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县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探讨
2020-12-18赵光有
赵光有
(甘肃省高台县水务局,甘肃高台734300)
高台县地处河西走廊的中部,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形成了蔬菜、棉花、葡萄、番茄等主导产业。境内流经黑河、摆浪河、大河、水关河、石灰关河和红沙河6 条河流,都属于黑河的内陆水系,水资源相对丰富,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但是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可利用的水资源逐年减少。高台县土地总面积4 459.68 km2,其中平原面积2 336.18 km2,山区面积2 123.50 km2。全县水资源总量为15.73 亿m3/年,其中12.39 亿m3/年为地表水量,3.34 亿m3/年为地下水总补给量。全县仅有437.935 km2的土地可以灌溉,还有大片的土地不能灌溉,因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土地灌溉面积对农业发展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提高水资源的管理技术,促进水资源信息化建设。
1 高台县水资源利用现状
高台县可以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有机井水或从黑河引水,目前已建成27 条干渠,年平均引水量达2.9 亿m3;现有19 座中小型水库,13 座平原洼地水库,6 座山谷水库,水库的总蓄水量达1.2 亿m3。尤其是近些年,随着中央政府对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强,黑河流域的治理工作也随之加大力度,沿河的绿化、水土保持工作有很大的进展,节水灌溉改造技术也逐渐推广,完善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全县的农渠、斗渠、土渠都有改善,如全县有1 215 条斗渠,长1 063.66 km,其中的69.2%已经衬砌。同时,对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也加强了管理,例如,有机井4 126 眼,其中4 076 眼机井已经全部安装了先进的智能计量设备,加强了计量的准确性。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全县推广节水灌溉模式,已有0.82 万 hm2推广了低压管道输水,1.06 万 hm2实施了大田滴灌,0.01 万hm2实施了喷灌,采用高效节水灌溉的耕地已达1.89 万hm2。
2 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信息化技术在水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逐渐提升了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能力。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使办事效率有很大提升,对水资源的管理更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信息化是基于GIS 的水资源管理三维可视化系统平台而建立的,可以直观的、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各个取水工程的取水情况,并且能够对全县的取水进行有效监测和调控,便于实施计划取水管理,防止违规取水行为的发生,使水资源费的征收得到提升,也强化了取水户依法取水和节约用水的意识,是水资源现代化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对规模以上的取水户、取水量、取水许可等进行统计和管理,方便计算水资源的用量和管理缴费情况;有利于对水资源论证项目、评审、资质等实行统一管理。二是有利于对工业、农业、建筑等各行业的用水管理,及时了解其用水情况,实时对他们节约用水进行督促;及时了解各个水功能区域的水质、水量等基本情况,统一对其进行管理。三是有利于水资源的在线监测、水资源的远程调控,及时为调度水资源以及资源的合理配制提供科学依据。
3 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水资源监测设备落后
目前,用于水资源监测的设备还相对落后,工作开展困难,工作量大而且非常复杂,导致监测的精度不高,存在的误差大,工作效率也低。同时,设备落后,导致使用的人工多,管理难度大。
3.2 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完善
信息化建设涉及的范围广、跨度大,但是有关部门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常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管理和标准,导致一个系统可能要有各个项目分别来建设,增加了信息化建设的难度和复杂性,提升了维护费用,也对系统之间的关联性产生了影响。
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就是水资源信息的自动采集、图像的自动传输以及工程的自动化控制,但对信息采集没有统一的标准,所采集到的信息可靠性和精度会受到影响,达不到信息化管理的要求。高台县已经建立水资源基础库,地下水信息化管理已初具规模,但是对于地表水、雨水等数据的采集和监控还有待完善。
3.3 资源共享还有难度
水资源信息化管理需要解决有关水资源的业务数据、管理资料等在各个管理部门、管理者之间的资源共享问题。在信息化管理中,常存在资源分散互不衔接、劳动重复等问题,信息化的功能没有得到发挥。要实现资源共享,就要搭建水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将基层各单位掌握的信息纳入共享平台统一进行管理,建立科学的数据更新和交换机制,做到互通互联,数据同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唯一性。
3.4 缺乏复合型人才
要做好水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就需要有掌握信息技术和水资源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随着信息化的建设,水利部门引进了专业人才,也对在职人员进行了培训,培养了一批复合型人才,但是还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基层单位,对信息技术精通的人员少,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引进人才和加强员工培训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措施。
4 对策
4.1 完善水资源信息化平台建设
做好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就要建设覆盖全省的水资源的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水资源信息的采集和传输网络包括水土保持监测系统、水质监测评价系统、防汛指挥通讯系统等。县级信息站将各站点采集的信息经过汇总后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省级水资源信息中心将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后建立水资源数据库。省级水资源管理数据库要和市级、县级的水资源数据库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并能够实现信息的自动传输和交换,实现资源共享,减少建设成本。县级水资源服务平台可以利用数据库中的信息,更好的做好对用水户的服务。省级和市级水资源服务平台可以通过数据中心了解全省和全市的水资源状况,为做好各项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
4.2 建设复合型人才队伍
为了满足水资源信息管理需求,根据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建设一支专业技术强、业务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对在岗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或者外派一些业务骨干去科研院所再进修,提高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还可以从高校引进一些专业性强的大学生充实到基层队伍,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
4.3 完善水资源应用系统的建设
为了加强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甘肃省可以根据实际发展需求建立水资源规划设计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水资源服务系统、水情管理系统、防汛指挥系统、旱情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单位或个人可以根据需求更加方便的查询和了解各类信息。如旱情管理系统可以提供旱情查询和旱情分析服务,旱情查询方便人们了解旱情信息,旱情分析可以提供旱情信息处理、综合分析等,为旱情的监测、预测提供技术支持。
4.4 完善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水资源信息化建设要由省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各级地方政府要通力协作,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不要各自行动,以免造成工作的重复,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还降低了工作效率。水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从信息的采集、平台的建设到系统的维护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要有统一的标准,这样才可以使信息化建设更规范、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