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泥鳅高效养殖技术

2020-12-18张大伟米晓红暴丽梅段海伦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19期
关键词:泥鳅水体池塘

○张大伟 孙 超 米晓红 暴丽梅 段海伦

台湾泥鳅,隶属于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副泥鳅属,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功效,享有“水中人参”之美称,广受消费者欢迎。加之台湾泥鳅具有集群性高、抢食性强、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等诸多优点,养殖热度持续增高。为进一步推进泥鳅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可持续健康发展,现总结出一套独有的“3321”台湾泥鳅高效饲养技术模式。该模式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生产出的台湾泥鳅以高品质、高价格占据市场,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方法总结如下,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1 模式简介

台湾泥鳅“3321”高效养殖技术,即三处理、三调控、两防护、一关键。

三处理,是指以池塘水体环境为核心,对养殖池塘池底淤泥、入塘水源以及进水后的水体进行综合处理的过程,维持良好的水质条件,有利于泥鳅的健康生长。三调控,是指对泥鳅初放苗时的天然饵料、养殖过程中的水质以及合理投喂的调控。两防护,既要防护外来环境的天敌侵害,也要防护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病害。一关键,即台鳅养成阶段的捕捞,秉承有价就出的原则,错峰上市,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2 高效养殖技术要点

2.1 “三处理”技术要点

2.1.1 池塘处理

池塘面积选择2-15亩,以5-8亩最佳,长方形最好。水深要求在1.2-1.8 m,以1.4-1.6 m最佳。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周边无污染源。池底平坦、护坡平整,底部淤泥过厚的池塘,需进行清淤,使淤泥深度控制在30cm以内;放养鳅苗前两周,以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以杀灭池塘中的致病菌、野杂鱼及敌害等,有利于养殖早期的虫害预防,为提供良好水质奠定基础。

2.1.2 进水源处理

地下水源需提前7天左右进水;外来水源提前3-4天进水。进水前需对水源水质常规指标进行检测,符合渔业用水质量标准。外源水进水口使用密网封住,过滤网分两层,内层80目,外层120目。防止外源水体中的蜻蜓幼体、杂鱼、鱼卵等敌害生物及野杂鱼进入池塘,此环节直接影响水花存活率。前期进水40-50 cm即可。

2.1.3 进水后处理

进水后,及时采用50-80 mg/L剂量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利用增氧机搅水曝气,尽快构建良好生态环境。泥鳅喜肥水,水体消毒后,重点在于培肥水质,增加天然饵料生物数量。同时利用生物肥水剂、绿藻和硅藻等有益藻种、有益菌(EM菌、酵母菌等调水肥水)等进行水质调节,保证养殖水体浮游动物的生长,为鳅种提供充足的活体饵料,促进鳅种的生长。

2.2 “三调控”技术要点

2.2.1 台鳅水花饲养调控

适宜的投放密度是获得良好收益的关键,台鳅水花放养密度以1500-2000尾/m2为宜。自放苗后至养殖第25天左右时是水花生长的关键时期,此阶段要保证台鳅生长的营养需求,饵料要充足,防止因食物缺乏导致死亡。放苗后定期检查鳃部寄生虫情况,提前预防。鳅苗阶段谨防气泡病的发生,水花下塘后,若施肥不当或藻菌失衡,水体溶氧饱和或其它气体较多时,会导致台鳅肠中充气,或体表、鳃等部位附着气泡。发病台鳅游动失衡、上浮水面,严重时会引起血栓,导致呼吸衰竭而亡。发生此病时,可采用加低温新水,严重时可用1.5 g/L食盐全池泼洒。

2.2.2 养殖水体水质调控

有关养鳅池塘水质演变规律的研究发现,泥鳅养殖池塘在养殖中后期,易出现“氧债”、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危害台鳅机体健康,因此,水质管控极为关键。其一,随着养殖周期的延长,投饵量增加,需适时换水,适量加注新水,定期使用EM菌、光合菌、酵母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维持藻菌平衡,保证水体“肥活嫩爽”。其二,池塘底质是一切病害的起源地,需定期进行改底调控,建议使用生物底改芽孢杆菌和化学底改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类交叉使用。同时搭配涌浪机中午开启,促进上下水体交换。

2.2.3 台鳅养殖投喂调控

合理投喂是台鳅养殖综合调控的核心,投喂量适宜与否,既关乎到台鳅的生长速度,也关系到养殖水体的环境。根据台鳅的生物学特点,易贪食、肠道短小,投喂不易过多,应少量多次。特别是在台鳅养殖前期,即放苗15-20天期间,此阶段正是由鳃呼吸转肠道呼吸的关键时段,此阶段台鳅苗贪食严重,容易因采食过多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肠炎疾病暴发。要注意严格控制饲料投喂量,少量多餐;配合使用专用微颗粒饲料及台鳅保健料,保证营养全面,通过调理肝脏,保护肠道,维护台鳅良好体质。

2.3 “两防护”技术要点

2.3.1 天敌防护

泥鳅养殖需要安装防逃、防鸟设施。清塘前,建好池塘防逃设施,防止蛙类等敌害进入池塘产卵和捕食台鳅苗种;鳅种入池后,在池塘上架设防鸟网或者安装防鸟绳,用于驱逐鸟类。据有关数据统计,一只成年鸟一餐可以捕食20-30尾泥鳅,对泥鳅造成严重威胁。

2.3.2 病害防护

台鳅抗病能力较强,但因其身体无鳞,在养殖过程中,常由于养殖及管理不当造成引发疾病,一旦发病很难治疗。因此,台鳅养殖病害防护重点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原则。台鳅养殖主要预防真菌性疾病如水霉病,细菌性疾病如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等以及寄生虫性疾病如车轮虫病、指环虫病等。定期使用生物改良剂、增加水位、合理投饲可有效减少台鳅病害发生机率。

2.4 “一关键”技术要点

当台鳅养至成品规格时,需及时捕捞,秉承有价就出的原则。根据我国北方地区地域特点及市场需求,捕捞最佳时间为8-11月。此阶段南方泥鳅不能大量运输到北方,可避开泥鳅上市高峰期,利用“时间差”、“季节差”,错峰上市,实现利益最大化。捕捞方法常采用拉网捕捞,捕捞两次,即可捕捞大部分,然后下地笼捕捞,最后干塘捡底。

3 主要成效

通过“3321”高效养殖模式,在2019年的养殖实践中,养殖效益颇丰。在2019年,池塘养殖台鳅平均塘口价为26元/kg。集中于7月底至9月初起捕上市,平均规格75-80g/尾,平均亩产7000斤,成活率高达85%以上。亩均利润超过13000元。

4 小结

该模式中,防逃、防鸟设施有效阻止了蛙类、鸟类等天敌的侵害,能够有效提高台鳅的成活率。同时,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注重采用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为台鳅提供了优良的水体环境,在保证台鳅机体健康生长的基础上,有效预防了各类疾病的发生。通过台鳅养殖技术的优化,加强养殖过程中各环节的技术衔接,形成了从苗种入池、水质调控到病害防治的完整技术体系,提高了水产品质量,极大的优化了北方地区淡水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结构,对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联:301800,天津现代天骄水产饲料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泥鳅水体池塘
泥鳅笼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热闹的池塘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捉泥鳅
捉泥鳅
池塘
夏天的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