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重茬栽培病虫综合防治技术
2020-12-18石秀萍郭智莉徐增祥
石秀萍,郭智莉,徐 咏,徐增祥
(1.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成都 双流 610218;2.成都市双流区农业农村局,成都 双流 610200; 3.西华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草莓在我区已种植30余年,是双流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对双流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草莓对生产田块有特定要求,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采摘草莓生产方式,导致草莓田块均为连年种植,无法实施轮作,造成病虫基数越来越高,使草莓定植后病虫为害严重,甚至发生大面积死苗,严重影响了草莓生产和草莓产业的发展。对此,双流黄龙溪百安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一套以异地育苗、高温闷棚为核心的草莓重茬栽培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现已成为了草莓生产上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1 异地育苗
1.1 苗床地的选择
选择近3年未种植草莓的适合草莓生长的田块作为育苗基地,减少草莓病虫基数。
1.2 苗床地病虫防治
威胁我区冬草莓生产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枯萎病和黄萎病,由于长期连作,其为害日益加重,是造成我区草莓苗期和本田大量死苗的最主要原因。
草莓炭疽病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南方草莓产区发生较为普遍。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匍匐茎抽生期)和定植初期,结果期很少发生。其主要危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托叶、花瓣、花萼和果实。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毛盘孢属草莓炭疽菌侵染所致,病菌侵染最适气温为28~32℃,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病菌。该病一年有两个发病高峰期,一是5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苗床地发生,二是8月下旬至9月下旬在本田发生。5月下旬后,当气温上升到25℃以上,草莓匍匐茎或近地面的幼嫩组织易受病菌侵染,7~9月间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传播蔓延迅速。特别是连续阴雨或阵雨2~5d或台风过后的草莓连作田、老残叶多、氮肥过量、植株幼嫩及通风透光差的苗地发病严重,可在短时期内造成毁灭性的损失。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生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在草莓连作地,给培育壮苗带来了严重障碍。
草莓枯萎病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初期仅心叶变黄绿或黄色,有的卷缩或呈波状产生畸形叶,致病株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衰弱,在3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畸形或变狭小硬化,且多发生在一侧。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后叶片枯黄,最后全株枯死。受害轻的病株症状有时会消失,而被害株的根冠部、叶柄、果梗维管束都变成褐色至黑褐色。根部变褐后纵剖镜检可见长的菌丝。轻病株结果减少,果实不能正常膨大,品质变劣和减产,匍匐茎明显减少。枯萎与黄萎近似,但枯萎心叶黄化,卷缩或畸形,且主要发生在高温期。
草莓黄萎病的发病盛期在育苗中后期、假植期和定植初期。病菌在寄主病残体内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或拟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或在病残体及混有病残体的堆肥中及种子内外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带菌土壤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病菌喜温暖潮湿环境,发病最适宜气候条件为25~28℃,相对湿度60%~85%。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借助带病母株、土壤、水源及农具等进行传播,从植株根部伤口或直接从幼根的表皮和根毛侵入,在植株维管束内繁殖,不断扩散到植株叶及根系,引起植株系统性发病,最后干枯死亡。此病危害性大,是顽固性土传病害。土壤通透性差,过干过湿、多年连作、氮肥过多或有线虫危害的地块易导致黄萎病的严重发生。针对草莓死苗问题,重点对炭疽病、枯萎病、黄萎病等严重导致死苗发生的病害进行防治。
