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地方高校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0-12-18郭志华

农产品加工 2020年21期
关键词:应用型实训食品

郭志华

(宿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

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力推进的教育工作,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目标的重要措施[1-2]。应用型地方高校食品专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需求背景下,应把握创新创业教育本质内涵,深挖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积极探索适合地方高校食品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促进学校食品专业学生创业、就业。

1 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建立与实施

学校在2010 年就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纳入学分管理体系,开设就业指导课,多年来本着“创新、创业、创优”的三创精神,基本构筑起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实训、指导、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但是还有很多工作做得不够细致、不够系统。随着国务院、安徽省政府一系列指导文件的颁发,学校逐渐开展更深入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2015 年5 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办发〔2015〕36 号),确立了到2020 年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这一目标是当前中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努力方向[3]。安徽省人民政府为进一步落实上述实施意见,2015 年12 月颁布《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学校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探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模式与方法,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以教学能力的提升指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在2016年4 月印发《宿州学院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修订)》。此实施意见明确指出,2016年起,全面启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工程,总结以往经验、面向全校师生宣传,创设创新创业环境、营造氛围;2018 年,全校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先进经验,建设一批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先进单位和实践基地;到2020 年,基本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健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指导帮扶、文化引领等多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多方参与,全校上下共同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2 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充足的食品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优质的食品是国民健康的保证[4],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民以食为天,食品工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学校地处皖北,邻近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学生就业遵循“立足皖北、面向长三角”的原则。皖北地区具有丰富的农副产品,长三角食品产业较发达,急需各类食品人才,这些为食品专业学生就业提供广阔的市场。学校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食品产业对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在2012 年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2 个食品类专业。该专业开设4 年来,在教学、就业等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但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1 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

学校在2010 年把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纳入学分管理体系,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主要是学生自己去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学校教务处负责实践活动学分规定管理而已。另外,全校还开展就业指导课,主要是班主任辅导员授课,但是就业并不等同于创业。开展一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但普遍认为创新就是学生去参加实践活动、创业就是就业,并没有深入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实质。创新创业教育是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从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上对传统高等教育的超越[5],是高等教育的深刻改革。

2.2 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方法落后

教育中方法方式很重要,虽然学校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是方法方式陈旧老套,只局限在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听讲座、到工厂实习等形式。受到种种因素影响,学校没把创新创业最新研究成果和教育经验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出现学生应付学分、教师照本宣科的尴尬状况。食品专业培养体系未能与创新创业教育较好融合,没有深挖食品专业课程中创新创业的教育资源,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在食品专业教育过程中未能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这些都制约教师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2.3 实习实训不足

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特点,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作为支撑[6]。虽然学校在食品专业实习实训方面投入一定的精力和资金,但是由于思想认识不足,教师和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实习实训还远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对实践的要求。由于课时、场地及实验仪器的限制,许多单人实验变为多人合作完成实验;由于经费的限制,许多可单独开设校外实训课的变为校内实训课;由于教师有限,学生在外实习,尤其是分散实习的很难监督实习过程,教学质量难以保障;许多企业的合作依靠教师的人脉关系,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较少,实践环节的不足限制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4 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高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授课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丰富的研发和管理经验、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7]。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时间较晚,创新创业方面的师资在数量和质量上远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在招收新教师时,一般都是按照学院专业发展需要招聘相关专业教师,如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主要是招聘生物、食品相关专业教师,这些教师在本科、研究生阶段主要接受专业教育;开展就业指导课的教师主要是辅导员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这些教师只会讲解理论知识,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

3 应用型地方高校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为应用型地方高校,不同于其他重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起步晚,学校从2012 年开设食品专业,在国家、省教育厅文件指导和学校扶持下,不断摸索实践应用型地方高校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3.1 结合宿州学院办学定位,树立适合学校的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宿州学院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在“十二五”期间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为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所需,学校在“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促进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8]。在食品专业授课过程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在整个食品专业授课过程中,推进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高水平食品方面应用型人才。例如,在“食品工艺学”教学中,教师结合在华洋啤酒厂实践经验,把啤酒生产工艺、啤酒包装等融入到教学中;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中,带领学生参观人人家食品厂、华洋啤酒厂、安徽安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食品企业,让学生更加立体地了解不同食品工厂布局。

3.2 科学编制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教学纲领性文件,在教学中起到建设性、引领性重要作用,编制培养方案要结合学校发展规划进行。食品专业在2013 年学校统一安排下,紧紧围绕学校“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根据皖北农业及资源大区的特点,立足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强化“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2016 版食品科学与工程和2016 版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方案,2016 版培养方案明确规定6 学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2 学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2 学分大学生职业规划、32 学分集中实践教学,学生实践和创业能力能力得到加强。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和深化,原有的培养方案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制定了2019 版培养方案。2016 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培养体系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任选课等,2019 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培养体系要求从通识能力(包括基本素质、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包括学科专业认知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发展能力(包括专业发展能力、综合拓展能力) 等。2016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从宏观上体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探索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3.3 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学校近几年改革教学方法,提倡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7]。优化以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多元考核方式,加入考试以外的多种考核方式,将学生参加发表论文、参加科研项目、获得专利等折算为学分,以往学时较少的课程改考试为考查,加大学生平时考核分,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3.4 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3.4.1 增加实习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特点,学院近3 年不断探讨摸索食品专业实习实训课程的开发,购买果蔬生产加工线、啤酒发酵罐、酸奶发酵罐等设备仪器,使学生不出校门也能完成食品加工实训操作。学生大三学年中,每学期拿出2 周的时间用来完成综合性实验、到工厂实习锻炼;大四上学期根据学生意愿安排到企业集中或分散实习。这些举措增加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企业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

3.4.2 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类项目竞赛,增加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为了给大学生更多实践机会,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类科研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创业竞赛,增加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科研项目包括学校每年评选的大学生科研项目、宿州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学生课题等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包括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包括挑战杯、浙江省生命科学竞赛、生物标本竞赛、安徽省食品创意竞赛;创业竞赛有“创青春”安徽省创业大赛等。学生积极参加各类项目竞赛,效果显著,在“创青春”安徽省创业大赛,食品专业学生“豆豆爱家食品有限公司”获得金奖。

3.4.3 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条件

校企合作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制定2019 版培养方案中,不仅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更要注重企业人才培养标准。当地多家食品企业参与培养方案中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食品职业资格标准、食品行业标准、食品企业核心技术标准等想滚课程的制定;依托当地食品企业资源建立校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走进企业,把理论结合到实践中去;积极联系长三角有实力的食品企业,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多机会。

3.4.4 强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为解决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瓶颈困境。学院在教师编制有限的前提下,本着“送出去”和“请进来”内外结合原则,强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送出去”是推荐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近两年学院派出中青年专业教师赴宿州华洋啤酒厂、宿州人人家食品公司、安徽安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宿州福香源有限公司等食品企业,深入企业了解食品工厂空间布置、食品生产的工艺流程、生产安全管理及产品营销。通过企业锻炼使专业教师增加实践经验,把企业实践和课堂教学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鼓励在职教师考取工程师、营养师、考评员等多种资格证书,培养“双师型”教师。“请进来”聘请企业主管和行业技术骨干作为外聘教师,定期来校做讲座,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等教学工作或联合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创新创业项目等工作。

4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人才培养工程,很难在短期内看到培养效果。深化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讨,从而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猜你喜欢

应用型实训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危险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