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食品检测专业在“三全育人”理念下落实课程思政的探讨
2020-12-18王文华魏友利
王文华,魏友利,耿 梅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公共卫生与护理学院,上海 201908)
0 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检为准。食品的卫生、质量安全与人民的健康甚至生命息息相关,因此食品行业担负着为人民提供安全营养的食品,保障民众生命健康的重任。特殊的社会使命使得食品检测人才除了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高职院校作为食品检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食品检测人才思想道德品质的培育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突出强化高职食品检测专业人才道德素养的培养,对“三全育人”理念下课程思政的落实进行探讨。
1 “三全育人”理念与课程思政
“三全育人”指的是在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协同开展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要求学校各个部门工作人员都要担当起育人的责任;全程育人是指要将育人理念贯穿于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整个过程,将系统的育人计划有序地在入学教育、在校学习、顶岗实习各个阶段全程实施,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1];全方位育人指不仅仅只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还应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提升。因此,“三全育人”理念下的人才培养要求有机结合教育之中的各个要素,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完美整合,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要求每一门课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把价值导向与专业知识教育结合起来,每门课程守好自己的责任田,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目标。课程思政建设是形成“三全育人”大格局的前提[3],“三全育人”理念是落实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要积极开展“三全育人”理念下的课程思政改革,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而贡献力量。
2 高职食品检测专业在推进“课程思政”与完善“三全育人”的难点
第一,部分教师的课程育人意识有待加强。专业课教师是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但是部分专业课教师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三全育人”理念还未入脑入心,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传授专业课知识,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任务,缺乏全员育人意识。
第二,部分高职教师缺乏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教师队伍不够完善,专业课教师大部分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精力去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加上民办高职有限的福利待遇打消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完成本职工作即可,而不愿花更多精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德育培养。
第三,部分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业务能力不够,不知道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青年教师一般专业知识扎实,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和课程设计能力有限,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而且很多青年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所以能难设计出能将显性知识教育和隐性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并达到润物无声效果的课程。
3 高职食品检测专业在“三全育人”理念下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
3.1 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作为食品检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确保“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三全育人”大格局。“课程思政”的主体是教师,所以高校有必要建立培训机制,开展专题培训,增强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增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明确教育的根本问题,加强教师对“三全育人”“课程思政”理念的理解。让教师深刻认识到自己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其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知行合一、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履行育人职责、产生育人之效,重视“以身示教”的带动和影响力。最后,通过培训、专题讲座、观摩教学、教学技能竞赛等途径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
3.2 重视入学阶段专业和人文教育
很多高职新生在入学阶段对新的学习环境较为迷茫,加上对所学专业认知不够清晰,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所以强化入学阶段的专业和人文教育显得极为重要。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在新生入学第一天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和学生介绍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校内外实习基地、就业方向等,帮助家长了解专业的特点及内容,进而使得学生家庭可以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有助于家校联系,拓宽教育渠道。入学教育也帮助新生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专业,了解大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和方向,能够对大学3 年制定出清晰的学业规划,并能对未来作出科学的职业规划,引导学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吃苦耐劳,从第一线做起。同时,在入学教育中可以融合“工匠精神”教育[4],让学生在初期就建立这个意识,将与“工匠精神”相关人物典型事迹在校内广泛宣传,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发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
3.3 深化“三全育人”理念下的教学改革
3.3.1 把德育目标纳入教学目标
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根据专业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专业培养目标,把课程思政落实到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选用、教案编写等各方面。每一门课在制定该课程教学目标时,除了制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同时也要制定德育目标。例如,“食品掺伪鉴别检验”课程德育目标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公民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诚信、遵纪美德;树立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3.3.2 改革教学方式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不断深化教学方式改革,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让课堂思政可以潜移默化感染学生,不断提高育人效果。例如,在“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中对当下食品安全问题等案例进行剖析与讨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刻剖析这些事件的原因、了解食品安全事件相关责任人的处置结果,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鼓励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生产、经营行为,争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在专业课中结合国家“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健康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让学生充分认识人民健康的战略地位,认识食品安全与人民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具备食品安全、健康饮食行为的宣传教育能力;同时,结合时代命题,开展相关主题演讲及海报制作比赛,培养学生勇担使命的精神。通过情景模拟,比如为中小学生宣讲如何合理选择零食,培养学生践行“食育”教育的能力和服务社会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合理安排实践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情操,提升学生的就业自信心,帮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同时,挖掘实验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贾娟等人[5]在设计“食品添加剂”课程实训时把培养学生树立“安全第一、依法应用”的观念写进课程标准。实验实训课程中不仅仅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制度敬畏与自觉遵守,环保、生命、客观、严谨、科学观训练、团队协作、发现与质疑、探索、创新意识。
3.3.3 充分挖掘行业企业资源,挖掘校企合作育人元素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除了利用行业企业的设备、环境优势,使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获得专业操作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及市场竞争力,还可以从企业师傅身上学到食品人认真严谨、实事求是、诚信守法、责任担当、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要求企业带教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将工匠精神的培养深入贯彻到实践课程之中。
3.3.4 运用好信息技术手段
结合线上线下教学可以打破知识传授的时间、空间,网络技术的良好运用也能为思政教育增添助力[6],可利用慕课、微课等形式讲好中国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还有利于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有利于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课堂主人翁意识。
3.4 构建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
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提高教师落实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加强学校组织领导及支持保障,抓典型、树标杆、推经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 结语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积极开展落实课程思政,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