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现状调查

2015-09-15戴育红熊少严

中国德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习得性标准差平均数

戴育红+熊少严

中小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总体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给予高度重视与关注。

男女学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程度有显著差异,男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程度明显高于女生。

中学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比小学生更明显,中小学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程度呈现随学段升高而升高的趋势。

高年级学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程度普遍重于低年级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水平呈现随年级升高而升高的趋势。

一、问题与方法

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学习上多次挫折和失败后,面对学习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时毫无动力,缺乏进取心,遇到挫折时倾向于放弃,乃至对于力所能及的任务往往也不能胜任,他们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避免失败的结果。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习得性无助”。

近年来,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升学压力的加剧,中小学生产生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的现象有所增加,导致出现不少学业不良学生、学习困难学生,令人担忧。为此,我们进行本次中小学生学习感受专项调查研究,以深入了解目前广州市中小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的总体状况,分析比较其性别差异、学段差异、年级差异,研究消除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的有效对策。

本次调研采用台湾嘉义大学辅导与谘商学系张再明教授、曾迎新副教授编制的《中小学生学习感受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资料(性别、年级)、对学习的感受、受焦虑困扰的程度等三个部分。其中,“对学习的感受”共有26题,每题均包括有“非常符合”“符合”“不确定”“不符合”“非常不符合”等五个选项,请学生依其个人实际感受加以选答。计分时选答“非常符合”给予5分;选答“符合”给予4分;选答“不确定”给予3分;选答“不符合”给予2分;选答“非常不符合”给予1分;总分越高代表学业习得性无助的感受越高,反之则越低。

我们抽取了广州市5所小学和5所中学参与本次调研,这10所中小学校分布在越秀区(2所)、荔湾区(2所)、海珠区(2所)、天河区(2所)、番禺区(2所),有省一级学校,也有普通学校。我们在抽样小学的四、五、六年级和抽样中学的初中一、二、三年级及高中一、二、三年级各抽取一个班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050份,回收问卷2023份,回收率为98.7%,其中有效问卷(全部题目都有回答)1784份,有效率为88.2%。在1784名中小学生中,男生905人(50.7%),女生879人(49.3%);小学四年级181人(10.1%),小学五年级176人(9.9%),小学六年级176人(9.9%),初中一年级203人(11.4%),初中二年级199人(11.2%),初中三年级196人(11.0%),高中一年级202人(11.3%),高中二年级231人(12.9%),高中三年级220人(12.3%)。采用SPSS17.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在升学压力普遍存在的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学习习得性无助感整体状况依然严峻。并呈现出性别差异、学段差异和年级差异。

(一)中小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调查显示(见表1),1784名中小学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总分平均数为51.80,标准差为16.562,最小值为26,最大值为128,处于轻度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水平;其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水平分布是:没有学业习得性无助感(26~39分)的占25.8%,有轻度学业习得性无助感(40~65分)的占56.7%,有中度学业习得性无助感(66~91分)的占15.1%,有重度学业习得性无助感(92~117分)的占1.8%,有极重度学业习得性无助感(118~130分)的占0.6%。

表1  中小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水平总体情(n=1784)

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水平 人数 百分比 统计量

没有无助感(26~39分) 461 25.8% 平均数:51.80

标准差:16.562

中位数:49.00

众  数:54

最小值:26

最大值:128

轻度无助感(40~65分) 1011 56.7%

中度无助感(66~91分) 269 15.1%

重度无助感(92~117分) 32 1.8%

极重度无助感(118~130分) 11 0.6%

合计 1784 100.0

在调查问卷中,1784名中小学生对于26题关于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方面的学习感受,有部分学生选择认同即“符合”或“非常符合”(对反向题则选择不认同即“不符合”或“非常不符合”),如有46.0%的学生不认同“我不担心考不好会受到老师和父母的惩罚”(平均符合程度为3.21),有32.7%的学生不认同“如果读书没有压力,我可能就不会进步”(2.96),有20.3%的学生认同“再三尝试却仍然学不好,我觉得相当挫折”(2.36),有17.1%的学生认同“无论我怎么努力还是考不好”(2.42),有15.8%的学生认同“虽然我很努力,却仍然考不好”(2.29),有15.8%的学生认同“求学的过程中,我无论怎么读都无法超越别人”(2.26),有13.9%的学生认同“每次都考不好,所以考试让我很害怕”(2.13)。

可见,中小学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给予高度重视与关注。

(二)男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程度明显高于女生

调查显示(见表2),905名男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总分平均数为52.69,标准差为17.611;879名女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总分平均数为50.89,标准差为15.365;经t检验,男女学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总分平均数有显著差异(t=2.292*,p=0.022)。可见,男女学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程度有显著差异,男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程度明显高于女生。

表2  不同类型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感平均数的比(n=1784)