主要用药:克菌丹300倍(杀菌)+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倍(地下害虫)喷透土壤,进行土壤消毒;定植后,用5%海岛素15mL+喷效8g对水15kg,间隔7d,连续喷施3次以上,提高草莓苗的抗逆性和促进草莓苗健壮生长;母苗定植成活后,根据田间病虫发生情况,以防治炭疽病、枯萎病、黄萎病为主的病虫害,主要用药为世高、凯润、百泰、建达、露娜森、咪鲜胺、溴菌腈、乙蒜素、诱抗剂等,按厂家推荐剂量选1个保护剂和1个治疗剂配合使用,每次使用不超过2种药剂,每种药剂使用不超过2次;用爱卡螨、尼索朗、金满枝、宝卓防治螨类;用吡虫啉、除虫菊酯等防治蚜虫。
2 高温闷棚
2.1 结合闷棚提高地力
在5月高温来临后开始将棚膜完全密闭,将棚内植株完全闷死后开始往棚内灌水,灌水时要灌透土壤。2~3d后待土表水分基本干后,把水稻种(常规稻即可)均匀撒施在棚内,用量2.5kg/667m2左右,播种初期注意保持土表湿润和棚里温度在20~25℃左右,以利稻种发芽。等水稻生长到6月底时(抽穗前)开始控制棚内土壤湿度,待土壤湿度控制到可以供操作机械进田操作后开始把水稻苗打碎在土里并深翻1次,然后每667m2撒施牛、羊粪1000~2000kg、油饼100kg,然后土表喷水保持土壤湿度在70%~80%。
2.2 高温闷棚
完成上述步骤后,将大棚膜完全密闭,开始闷棚发酵,保持棚内温度在60℃以上,持续时间15d以上。特别注意:闷棚期间内大棚膜必须密闭不透气,保持土壤湿度在70%~80%左右,以确保棚内高温。
3 定植前的土壤准备
3.1 土壤消毒
根据当地气候提前半月揭开棚膜开始做定植前的准备工作。起垄前先将枯草芽孢杆菌,中微量元素肥,按商品推荐用量均匀撒施入田。
3.2 起垄
棚两边按65cm放线起垄,起好后垄面宽度25cm,中间按90cm放线,起好后的垄底宽60~65cm,中间过道30~35cm(采摘园可适当宽一点),垄面宽35~40cm,垄高34cm。注意:起垄前先测量棚内宽度,按棚两边栽单株、中间栽双株原则,计算起垄数量再放线起垄。
3.3 化学除草
起垄后进行芽前除草工作,可用丁草胺300倍,二甲戊灵500倍,均匀喷雾垄面,喷雾是要求土表以下3~5cm充分湿润(有机栽培不能用此方法)。
3.4 完善水肥一体化设施
安装好喷滴管设施(定植初期保湿用喷灌,生长期施肥用滴管),如果栽裸根苗前期用喷灌保持垄面和叶片湿润,基质穴盘苗只用滴管即可,大棚上装好遮阳网(可根据定植时间先后轮换用,避免多余投资)。定植前1d用喷灌喷透土壤10~15cm深度,待表层土壤不沾手时即可定植。
4 定植前的苗子处理
定植前先检查草莓苗是否带病,然后剪掉多余老叶留3叶1心,定植前用阿维菌素浸泡1min,再用EN菌浸泡5min,然后开始定植。定植时按品种特性来规划间距,如红颜间距一般18~20cm(现在有做高产栽培的按15cm定植),认好方向弓背向外定植,定植时的深度按深不埋心,浅不露根的原则。定植时注意根部不能卷曲,根周围要用细土压严实,定植后浇透定根水。
5 定植后的管理
5.1 定植当天的措施
用海盛威1桶/0.2hm2+根腐清1套/667m2,随滴灌带滴入浇透,促进草莓苗尽快成活和健壮生长;用细炭停750倍+康凯2号15000倍+凯润1500倍,叶面喷施,保护伤口,防止感染。
5.2 定植后3d
用鑫尊1500倍+炭枯净750倍+酶解海藻1000倍,用喷雾器灌根,每667m2计划10桶水(按6000株/667m2计算);用百泰750倍+春雷霉素750倍+游离氨基酸1000倍,叶面喷雾,促进生根,防治细菌性根腐病和炭疽病等病害。
5.3 缓苗后用药方案
5.3.1 缓苗后到盖地膜前 健达1500倍+溴菌晴750倍+春雷霉素750倍+康凯2号1500倍(保护性药剂)。
速克灵500倍+乾运1500倍+瑞苗清2000倍。
翠贝2000倍+先健750倍+植物免疫蛋白750倍。
5%阿维菌素1500倍+隆施1500倍+金螨威1500倍。
翠泽1500倍+世高1500倍+花多壮750倍+植物免疫蛋白750倍。
拉斯满1500倍+3%啶虫脒750倍+健功1500倍。
5.3.2 地膜前 隆施1500倍+金满枝1500倍+尼索朗1000倍+丙环唑15000倍。
5.3.3 地膜后 爱卡螨3000倍+尼索朗1000倍+碧翠750倍+芸苔素1500倍。
凯泽1000倍+英腾1500倍+布加迪1500倍+巧力硼1500倍+植物免疫蛋白750倍。
放捕食螨,每6000株/9~12瓶(25000只)。
以后随时观察白粉病的情况,正常情况15d左右可以随叶面肥预防1次。
5.4 用肥管理
观察根系冒白后开始施肥:基质栽培EC开始给到0.4,以后随苗子的生长逐渐增加到0.8~1,给肥时考虑增加酶解海藻1~2kg/667m2(以后每月用1次),EM菌1kg/667m2。
花前(地膜前10d):磷酸二氢钾3kg/667m2,速溶硼100g/667m2,矿物源黄腐酸1kg/667m2。
第1个小青果倒果时:15-10-30复合肥2~3kg/667m2+矿物源黄腐酸1kg/667m2。
开花前后结合灰霉病喷施:康凯2号,硼肥提高坐果,前后各1次。
果实膨大期:叶面喷施果蔬钙,游离氨基酸,高钾叶面肥,增加果实货架期,提高果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