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病绿色防治技术
2020-12-18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刘国琴
文/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刘国琴
辣椒疫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在高湿环境下能迅速危害并蔓延,在田间湿度大时发病较重,发生周期短,流行速度快,严重威胁辣椒生产。
一、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和茎,特别是茎基部最易发生。该病从叶部开始染病,从叶边缘开始,产生暗绿色病斑,叶片软腐脱落;茎染病茎秆节间处或根基部呈黑褐色腐烂状,引起软腐或茎枝倒折,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白霉;花蕾被害迅速变褐脱落;果实发病,多从蒂部或果缝处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很快扩展至整个果实,呈灰绿色,果肉软腐,病果失水干缩挂在枝上呈暗褐色僵果。辣椒疫病对产量、品质影响极大,严重时减产50%以上。
二、病原菌
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引起的,分枝孢子囊顶生,近球形至不规则形,有明显的乳突,孢子囊成熟后脱落,并带有长的包囊梗,在水中极易释放出游动孢子。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 ~30℃,最高生长温度为36.5℃。
三、病原菌来源
1.种子带菌。带菌种子是辣椒疫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之一。土壤中的病原菌,可通过雨水飞溅到果实上,引起果实种子带菌;也可通过茎基部传播到植株上,再通过维管束传播到果实的种子上,导致种子带菌。带菌种子调运,引起辣椒疫病的发生。
2.土壤带菌。病原菌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长时间存活,当土壤中的温湿度条件适宜时,便可萌发进行侵染。
3.苗子调运。带病幼苗远距离调运是无病地区的主要初侵染来源之一。
四、传播途径
1.雨水和灌溉水传播。土壤中的病原菌以及病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都可以借雨水飞溅到底部的叶片而传播到其他辣椒植株上。土壤中的病原菌也可随灌溉水在田间进行传播。
2.气流传播。发病植株上的孢子囊可随气流在田间进行传播。
3. 农事操作传播。农事操作人员在发病田块行走后携带病残体、病土以及发病植株上的孢子囊,传播到本田块或其他田块。用于翻地等的一些农机具也可以传播病原菌。
五、绿色防控技术
辣椒疫霉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能够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长期存活。辣椒根腐型疫病发生迅猛,发病后再使用药剂防治收效甚微,所以防治重点应放在早期预防上。
1.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抗、耐病的高产品种;通过使用抗病砧木能够有效地降低辣椒疫病的发病程度。
2.种子处理。选用高质量的种子,暴晒后浸入55℃温水中,并不断搅拌,当水温下降至25℃时停止搅拌,搓掉种皮上的黏液,浸泡8 ~12 小时。种子吸足水后,再用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浸种5 分钟,然后将种子捞出洗净后用干净的湿毛巾包裹催芽,也可直接育苗。
3.定植后预防。定植后浇缓苗水7 天后,可用3%甲霜·噁霉灵水剂600~800倍液,或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1000 倍液喷淋结合灌根预防。
4.加强田间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培育健壮植株;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高垄深沟覆膜栽培,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杜绝大水漫灌,合理密植,加强通风排湿,控制田间湿度;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减少初侵染源,也可以在夏季休棚期进行高温消毒,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可以与玉米、大蒜等作物进行轮作或间作。
5.发病后管理。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集中销毁或深埋。然后用生石灰处理病株周围的土壤,同时对病株周围的其他植株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或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1000 倍液植株喷淋结合灌根。浇水时应避免从病区向无病区进行,应分别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