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学生积极信念的策略探讨
——以初中英语教学为例
2020-12-18朱芬仙
朱芬仙
(绣湖中学教育集团城阳校区,浙江义乌 322000)
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随着学段提高及英语学习的层层深入,一些学生从新鲜、好奇、兴趣盎然到热情渐失,形成了对英语学习的消极信念,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笔者认为,积极信念对学习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有效培养学生的积极信念。
一、积极信念的内涵与作用
信念是自己确信的情感化认识观念,是认识与情感的“合金”,是自觉行动的内在条件。信念按其态度倾向可分为消极信念和积极信念。针对学习本身的信念是学习的内部条件。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信念是指确信自己能学好英语的坚定而持久的观念,它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起着强大的内部动力作用。反之,针对英语学习的消极信念阻碍着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成长。20世纪90年代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塞利格曼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认为要重视人的积极力量和品质的作用。受积极心理学的启发,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要培育学生的积极信念,这既是促进初中生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也应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英语学习消极信念产生的原因分析
英语学习中产生消极信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是因为词汇大量增加、学习难度加大。从学生学习这方面来看,除了个别学生是智力发展水平所致,其他大多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
(一)初期阶段:错误的“晕轮效应”心理,消极信念初步萌发
1.学生方面。小学英语以说、唱、跳为主要学习形式,大多数任务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的,一些学生形成了英语学习是很轻松的“晕轮”感。但一进入初中,大量的词汇、知识要掌握及较快的进度,让他们无法适应,导致在心中初步萌发了对英语学习的消极信念。
2.教师方面。部分初中生不是很懂事,认为学习是为老师学的。如果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他们就用功学习;反之,教师偶尔的一次批评、一次不如意的作业评价,就可能使学生认为教师对他不够友好,从而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形成了消极信念。
(二)中期阶段:惰性、逆反、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消极信念程度加深
1.惰性心理:有些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较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较难的英语问题、较多的英语单词时不愿下苦功,懒惰的心态开始滋长。
2.逆反心理:部分学生生性好动,表现欲较强,在课堂上想以独特的方式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而此举动又往往被老师视为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老师常常用责备和怀疑的目光注视他们,会令他们对该老师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3.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记得慢、忘得快,使得消极信念程度加深。
(三)后期阶段:自卑、胆怯、压抑心理,形成了较为顽固的“习得性无助感”
1.自卑心理:一些学生在遭受多次失败后,虽经努力仍未取得进步,一时无法改变他们在班级中的落后位置,对接踵而来的失败束手无策,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从而自暴自弃消极被动地对待英语学习。
2.胆怯心理:由于受自卑心理的影响,他们把自己从班集体中分离出来,进行自我封闭,在学习上不敢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愿暴露自己的弱点,怕被嘲笑,学习上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形成恶性循环。
3.压抑心理:一些学生其实也想学好英语,但是由于基础差,总是学不好,又得不到教师的鼓励、同学的关心、家庭的温暖,陷于痛苦、忧虑的心境之中,导致情绪波动、性格浮躁,最终产生悲观、消极的压抑心理。
三、英语学习中积极信念培育的策略
(一)疏导宣泄
通过心理疏导与宣泄,调整学生的无助心态。首先是“疏”,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比如,“习得性无助感”的学生有心理封闭的情况,因此笔者布置了“我对朱老师的悄悄话”等题目,让学生每两周写一篇关于英语学习的周记。同时有意识地定期找这些学生聊天,学生的苦恼得到了倾诉,潜意识中的闭锁心理、逆反心理逐步得到了淡化。其次是“导”,在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自己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及时准确发现学生的长处并进行鼓励、表扬。让学生相信,自始至终并不是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出现问题,而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等其他方面的原因。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让他们始终感觉自己在前进,一步一步地攻克着知识的堡垒,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通过心理疏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心态平衡了,这为学生积极信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目标引领
通过目标引领、愿景激励,促进学生积极信念的生成。笔者与学生一起在开学时设立整个学期的班级英语学习目标,又引导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逐步细化为每月学习目标和每日学习目标。每日学习目标如:背诵某段对话、某篇课文或者学会某几个单词,目标尽量具体,学生达成后可自我检测;平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暗示,想象长远目标达成后的美好景象,从而激励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积极向上,努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与障碍,尽力完成近期学习目标。
(三)榜样示范
教师可经常向学生推荐并一起阅读励志书籍,如张海迪的《美丽的英语》、俞敏洪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乙武洋匡的《五体不满足》等,鼓励学生珍惜健康的自我,不轻言放弃。还可让学生找一些自身及周边同学成长的小故事,并分享给其他同学听。如笔者班级有一位学生讲述了一个曾经具有深度“习得性无助感”的学姐经过不懈努力而走向成功的经历,生动的故事让同学们听后感触很深,觉得自己经过努力,也能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成功。另外,在班级里笔者也会经常表扬一些成绩虽不优秀但某次作业完成得特别认真、作业质量有提升的学生,把他们的作业展示在投屏上让其他同学学习,学习这些同学积极的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往往这样的表扬与展示会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其实一直在关注着每位同学的进步。身边的榜样让学生觉得可亲、可学。可见,对书中及身边榜样积极向上精神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积极信念的生成。
