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0-12-18李明慧
李明慧
(大连财经学院国际商学院,辽宁大连116622)
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体现,语言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而文化在不断地发展中渗透进语言。对于不同文化而言,其语言都具有特殊性,不能离开文化内涵单独理解语言。在语言学习中应该结合具体的文化和具体的场景进行讲解,日语学习亦是如此。经过长久的教学实践发现,我们所培养出来的日语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没有问题,但却不能应付实际场景。这是因为在日常教学中缺乏对日语文化的渗透,导致学生对于日本文化了解不多,容易在实际交流过程中犯错。由此可见,在日语教学中加强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但在具体的推行过程中,我国的教育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笔者将分析当前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并就一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以期提高我国日语教学水平。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要想实现跨文化交流,学会语言表达只是第一步。语言是交流的基本工具,文化才是交流的重点。例如在国际商务交流中,熟知两国文化对于达成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商务活动并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还涉及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交往习惯,双方的合作者如果因为文化上的不了解采取了一些错误的举动,轻则造成误解,重则导致合作失败。由此可见,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跨文化交流者应不仅掌握必要的表达技巧,懂得“如何说”,还需要了解双方的文化,知道“怎么说”。
近年来,中国实施了“一带一路”战略,正和多个国家开展密切的合作,急需大量跨文化交流者。在跨文化交流市场扩大的同时,人们对跨文化交流者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相关从业者仅仅掌握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在交流中能做出符合双方文化要求的举措,在不伤及双方文化的同时,成功达成合作。
二、日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日语教学为什么需要跨文化交际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已经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逐渐认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进步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应该进一步融入世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重视与邻国的交流和沟通。众所周知,国际局势正在走向多极化,而世界经济的发展正在不断向全球化方向加深,跨文化交流正在变得越来越常见。与中国比邻的日本,已成为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由于中日两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性,两国具有不同的发展思维,因此中日两国在各个方面的交流合作就需要跨文化交流者的参与。但日语学习者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跨文化交流者,还要看他对日本文化的了解程度,要想成为合格的跨文化交流者,日语学习者需要多方面了解日本文化。如果学生不能深入学习日本文化,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日语中的文化现象,有时甚至还会造成误解。因此,在日语教学中,融合跨文化交际课程十分重要。
(二)日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内容
日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主要包括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和交际风格。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综合体现,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表达习惯,经过无数人的发展,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不断吸收融合其他文化,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具有稳定性。日语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固定的表达习惯和特定词汇,包括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如果不了解这些习惯性表达,就有可能在交流中犯错,掌握这些固定表达方式对于理解说话人表达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非语言行为是相对于语言的一种习惯性表达,常见于各种肢体动作。科学研究表明,非语言行为比语言行为能够更诚实地表现对方的情绪和想法。在不同文化中,人们形成了一些具有特定意义的肢体动作。比如,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伸直或略曲,即OK手势,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含义,在很多国家包括中国都有“可以、没问题”的意思,也可指“零或三”的含义,但在日本、缅甸、韩国却是“金钱”的意思,在突尼斯则表示“骂人傻瓜”的意思。因此,学习这些肢体动作,可以帮助交流者及时准确地判断对方的想法,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也避免产生误会。另外,交际风格也是跨文化交流者需要学习的内容,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民族性格,也形成了不同的交际风格。例如,美国人喜欢自由的交际风格,与之相反,英国人更倾向于严肃的交际风格。交际风格在跨文化交流中极为重要,在对日交流活动中,也应营造相应的交流氛围,尊重日本人的交流习惯,以便在合适的氛围中达成合作。
三、当前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禁锢带来的问题
我国长期处于应试教育体系中,造成教学体系僵化,也造成了日语教学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教师普遍采取呆板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教学模式缺乏活力,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课堂氛围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反,一些对日本动漫等日本文化产品感兴趣的学生往往能快速掌握日语。其次,传统教学模式所培养的能力较为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为学生更多地创造沟通环境,只注重学生听和写的能力,读也是对照课文的朗读,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日语,不利于学生运用日语进行表达和沟通。并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较为注重对习题的讲解,学生为了应付等级考试,只针对考纲要求进行学习,而忽视了对日语的实际运用,没有将日语内化为一门可以随时使用的语言,难以应对实际的交往场景。
(二)专业师资队伍缺乏带来的问题
由于日语是一门外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这就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通过专业性来弥补语言环境的缺失。当前,开设日语课程的大部分学校并没有配备日语外教,其日语教师也不够了解日语文化。专业素质较差的师资团队,不仅在语音语调上可能存在误差,更缺少对于日本文化的了解,结果他们无法对语言中包含的文化现象进行解释,只能在语法方面对日语进行浅层次的解释。毫无疑问,这将不利于学生的日语学习。就当前日语教学环境而言,我国普遍缺乏实用性强的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应用日语能力的培养,而专业师资力量的缺乏会导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足,学生缺失练习日语的机会,最终造成学生学习的是“哑巴”日语。此外,大量的日语教师缺乏在日本生活的经历,对日本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日语的日常运用也不熟练,难以帮助学生真正提高日语水平。
(三)语言交流环境不畅带来的问题
语言是一种工具,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日语也是如此,学生应具备使用日语沟通的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语言交流环境的缺乏,学生大多缺乏应用日语进行沟通的能力。从我国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只注重对应试能力的培养,着重训练学生的读写技能,采用单一的输出模式,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没有为学生创造使用日语的环境。并且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语法等知识,教师在教学时通常使用中文进行教学,减少了日语在课堂中出现的频率。纵览市面上的日语教材,大多数是针对单词和语法知识进行讲解,很少有关于如何在日常交流中运用日语的教材,从日本文化的角度讲解日语的教材则更为稀缺。并且学生之间也缺乏运用日语进行沟通的意识,在课堂上刚学习的日语知识,到下一次上课时往往遗忘了大部分。