类型 人数 平均数 标准差 差异检验

性别 男生 905 52.69 17.611 t=2.292*

p=0.022

女生 879 50.89 15.365

学段 小学生 533 45.92 13.213 F=58.933***

p=0.000

初中生 598 52.43 16.205

高中生 653 56.03 17.907

年级 小学四年级 181 44.28 12.569 F=15.973***

p=0.000

小学五年级 176 45.74 13.233

小学六年级 176 47.79 13.666

初中一年级 203 51.04 13.716

初中二年级 199 51.95 17.469

初中三年级 196 54.35 17.127

高中一年级 202 55.17 16.081

高中二年级 231 56.43 18.390

220 56.40 19.004

合计 1784 51.80 16.562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从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水平分布来看(见表3),经卡方检验,男女学生在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水平分布上存在显著的差异(χ2=11.419*,p=0.022)。

(三)中学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比小学生更明显

调查显示(见表2),533名小学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总分平均数为45.92,标准差为13.213;598名初中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总分平均数为52.43,标准差为16.205;653名高中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总分平均数为56.03,标准差为17.907;经F检验,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总分平均数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F=58.933***,p=0.000),多重比较发现,小学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总分平均数显著低于初中生、高中生,初中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总分平均数显著低于高中生。可见,中小学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程度呈现随学段升高而升高的趋势。

从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水平分布来看(见表3),经卡方检验,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水平分布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χ2=93.275***,p=0.000),具体表现在小学生没有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的最多(占37.9%),初中生和高中生有轻度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的最多(均占57.9%),高中生有中度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的最多(占20.1%),高中生有重度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的最多(占2.8%),高中生有极重度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的最多(占1.2%)。

(四)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水平呈现随年级升高而升高的趋势

调查显示(见表2),将9个年级的学生其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总分平均数从低到高排序,依次是小学四年级(44.28)、小学五年级(45.74)、小学六年级(47.79)、初中一年级(51.04)、初中二年级(51.95)、初中三年级(54.35)、高中一年级(55.17)、高中三年级(56.40)、高中二年级(56.43);经F检验,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总分平均数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F=15.973***,p=0.000),多重比较发现,高年级学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程度普遍重于低年级学生。可见,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水平呈现随年级升高而升高的趋势。

从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水平分布来看(见表4),经卡方检验,9个年级的学生在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水平分布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χ2=119.731***,p=0.000),具体表现在小学四年级学生没有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的最多(占41.4%),初中一年级学生有轻度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的最多(占62.6%),高中一年级学生有中度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的最多(占22.8%),初中三年级、高中二年级学生有重度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的最多(均占2.6%),高中二年级学生有极重度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的最多(占1.7%)。

三、对策与建议

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是个体经历了学习上多次挫折和失败后,面对学习问题时在认知、情感、行为上产生的负面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的学业及身心健康成长都有消极的影响。本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对学习、考试有一些消极的、悲观的、负面的、否定的认知、情绪与行为,已产生不同程度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令人担忧。如何有效帮助中小学生消除学业习得性无助感,应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重视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

首先,广大中小学教师应学习、了解有关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的概念、表现、影响、现状、成因与对策,理解和关心产生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的学生,并帮助其克服障碍。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制定适当的教学任务,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环境,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目前过重的课业负担与学习压力,消除他们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第三,教师要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多创设成功的机会,多给予积极性、肯定性、鼓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增强成功的信心,对学习、考试形成积极的、乐观的、正面的、肯定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将习得性无助感转换为自我效能感,并强化自我效能感。第四,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归因、合理归因。对产生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的学生要加强学业成败归因指导与训练,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学业成功与失败,转变错误、消极、悲观的归因观念,掌握正确、积极、快乐的归因方式,即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把主要原因归于“自己的努力如何”,明确努力是学习成败的关键,树立起“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和“成绩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的思想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成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步提高学业成就。

(二)积极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

目前许多中小学校都有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老师,并积极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建议心理老师要重视和关注学业习得性无助感这类心理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量、访谈、观察等途径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的状况,及时发现有严重无助感的学生,并给予有效的辅导、咨询和干预。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发展性、预防性辅导,可通过心理活动课、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等途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业习得性无助感,同时介绍一些简单切实可行的缓解学习焦虑的方法,如树立正确的认知、肌肉放松法、深度呼吸法、引导冥想放松法、自我暗示放松法、转移想象、合理宣泄、音乐放松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焦虑情绪,释放心理压力。二是根据中小学生在学业习得性无助感方面存在着性别、学段及年级差异,对男生、中学生、高年级学生更要给予关注和辅导。三是对于严重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感个案,要重点帮助,及时转介给心理医生,及时实施药物调节、心理治疗,以免学生产生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三)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氛围

中小学校也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校园网、校讯通、QQ群、微信等途径,引导学生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与教养方式,认识学业习得性无助感对孩子的不良影响,降低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减少家庭作业、辅导班等,以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减少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全社会也要为中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健康的成长环境与氛围,真正为学生减负、减压。

【戴育红,广东省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德育与心理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熊少严,原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肖茂红

猜你喜欢

习得性标准差平均数
识字有法,乐在识字
例谈分数意义习题习得性教学误区
过程能力指数法在改进中小学教学质量中的应用
别让“习得性无助”击溃你
不一样的平均数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
说说加权平均数
语音信号幅值分布的统计分析
方差中亟待澄清的两个错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