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眉山泡菜调味品企业出口现状分析

2020-12-18琪,罗璐,袁莎,刘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调味品泡菜园区

王 琪,罗 璐,袁 莎,刘 良

(1.四川省眉山市经济开发东区管委会,四川 眉山 620036;2.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农业农村局,四川 眉山 620000; 3.成都海关,四川 成都 610000)

1 园区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眉山素有“天下美食,味在眉山”的美誉。眉山泡菜与地道川菜一起,构成了极具四川特色的美食名片。据数据显示,2018年眉山市泡菜产值 171.6亿元,市场份额已占全国泡菜市场的1/3。近年来,随着川菜在海内外的广泛传播,眉山泡菜的接受度、认可度和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泡菜食品产业已经进入提速增效的关键期。

1.1 产业具备一定基础,但生产企业普遍小而弱,全面对外贸易格局尚未形成

园区现有食品企业26户,其中投产23户,在建3户。办理海关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书及备案企业有6户,占园区食品企业总量的23.1%;有出口实绩企业目前仅4户,占比为15.3%。2018年度,园区食品企业(含在建企业)产品出口国家/地区多达30多个,出口货值金额仅为231.55万美元。

1.2 种类齐全,产品众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较低

园区食品企业(含在建企业)涵盖泡菜、豆瓣、鸡精、火锅底料、复合调味料等种类,拥有上百个品种,产业体系较为齐整。生产泡菜的企业有14家,生产调味品的企业有15家,由于行业技术门槛较低,大多数企业产品差异不明显,同质化竞争严重。

1.3 区域品牌实力较强,缺乏“拳头型”企业品牌

园区企业受地域饮食习惯和口味差异、企业经营理念等因素制约,目前大部分企业产品分布主要以西南地区、东北地区为主,较为局限,要实现全国化、国际化的发展格局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1.4 外贸出口稳步增长,出口品类较为单一

近年来,园区部分企业(含在建企业)泡菜调味品出口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2018年产品出口货值金额已达231.55万美元。出口覆盖美国、荷兰、比利时、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加拿大等在内的30多个国家或地区。但是,出口品类的单一性严重制约了进一步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对外拓展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升。

2 国内外泡菜调味品市场发展趋势

尽管东西方在饮食习惯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产品品类及风味需求也存在着一定差异,但泡菜调味品食品作为佐菜主要子品类因其品类、口味众多,满足了不同口味的需求,长期以来深受全球消费者的喜爱。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泡菜及调味品营业额在2400亿美元左右,约占食品工业的10%,是典型的“小产品、大市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和对健康、营养、美味的进一步要求,国内外市场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2.1 从产业看,呈现出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的特点

国际泡菜调味品市场主要被综合型龙头企业占据,如联合利华、雀巢美极、亨氏等,年营业额分别在170亿美元、130亿美元、55亿美元左右。近年来,通过兼并重组,综合性泡菜调味品企业已经大举进入国内市场,如联合利华收购老蔡酱油,雀巢收购太太乐等。国内泡菜调味品企业目前也正在逐步走向集中,特别是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和行业本身竞争加剧,一些小企业受限于资金链、渠道、市场投入不足,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出现大面积倒闭;而一些具有一定规模,有自己主导产品,形成了区域品牌的企业,将会通过兼并重组获得新生。

2.2 从产品看,呈现出个性化、高端化发展的特点

泡菜调味品正从产品主义向用户主义转变,如园区某食品企业蔬菜制品2018年销售收入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100%,酸菜鱼调料、泡椒鸡调料等复合调味品2018年全年销售收入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50%(数据来源于调查)。这些复合调味品既适应了消费者不同口味的需求,也迎合了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模式。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实际产品原辅料的硬性需求,一些高质高价的产品应运而生,并迅速占领其应有的消费群体。

2.3 从消费看,呈现出健康消费、便捷消费的特点

随着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前很多传统泡菜调味品通过改良后兼顾了调味和佐餐的作用,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2.4 从地域看,呈现出东西方交叉融合、相互渗透的特点

东方泡菜调味品主要以传统发酵食品为主,如老坛子泡椒鸡调料、恒星豆瓣等;西方泡菜调味品美国以洋葱为主,欧洲以黑胡椒等香辛料为主,印度、泰国以咖喱等香辛料为主。近年来,随着西式快餐的流行和中餐馆在国外普及,国外的色拉酱、鹅肝酱等开始在中国市场流行,国内的泡菜、豆瓣酱、辣椒酱等也纷纷走出国门,走上外国家庭的餐桌。

