学校学习社群的新拓展

学校这一组织,不能因疫情之下的“学生不返校”而有所弱化,反而更应基于“学生不返校”而有所强化。特殊时期,学校这一重要学习社群恰恰迎来了拓展的新机遇。

对于疫情,学校怎么看?是学校这一学习社群,给予学生、交给家长、留给社会的重要答卷。疫情之下,清华附中广华学校以《致清华附中广华学校家长的一封信》《致清华附中广华学校教师的一封信》《致清华附中广华学校学生的一封信》《清华附中广华学校延期开学学生指导手册》《清华附中广华学校教职工居家学习指南》《清华附中广华学校延期开学学生居家运动指南》《延期开学学什么?怎么学?》《抗疫安心小妙招》等一系列学校官微、自制手册、自录音频的推送,建构更为紧密的学校学习社群。

疫情之下,学校怎么做?学校除了以班级、以小组为单位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社群,如何建构起以学校为组织单元的线上线下混合的学习社群呢?通过CCtalk(实时互动教育平台)、在线课堂、腾讯会议等诸多方式,不同的学校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构建起全校师生和家长都能即时参与的“云端学院”。校长第一讲,让师生共同感悟“学以为人、学以成己、学以报国”;网络升旗仪式,让孩子们一同感受学校这一特定组织的每周仪式课程;首届网络音乐会、儿童线上主播秀、在线美食DIY、PBL 成果线上发布会……让孩子们一同参与学校这一学习社群的特色分享课程。打开视野、打通思路、打破常规,不可为亦会变为可为,难为亦可变成易为。

从线下的实体校园到网络的虚拟学院,学校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完成边界的拓展与空间的扩容。而置身其中的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甚或每一位家长既是分享者、获益者也是贡献者、建构者。

五、泛在学习社群的新链接

居家学习的这段时间,在独处与静思中我们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他人(包括家人)共处?如何与自然共处?如何与世界共处?

而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持续进行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将自己放置到更为真实更为广泛的社群中,去聆听、去感悟、去尝试、去实践。

从每天准时收看的《新闻30分》中,我们能感受到抗疫驰援者与我们自身心灵的共振与共鸣;从每天坚守岗位的志愿者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坚定与坚持;从每天变化的疫情地图与新增数据上,我们能感受到凝心聚力大中国的使命与担当……

当钟南山院士的高铁驰援照片传出,当方舱医院的读书哥照片全网热议,当小朋友发出“我把妈妈借给你”的稚嫩童声……我们在生活这个最大的学习社群中,找到了标杆,找到了榜样,找到了自我存在的意义,找到了生命发光的理由。

面对生活这本打开的大课本,面对世界这个开放的大课堂,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我们任何人都无法置身局外。教师如此,家长如此,学生亦如此。我们从未比此刻更能读懂学习的意义,更能领会生命的定义,更能体悟珍惜的含义。

而这样的学习,会传来一束光,超乎课堂,超越学校,久久留声,念念不忘。而这样的教育,也会打开一扇窗,超乎当下,超越过往,直抵心灵,直达梦想。

猜你喜欢

社群班级疫情
战疫情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社群新玩法:分层和快闪
社群新玩法:分层和快闪
营销的最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