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2020-12-18张红星
张红星
(中共亳州市委党校培训部,安徽 亳州236800)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的基层组织就组织力建设方面提出了新的目标、新的定位和新的要求。
一、强化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建设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迫切要求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指出,“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2]
新时期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就是要坚定把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战略部署,向党的基层组织逐步推进,做实做细,并贯穿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全过程,把讲党性、强效能,重创新、求实效落到实处,在思想引领中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思想认知水平,坚定理想信念,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纪律,加强党内外监督力度,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先进性和战斗堡垒作用。但是,还必须客观地认识到,当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着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和先进性的发挥。一是角色定位模糊,党建思想意识薄弱。具体表现为:个别党的基层组织在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方面责任不明确,存在党建工作“两张皮”的怪现象,一部分人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党建工作偏离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党建工作缺乏积极主动,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得过且过”的思想仍然存在。二是少数基层党组织抓党建工作,把评比排名作为党建工作的主抓手,侧重于检查评比,颠倒了主次,偏离了根本;个别基层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仍然仅仅满足于开会,学习文件,传达上级文件指示精神,对上级布置的工作,在具体落实时,没有应对措施和解决问题方案对策,决议的产生没有经过充分酝酿、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组织组织力的发挥。三是部分党务工作者对党建工作缺乏正确认识,思想认识方面存在偏差,总认为做党务工作太务虚,对抓党建工作没有正确的方法和思路,处理应对问题的能力偏弱,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对少数党员的教育引导、思想引领形式单一,管理缺位,致使部分党员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游离于组织生活之外;党组织与党员之间开展的谈心谈话、谈体会活动,也是极少触及思想灵魂深处,对问题的认识也往往浅尝辄止,浮于表面,组织生活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现象;“三会一课”的开展也是时有时无,“想起来有,忙起来无”,这与党章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党员汇报思想或参加党内讨论空话多,真话、实话少;有些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缺乏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和经常性的谈心谈话,不能及时把握个人思想动态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生代党员的成长。
党的十九大着眼于新时代我们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对党的建设作出长期的战略谋划和系统部署,把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到全党面前。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党更加注重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以问题为导向,狠抓关键环节,把从严治党延伸到基层,筑牢防线,打牢根基,使党的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和紧抓基层党建的决心。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正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意气风发,团结奋进,锐意进取,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强国梦而努力前行。
二、新时代赋予基层党组织新的使命和新的担当
新时代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的时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承担更多的新任务,党的十九大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
(一)宣传党的主张
基层党组织就是要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把党中央、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决议、精神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宣传、组织学习,特别是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及时有效地把党的意志、党的声音、党的要求转变成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转化为自觉行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之间的纽带关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贯彻党的决定
基层党组织就是严格按照党的决策部署办事,基层党组织不仅要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奋斗,更要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执行上级和本级党组织的决定,在工作细节上抓实、抓细、抓小,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在实践中把党的政策“牢记在心”,把握工作方向;结合“部门实际”,理清工作思路;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工作举措。创造性开展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来指导实践、推进工作。
(三)领导基层治理
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同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基层党组织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联系群众的优势,构建党组织引领下的基层治理体系,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逐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基层落地生根。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组织优势,着力构建“民心党建+自治”社区基层组织运行体系,通过健全完善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居民监事会等议事决策操作规程,全面落实社区“两委联席会议”“四议两公开”(“四议”是指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是指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等制度,完善基层民主议事程序,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全面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定期发布党务、村务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健全监督管理机制,通过探索乡村治理模式,有效承接党的政策宣传落实、化解纠纷和环境整治等工作,延伸基层自治链条,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奔赴小康社会,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新农村,从根本上改善乡村的精神风貌、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风气,让基层群众过上世人羡慕的田园生活。
(四)团结动员群众
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观念,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作为工作指针,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把中央精神和基层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3]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就必须全民齐动员,发挥广大人民的聪明才智,基层党组织要把团结动员广大群众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团结动员群众就是要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了解群众疾苦、广泛倾听群众诉求,在服务群众中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使党同人民群众形成合力,党员和人民群众才能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在脱贫致富,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领路人。
(五)推动改革发展
“人民,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4]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民群众在结构层次、社会关系、基本矛盾、所思所想所盼方面,需求和向往方面是不一样的。中国共产党人要时刻不忘群众冷暖,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首先要下功夫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掌握了解当地人民群众的现实状况,特别是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发生着变化,已经由最基本生活需求迈向了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向往追求。作为基层党组织要更加接地气,深入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全面把握不同群体的心态和期望,切实掌握每个群体的实际需求,准确把握每个个体在“生老病死、柴米油盐”等方面的具体诉求,革故鼎新,以推动改革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的几点思考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国家独立、人民幸福、民族振兴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进入二十一世纪,经过几代共产党人的努力,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已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如何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投身于社会发展潮流,真抓实干,凝心聚力继续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仍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政治导向,发挥党基层组织的政治职能
突出政治功能,就是要引导教育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想问题办事情自觉遵守党的规章制度。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导向功能,还必须从政治思想上教育引导党员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提高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敢于同各种歪风邪气作斗争,不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不做“好好先生”,通过理论引导促使广大党员能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突出政治功能,就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组织引导基层党员过好组织生活会,从坚持“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做起,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真刀真枪揭丑、红脸出汗排毒,不断涤荡基层党员的思想灵魂。
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能否发挥作用,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基础。在优化组织设置,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方面,打破传统设置模式,依据行业分工、党员流向等积极探索党支部建设的新路径,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到哪里,党支部建设就要跟进到哪里,使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让党的基层组织深深嵌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强本固基,保持基层党组织鲜活的生命力
党员是基层党组织的鲜活生命力之源,是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主体,只有基层党组织中的每位党员都能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清正廉洁才能彰显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体现新时代党员的先进性,才能充分发挥党员干事创业和社会发展中先锋模范作用。马克思主义是本,理想信念是基,加强党性锻炼,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是每位党员的终生必修课,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群众的排头兵、引路人。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最基础组织,和群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牵涉面广,联系密切,党组织有没有战斗力,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威望,通过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化解矛盾纠纷,调解邻里关系,通过为民服务解决烦心事,操心事,带领大家奔小康;以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来增强党支部的感召力;基层党组织在新时期要不断创新工作新模式,增强支部组织的活力和吸引力,把重担扛起来,把干劲拿出来,用改革发展成效检验我们的战斗力。
(三)严格党员管理,明确工作职责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第二条明确规定党支部:“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这说明党支部在教育、管理党员方面负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制度化建设势在必行,逐步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良好生态。近年来,抓根本强党性,做实理论教育,各地党支部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建立健全了党的组织生活、三会一课、党员干部定期学习、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流动党员管理等制度,这对改造党员主观世界、增强党员党性观念,统一党员认识、保持党内思想纯洁,具有现实意义;抓源头严标准,做好党员发展,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做好吸收优秀分子入党的工作,这对于搞好党员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党员目标责任制管理,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党支部还应该关心党员日常的成长和进步,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及时解决党员思想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综上所述,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轨道,为全面从严治党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此外,还要组织党员经常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增强党内团结,密切党群关系,发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鼓励表彰先进,教育帮助后进,使党支部成为坚强的战斗保垒。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5]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每个党员都应当“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在实践历练中增长经验智慧,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