3 园区泡菜调味品出口面临的问题

3.1 创新研发略显不足

从市场规律来看,泡菜食品行业需求是非线性、扁平化需求。针对这一特点,同类型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通过除菌、保鲜等传统工艺改良,不断推出适应海内外市场的新产品。据数据显示,园区过去3年仅3户企业在创新研发方面有所突破,其他企业在科技创新研发方面的投入和产出严重不足。若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园区泡菜食品企业必须加强基础研发能力建设。

3.2 产品附加值明显偏低

园区食品企业产品大多属于低附加值产品,主要供应家庭消费和餐饮消费,消费频次低,属于慢消费产品。相对而言,消费频次和消费便捷性更强的产品(如老干妈等)更容易获得年轻消费者、出国境游客和海外华人的喜爱。

3.3 标准修订十分滞后

近年来,国外市场产品标准日渐苛刻,对园区泡菜出口造成严重影响。继2006年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实施以后,欧盟继续加大对我国各类出口产品的检测,不仅增加了检测项目,还提高了检测标准。同时,随着泡菜食品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产品进入市场,原标准体系涵盖范围不够全面,部分产品仍存在无标可依的现象。

3.4 市场开拓能力亟待提高

目前园区具有出关手续的企业共6户,有出口实绩的仅4户。企业国际贸易人才缺乏,国外市场开拓面临瓶颈,大部分优质产品只能依靠第三方间接出口。随着企业原料收购成本、物流成本、检测成本和融资成本等逐年增加,人才和市场缺失、生产和市场脱节等问题日益突显,加之国际市场信息不对称,致使泡菜食品出口竞争力严重不足。

4 园区食品企业未来规划及发展方向

4.1 标准化生产

着力研究制定行业生产新标准,纳入国家产业标准体系。

4.2 专业化开发

从加工、销售到农旅融合等,借脑借智,加大开发力度,强化研发创新,提升各环节技术含量,掌握产业核心价值。

4.3 市场化营销

深入研究国内、国际市场,利用“互联网+”、现代物流配送模式,创新思路和营销模式,向世界讲好眉山“泡菜故事”。

4.4 品牌化培育

从品牌化战略出发,发掘园区泡菜产业独特优势,明确品牌培育重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地域特点的产业品牌,扩大企业品牌知名度。

4.5 创新化支撑

抓住现代产业发展创新、高端、集群、绿色、智能的方向,建立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结合智慧农业和智能制造的发展,提高泡菜从种植、加工、储运、销售全产业链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有效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4.6 集群化发展

强化企业抱团发展意识,善于站在巨人肩膀上攀登,加强与产业链各环节知名品牌企业合作,培育泡菜全产业链,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4.7 农旅化推进

深入挖掘泡菜文化内涵,发展节会经济,与旅游文化、大健康产业相结合,延伸泡菜产业链,增强园区泡菜产业的国际国内影响力。

5 促进园区泡菜调味品出口建议

5.1 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加大市场局、卫健委、商务、海关、农业农村等多部门职能作用,上通下达,外联内引,形成协调联动机制,推进泡菜食品质量提升。督促泡菜食品企业切实夯实质量基础,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加大对企业国内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培训,不断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

5.2 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坚持“扶优扶强”原则,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支持龙头和优势企业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盘活资本存量,整合资源要素,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用好用活供给侧改革措施,对经济发展贡献率大、创汇率高、解决就业力度大的企业,在专项资金、税收、用地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组织泡菜生产企业开展国际文化交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市场拓展活动,探索建立海内外推介中心,不断提高国际国内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5.3 积极培育国际品牌

按照“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园区支持、专业运作”的原则,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园区需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对被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企业等泡菜食品企业给予奖励,对申报四川名牌、天府质量奖、中国质量奖的企业给予指导、帮扶和倾斜,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

5.4 引导开展技术创新

出台政策激励企业加强科技投入,推动产品改善和服务供给,实现供给与消费的精准对接,切实满足消费需求;积极搭建并充分利用产、学、研、销合作平台,构建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泡菜食品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5.5 鼓励制定符合需求的行业标准

围绕饮食文化和地域特色,大力推动园区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加强产前、产中、产后配套齐全的标准体系和电子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符合出口需求的泡菜食品标准体系。以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和知名品牌标准为参照,树立标杆,找准差距,鼓励外向企业突破技术壁垒,进入国际市场。

5.6 构建方便快捷的通关机制

加强与地方海关等部门的合作,开展出口政策措施研究,创新服务模式,主动服务外贸新业态发展。

猜你喜欢

调味品泡菜园区
两类调味品需要冷藏
中国国际调味品展览会CFE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雪花泡菜
调味品如何储存有讲究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我只是想吃一碗泡菜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未来三年中国调味品市场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