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策略

2020-12-17赵江虹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1期
关键词:节奏感小学音乐培养策略

赵江虹

摘 要: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节奏的乐趣,让学生产生求知欲;让学生享受节奏的美妙,辨识更多的节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实行多样化教学,让学生充分感知音乐节奏。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感;培养策略

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捕捉和把握是一个基本的能力。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节奏感,这对提高学生的乐感和音乐水平都是有积极作用的。不过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差,经验阅历不足,对于节奏的理解可能会比较肤浅和不准确。因此,我们在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感培养方面还需要多做创新尝试。

一、感知节奏的乐趣,让学生产生求知欲

进行音乐教学,我们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寓教于乐是适用于各个科目的黄金法则。这是因为学生年龄小,对学习的重要性没有清醒的认识,自律性差。这种性格心态决定了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学生的学习觉悟,而是要靠趣味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积极配合开展课堂学习活动。具体到节奏感的培养来讲,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节奏的乐趣,愿意去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活动。

比如课堂上让学生去感知鼓点敲击的节奏。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了一段敲击鼓点的视频资料,用类似口技这种技巧,通过口唇的发音来模仿鼓点的声音: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然后老师让学生去对照视频分辨老师学得像不像,也就是看学生辨别节奏的能力怎么样。根据学生的回应,老师继续带领学生一起去跟着视频捕捉它的鼓点节奏,并在黑板上画出节奏的分布。为了节省时间,老师可以直接用画点号、画竖线的方式来对其节奏进行把握。在这个过程中,乐趣点在于老师要去模拟敲鼓的声响,学生也可以参与进来进行模拟。由于老师和学生的水平不一样,模拟过程中难免出现口误或者发生其他有趣的小插曲,或者因为跟不上节奏导致发音不准确,闹“小笑话”等等,这就是趣味的产生,也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享受节奏的美妙,让学生辨识更多的节奏

根据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其实也和学习语文、英语的原理差不多,都需要学生多听、多看、多想才能形成樂感。所以,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去感知更多的音乐或者节奏,从而摸索节奏的规律,感受节奏的乐趣。

以往的教学中,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老师即便想要让学生感知到更多的节奏也做不到。但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来实现这一点。目前国内外网站上都有许多专业的教学视频,更有来自专业音乐制作人、音乐公司或者音乐院校的作品分享。老师只需要关注一些微信公众号或者微信群、公司网站等,即可下载大量的素材资料进行展示。比如火车运行的声音,远洋轮船的鸣笛,虫鸣鸟叫的声音,又或者风声、雨声、冰雹声、雷电声,还有国内外经典音乐作品及其片段,或者网友改编DJ音乐、搞笑视频音频等,都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

考虑到小学生的学科水平较低,认知能力较差,我们在资料的选择方面当然以简单为主,但同时也要注重资料本身的趣味性。比如一段带有趣味图文内容的音乐肯定比单纯的音频文件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基于有质量的资料素材去进行节奏感方面的培训,通过多听、多看、多交流、多体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节奏在我们生活中的表现,领悟节奏感在音乐中的作用及其带来的情绪体验,这对提高学生的节奏感是有积极作用的。

三、开放课堂氛围,实行多样教学,感知音乐节奏

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形成了固定思维,过分强调课堂纪律的严肃性,但却忘记了音乐课本身就不适合坐得端端正正地去感受。音乐本身的美感就会让人心情愉悦,甚至情不自禁地产生肢体的摇摆,出现点头、敲击桌面、抖腿点脚等情况。如果老师强制要求课堂秩序的严肃,那就形成了一种限制,反而不利于节奏感的培养。

故此,我们主张教学氛围的宽松化、趣味化。比如在带领学生感受音乐节奏的时候,老师并没有让学生正襟危坐,而是抽选三名同学上台,分别根据音乐节奏去打节拍。如果节拍打得对,可以获得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节奏达人”的称号。如果节拍打得不好也没关系,学生可以获得一次求助的机会,也就是可以随机点选一名其他的同学上来代替自己。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不会处罚学生,而是创造机会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则能够在活动中获得自尊心和荣誉感的满足,对活动产生更强的兴趣和自信。

再比如找一些有报名参加音乐辅导班或者舞蹈兴趣班的同学上台,然后让同学根据老师提供的音乐节奏去做动作,自由地跳舞等等。这样的活动对接受过一些培训的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能很好地带动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节奏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和肢体动作的协调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老师还会特意准备一些器材器具给学生用来伴奏,比如一些竹板、木块、小铃铛、口琴、哨子等。通过实际操作演练,锻炼学生对节奏的把握以及相互间的配合能力。相比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单方面的沟通,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显然更有效,值得教育工作者多做尝试。

音乐老师要多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着眼,以小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节奏感的培养,以保证学生能够对节奏有一个精准的把握。相信随着小学生节奏感的提高,其音乐学科素养也会有一个可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堃.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J].通俗歌曲,2015(24).

[2]杨美英.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阅读,2017(9).

[3]袁芳,王卓.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J].音乐时空,2015(12).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节奏感小学音乐培养策略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