四、日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一)创新日语教学模式,突出对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日语学习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对日语的教学还停留在语法等基础知识层面,学生掌握的往往只是“哑巴”日语,只能听和说,不能将日语运用到实际的沟通过程中。因此,学校应该创新日语教学模式,突出对人文素质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为学生创造使用日语交流的机会,可以采取提问、上台展示等方式,鼓励学生用日语沟通,激发学生对日语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日语学习中来。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时事,为学生推荐相关的日文书籍、日语原声电影等。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日语水平,还可以鼓励学生了解日本文化,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日语,探索日本文化,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当前日语教学的短板主要是缺乏对日本文化的教学。日本文化孕育了日语,是日语的基础,忽视日本文化,日语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学校应开设专门的日本文化教学课程,充分利用各种软件和硬件资源,安排专业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制定专门的课程大纲,规范对日本文化的教学。并聘请外教,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一些热门的文化现象进行讲解。同时注重对日本传统文化的教学,做到古今融合。另外还可采用对比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将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进行对比,找出中日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构建中日文化之间的联系,加深对于日本文化的理解,丰富自己的日语知识,理解日本特有的文化现象,尊重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真正受到日本文化的熏陶。通过这样的专业课程,学校可以进一步加强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日语修养,帮助学生将日语应用到日常交流中。
(三)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1)掌握非语言交际技巧
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局限于对语言的运用,还包括对非语言技巧的使用。非语言技巧是一种相对概念,区别于语言,它包含了除语言外的所有行为,包括表情、手势、服饰等方面,非语言技巧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文化差异。对比语言技巧,非语言技巧更具有真实性。在交际场合,人们往往倾向于委婉的表达方式,在说话时隐去了一些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透过非语言技巧解读出来。不同的国家往往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技巧,掌握这些技巧,对于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初次见面时,欧美人往往采取握手的方式,日本人则习惯于鞠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该尊重对方国家的习惯,入乡随俗,采取对方习惯的交际方式。
另外,非语言技巧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语言技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应配合语言技巧,进行非语言技巧的学习,以便在实际场景中能够合理运用。并且,将语言技巧和非语言技巧结合起来,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学校在日语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技巧,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2)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模式
众所周知,不同国家的人具有不同的民族性格,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虽然日本在历史上处于东亚汉文化圈,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中国文化具有相通之处,日语中汉字的运用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日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在国情的基础上,孕育了日本人特定的思维模式。相对于中国人而言,日本人更加强调委婉的表达方式,重视尊卑有序和等级制度,其民族性格侧重谦卑。因此,学生在与日本人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当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模式,尊重对方的想法,照顾对方的情绪,理解对方的行为,在交际时采取适宜的方式,以改善沟通的效果。
(四)拓展语言交际环境,增强跨文化交流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学校应该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与校外资源的对接,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拓展语言交际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沟通条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电脑等通讯方式,通过线上交流,增加日语的使用频率。学校还可以开设专门的语言应用课程,安排专门的外教进行教学,为学生创造沟通环境,纠正学生的发音,锻炼学生的沟通技能。学校还可以开展留学项目,与日本的高校进行合作,每年将学生外派到日本进行交流学习,帮助学生进行实地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语音语调,培养良好的语感,了解日本文化,通过随时随地用日语进行交流,全面提高日语水平。
(五)重视师资培训,培养能力较强的跨文化教学教育团队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教师,教师直接关系着学生语言能力水平的高低。因此,学校应重视对师资力量的建设,打造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教育团队。首先,可以针对日语教师开展定期的培训,制定专门的培训大纲,有计划地提高教师的日语水平,提高教师自身的交际能力。还可以聘请专门的讲师,针对一些重要的交际技能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学校还应该增加教师外派学习的机会。学校可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为教师增加实践机会,使教师在实际场合中锻炼交际能力,提高教师运用日语的水平。学校还可以加强与日本高校的合作,将教师外派到日本学习,为教师创造日语交流的机会,帮助教师实地考察日本文化,加深教师对于日本文化的理解。教师之间应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进步。值得一提的是,培养一个能力较强的师资团队需要大量的投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工程。
五、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交流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学习外语。需要注意的是,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难免会造成文化冲突。因此,学生在学习外语时,要尊重外国文化,理解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尽量避免文化冲突,熟练掌握外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日语是一种沟通工具,最重要的是被运用到实际的沟通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日语时,不应仅仅着眼于对证书的获得,还应注重提升自己的日语沟通水平,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日本文化,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尊重日本人的生活习惯,能顺利地与日本人进行沟通,增加与日本人交流的机会,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