(四)深度关心
教师应当关心具有“习得性无助感”的学生成长,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笔者从卡耐基的成长故事中得到了教育学生的启示。在生活中,笔者经常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及时解决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当学生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首先教师应自我反思,然后和学生一起寻找问题所在,共同努力,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他们是一条心的,形成师生合力。如笔者任教的初三(2)班中一位学生在英语学习周记中写道:
初一第二学期开始,要记住的单词很多,我懒得记,再加上学习难度的加深,我的英语学习成绩下降,爸爸对我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当时的英语老师也不是很关心我。我也就开始不喜欢上英语课了。初二时成绩更是直线下降,跌到了班内后几名。我努力了一阵子,进步不大,感到孤独无助,觉得自己再也学不好英语了。初三重新分班,我进入了一个新的三(2)班,遇到了新的朱老师,她既是我们的班主任又是英语老师,在学习中我向她倾诉了很多的苦恼。朱老师写了很多评语,其中一句特别感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朱老师都与你同在!另外,看了朱老师推荐的张海迪写的《美丽的英语》一书,我有些感动。还有一次英语课,老师叫没有举手的我回答问题,无意间我答对了,朱老师表扬了我,我心里热乎乎的。我开始喜欢上英语课了。
可见,在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染下,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信念会慢慢生成。
(五)多元引趣
把积极信念的培养和激发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可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增强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从而使师生双方教与学的信心增强,积极性也会提高,教学就会呈现出良性循环。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信念也会在无形中生成。
1.通过角色扮演,让课堂活泼起来,让英语学习“习得性无助感”的学生也能参与其中。例如,在关于问路的生词turn right、turn left 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词组口令,其他同学向左转或向右转进行练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引导学生把整个班级看成一个城市,一张张的桌子便是一座座的建筑物,如restaurant、store、station等,让学生找到某地的实地模拟问路训练。这样寓教于乐,转被动为主动,变乏味为有趣,学生们在轻松的气氛中能学到知识,又不会感到被“忽视”,教师及时因势利导,既教书又育人,促进了学生积极信念的生成。
2.发挥顺口溜的作用,增加英语学习的生动性。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现实基础进行教学,不进行脱离学生实际水平的、大量的、过细的语法分析,使英语知识的学习形象化、生动化。例如,在讲解动词-ing形式的构成规则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明晰规则内容:以重读闭音节结尾的动词,如果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应先双写这一字母,再加-ing。然后师生一起编成一句顺口溜“拿来(get)坐(sit),放下(put)跑(run),开始(begin)游泳(swim),买东西(shop)”,并逐个增加,这样的语法规则易懂易记,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
3.灵活运用多媒体,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借助于多媒体,很多单词及枯燥的内容会变得生动、活泼、浅显易懂。例如,学习“颜色、月份、星期名称,动物、职业、交通工具”等内容时,可采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栩栩如生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动听的语音,让英语学习“习得性无助感”的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发挥想象,达到激趣、理解、记忆的目的。如教学“职业”的相关知识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一组动画材料(各类职业人物),学习有关职业的名词及句型(What’s her job? What does she do?)。然后,让他们扮演十年后自己的职业状况(What do they do?)。这样,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引导学生树立了人生理想和目标,促进了对学习及人生的积极信念,可谓一举两得。
(六)分层评价策略
通过分层评价,使“习得性无助感”学生体验到英语学习成就感,建立起积极的信念。由于“习得性无助感”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与优秀学生相比有明显差距,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稍弱。在教学中,笔者尽可能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分层对学生进行评价,然后按照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循循善诱、深入浅出,一步步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分层要求。对于每天的英语学习目标,对于“习得性无助感”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基本理解当天的学习内容,记住一些主要知识点,如生词、习惯用语,能读出对话和课文,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基础题,准确率较高。对于每一单元的阅读课文(reading)的学习,“习得性无助感”的学生相当吃力,理解很困难,在教学时,笔者对优秀生要求的是能复述课文,而对“习得性无助感”的学生要求他们能回答一些简单的Yes/No问题、选择问答或判断正误等,然后一步步加深学习难度。
2.作业布置分层次要求。针对“习得性无助感”学生的实际,给他们布置一些抄写练习,初步的句型转换练习,简单的填空练习及连词成句练习。
3.作业、试卷批改当面进行,及时反馈信息,讲评错误,当面订正。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不是用简单的批评质问的办法,而是积极疏导,避免挫伤其积极性。通过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教学方法后,学生普遍反映良好,问卷调查得出:①增强了学习信心。因为每天的作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能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②分层要求符合他们的实际,摆脱了难题对他们的打击。
在初中生英语学习中,经过多样化、多层次的教学引导策略,由浅入深,他助与自助并用,帮助学生提高兴趣,指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积极的英语学习信念的生成,使他们最终成为自信而又主动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