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临夏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12-18王玲玲王亚勋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临夏县尾菜高原

王玲玲,王亚勋

(1.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甘肃临夏731100;2.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甘肃临夏731100)

近年来,临夏县大力发展寒旱农业,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灌溉条件,以甘肃临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依托,以北塬灌区、中部川区为重点,在先锋乡卢马村、先锋乡鳌头村、北塬镇堡子村、新集镇苗家村、尹集镇大滩村、尹集镇卡家滩村建成高原夏菜基地6 个,流转土地484.4 hm2,连片规模种植西兰花、松花菜、豆苗、荷兰豆、娃娃菜、红根大葱等高原夏菜466.67 hm2,部分蔬菜已陆续上市,主要通过企业订单形式销往我国南方地区,部分精品蔬菜将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销售前景广阔。据了解,按正常市场价格高原夏菜每茬产值75000 元/hm2左右,每年种2 茬产值可达15万元/hm2以上。通过土地流转,每户每年可收入流转费10500 元/hm2。群众就近到企业务工每天可收入80 元左右,月收入达2000~3000 元,成为持续增加群众收入的支柱产业。

1 调查区概况

临夏县地处温带半湿润区和高寒湿润区的过渡带,具有大陆性、季风性山地气候特点,海拔1735~4636 mm,年日照时数2085.1 h,日照率47%,年平均气温6.8℃,无霜期166 d 左右,年降水量780.9 mm。北塬灌区和中部川塬灌区光热充足、灌溉便利、土壤肥沃、环境无污染,非常适宜种植各种类型的高原夏菜。

2 临夏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现状

2.1 科学谋划,健全机制

临夏县抽调403 名农业科技人员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在临夏州率先培育发展高原夏菜产业。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和合作社带动、市场化运作、群众入股分红”的思路,组建了县农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各乡(镇)分公司,负责统筹协调、监督监管资金托管、收益收缴和分配,成立了4个高原夏菜种植合作社、23 个特色产业扶持合作社,县农发公司为27 个合作社解决配股资金402万元。企业和合作社为农户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统一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统一进行技术培训,从机制和体制上确保了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

2.2 企业带动,公司化运作

县上制定优惠政策,引进百益、远达、海特、厦临、介实、叶青等6 家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公司化运营的思路,育苗、栽培、管理、采收、包装、保鲜都由公司全程负责或由合作社托管,特别是蔬菜销售依靠企业营销渠道销往各地,通过企业引领带动蔬菜产业发展。如远达公司带动当地群众及贫困户500 多人就业;百益公司常年吸纳劳动力300 多人,已帮助100 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海特公司年内可帮助苗家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入股贫困户户均分红可达1000 元以上。

2.3 产业引领,群众参与

临夏县219 个行政村都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为理事长、村“两委”班子及部分社长为成员的产业扶持合作社,引领各类特色产业合作社种植高原夏菜。发展高原夏菜的产业扶持合作社党支部带着群众一手抓经营管理,一手抓宣传发动,组织驻村包社、包户干部进村入户宣讲政策和发展前景,广泛调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2.4 强化保障,优化服务

在高原夏菜基地建设中,县上投资近3000万元,配套建设了水电路基础设施工程,安装了喷灌、滴灌等先进农业设施,修建了田间道路,保障了高原夏菜基地蔬菜生产。积极动员企业、合作社、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临夏县农业农村局选派技术人员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配合,从品种选择、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全程开展技术服务。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合作社理事长、经理、财会人员培训,不断提升合作社发展产业的能力水平。

2.5 注重管理,确保群众收益

采取“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劳动力入股”的方式,着力打造“股份农民”,做到了三个注重:注重股金分红,引导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企业依法签订产业托管、收益分红等合同或协议,优先保障贫困户入股分红保底收益;注重资金管理,给全体社员发放股金证,乡镇干部兼任产业扶持合作社会计,规范合作社账务,确保了社员股金安全;注重监督监管,制定管理办法,明确了资金用途、受益对象、范围标准和公开公示程序,并定期对资金管理使用、效益发挥等情况进行监督监管,有效保障了资金的规范安全运行。

3 临夏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高原夏菜涉及育苗、栽培、采收、包装、检测、保鲜、仓储、配送、销售等多个行业领域。目前,育苗基地、蔬菜保鲜库、检验检测、仓储房、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还跟不上规模化发展的需求。

3.2 品牌优势不显著

目前已经种植的高原夏菜品种虽然呈多样化发展,但精细蔬菜、高附加值蔬菜相对规模较小,大多数蔬菜与规模化程度高的地区菜品雷同,虽然注册了“河州源”高原夏菜商标,但特色品牌少,市场竞争力弱,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

3.3 资金投入困难

灌溉设施、田间道路、蓄水池、滴灌设施、检测中心、保鲜库、仓储房等是发展高原夏菜产业必需的基础设施,前期建设投资比较大。当前临夏县急需建设3 座5000 t 以上蔬菜保鲜库,需要资金4000万元,由于省上安排的农业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少,县级财政困难,建设难度大。

3.4 尾菜处理成难题

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蔬菜商品化处理过程中必须去掉大量的尾菜,必然产生新的蔬菜垃圾,如果不及早引起重视,必将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高原夏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临夏县加快发展高原夏菜产业的对策

4.1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逐步扩大高原夏菜种植面积

应抢抓国务院实施《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的政策机遇,把高原夏菜作为实现多村产业振兴的主要途径,利用临夏州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借鉴榆中县成功的经验,按照临夏县的模式,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制定符合临夏实际的高原夏菜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县情、乡情,确定适合种植的蔬菜类型,按不同地理条件在临夏州川塬灌区、山阴地区逐步扩大种植面积,逐年培育壮大,努力使其成为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型支柱产业。

4.2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龙头企业发展高原夏菜产业

以临夏县引进省内外蔬菜龙头企业、集中流转土地、高标准建设基地、规模化种植、种产运销由公司一体化运作的成功实践为示范,充分利用“中国光彩事业临夏行”机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有经济实力、有技术团队、有仓储营销能力的大型企业,按照“企业+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模式,采取政府投资建基地,种植、采收、包装、保鲜、销售由企业负责,合作社、村委会和群众入股分红,吸纳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务工创收的方式,依托企业带动,推进高原夏菜产业发展。

4.3 突出脱贫攻坚,着力培育稳定脱贫的有效产业

把高原夏菜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行动有效衔接起来,作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和减少脱贫后返贫的有效举措,作为异地搬迁群众的后续产业,在返聘土地流转农户的同时,发动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到基地从事蔬菜种植。可在集中搬迁安置点周边建设一定规模的种植基地,让异地搬迁户有事可干、就近创收,真正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可致富”的目的。

4.4 强化政府支持,健全完善基地服务功能

应借鉴榆中县的成功经验,州上统筹谋划,在临夏县立项建设集包装保鲜冷链仓储、物流配送、检验检测、质量追溯、电子商务、集散销售为一体的高原夏菜综合服务中心,健全各项配套设施,完善产业服务体系,使基础设施建设与规模化发展相适应,确保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壮大。

4.5 加强教育培训,激发群众的信心和热情

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努力把种粮的劣势转化为种植高原夏菜的优势,逐步实现从粮农到菜农的转变,从根本上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对高原夏菜产业进行全程指导,提供优质服务。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群众的培训和指导,切实提高群众的种植、采收、包装等技术水平,不断增加群众收入,提振群众信心。

4.6 及早谋划研究,同步推进尾菜污染治理

高原夏菜产生大量的尾菜,如果处理不好,必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要把尾菜处理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及早重视,与产业发展通盘考虑、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在广泛采取尾菜直接发酵还田办法的同时,重视引进高新技术,科学处理、合理转化尾菜资源,彻底防止尾菜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新的污染。

猜你喜欢

临夏县尾菜高原
泾川县尾菜处理措施与发展建议
尾菜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小布鞋大扶贫
临夏县冬小麦宽幅精准匀播最佳施肥技术研究
浅谈临夏县玉米种植常见病防治
高原夏菜全膜双垄三沟旱作栽培及尾菜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