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探讨
2020-12-17何建国
摘 要:素质教育视角下,初中生爱国主义教育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以及具体学科教学中的主体,其需要在具体工作中有效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学生爱国情操的培养等作为基本工作内容与目标。但班主任工作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与一般学科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存在很大差异。多种因素影响和作用下,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中甚至存在一些具体问题。文章将对系列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更为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策略。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爱国主义教育
得益于初中阶段教育理念的越发成熟,以及系列创新教学法的应用,教学质量较之以往有了一定程度提升。但德育教育框架下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非学科教学的教育状况并不理想。初中班主任作为十分特殊的教育教学主体,其应当成为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主体,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具有重要意义。但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并不简单是不争事实,在渗透进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具体问题。鉴于此,探寻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策略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 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概述
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积极影响和价值不仅体现在“教”的层面,同时也体现在“学”的层面。有效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较大程度上丰富初中阶段学生教育的内涵,同时为班主任工作具体开展指明新的方向。不仅如此,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对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塑造,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等也有很大帮助。但也要看到,无论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渗透,还是渗透价值的凸显都不简单,系列难点性因素的制约性影响不容小觑。此外,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和作用下,班主任工作中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层面往往会出现一些具体问题,相关问题客观存在且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时,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状况便会处于较差的状态之中。对于初中学校以及班主任教师而言,其也应当对新时期班主任工作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事宜进行充分思考。
二、 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
(一)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受重视程度不足
虽然爱国主语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实际上看,爱国主语教育渗透的受重视程度依然较低是不争事实,绝大多数初中学校内更加缺乏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站在大多数初中班主任的角度看,班主任教师不仅要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同时也要承担着具体学科教学的责任,部分班主任甚至负责或参与相应的教学科研项目。这一状态下,部分班主任教师的时间与精力会变得十分有限,其也很难给予工作中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足够重视。此外,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往往需要学校的有效引导,教师的积极尝试,但应试教育理念是现阶段学生教育与学科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指导性理念,在这一理念影响下,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事宜很容易被忽视。一旦学校与班主任思想意识上并不关注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班主任工作中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状况便很难改观。
(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形式相对单一
可以对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产生影响的因素十分多样,其中,爱国主语教育渗透形式,及所选择渗透方法的影响最为直接。其不仅会直接影响渗透进程,同时也会对相应的渗透成效取得产生很大影响。大部分班主任更多将班级日常管理作为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主要途径,将纪律管理与班级文化建设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具体途径较为可取。但从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价值发挥的角度看,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形式相对单一,大多数班主任教师缺乏工作中创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意识和实际能力时,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很容易成为简单而机械的重复。久而久之,爱国主语教育渗透的功能性便会进一步弱化,想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升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都会带有很大困难。
(三)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过于陈旧
初中班主任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中必然涉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明确,所谓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也是相应内容的渗透。当前,初中班主任在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中对相应内容的丰富事宜并未给予足够关注,相应内容过于陈旧也是不争事实。单纯地强调要爱国,但对爱国的内涵并未进行有效解读,对爱国的表现并未进行系统阐释时,爱国主义教育的机械性与盲目性会大为提升。更为严重的是,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过于陈旧时,很多学生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与引导便会丧失兴趣。虽然教师在努力从多个角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但依然无法较好引起学生共鸣。久而久之,班主任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上的积极性会明显受挫,从这一层面看,相应内容较为陈旧也是现阶段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中的具体问题。
(四)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时机选择不当
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进程中,渗透时机选择不当的问题也十分显著,这也导致相应渗透尝试很难与班主任工作体系中的具体工作内容有效联系在一起。班级日常管理中较为突兀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尝试或引导并不可取,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反而会导致常规的班级管理活动在开展上显得不伦不类。在班主任所负责学科的教学活动开展中,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也注重具体时机的把握。无法选取有效的渗透点与渗透实际进行相应渗透尝试时,爱国主义教育很可能有利于班主任的工作体系之外,想要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并将爱国者主义教育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也会带有更大难度。绝大多数班主任所掌握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经验较少,这也使得渗透时机选择不当成了一个十分明显的问题表现。
三、 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具体策略
(一)给予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足够关注的同时做好相应规划
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事宜需要得到更多关注,学校层面需要进行有效引导,班主任教师则要结合实际,做好工作中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相关规划。例如,班主任负责语文学科教学时,其可以通过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爱国主义口号创设作为基本的渗透途径。与此同时,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专项教学活动种,如何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相关阅读材料的提供,相关写作题目的创设,相关口语交际主题的明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等也需要被有效明确。通过在日常管理及所负责学科教学活动开展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规划、尝试,相应渗透性活动在开展上的方向性与目的性能够得到有效明确,班主任在进行相应渗透尝试时也能掌握更多主動权。为此,给予足够关注的同时做好相应规划是爱国主义教育是能够在相应工作开展中有效渗透的重要前提。
(二)依托主题班会等活动多元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形式
依托主题班会等活动多元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形式也十分重要,这不仅可以为班主任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有助于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价值的更好发挥。单纯地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带有一定局限性,且往往会加大教师在相应渗透中的实际压力。为此,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性活动,在主题班会中进行专项的爱国主义教育与引导十分可取。例如,教师可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一主题班会,通过在班会中进行保卫国家利益相关先进人物、事迹的展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在班会中进行主题发言,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相关思考。主题式班会,校外专项实践活动,班级内有奖征文等都可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渗透形式,渗透形式越发多元的情形下,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也能取得更为良好的成效。
(三)联系教学实际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初中班主任在工作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时,其不仅要关注于渗透形式的有效多元,同时也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有效丰富。其中,联系学生年龄、认知、生活以及在学科教学等实际状况丰富相应内容十分可取。例如,很多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思想并不了解,这一情形下,班主任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一些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理论知识,基于班级日常管理中的互动,以及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加深学生群体对爱国主义理论与思想的认识程度。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负责的学科教学中,学科内容或多或少均与爱国主义教育之间具有一定联系。为此,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科教学中的内容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并有针对性的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例如,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近现代屈辱史等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效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也有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更好渗透。
(四)结合社会热点事件把握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时机
为了更为有效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初中班主任应当更为精准的把握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时机,在有限的教育教学时间中,将爱国主义教育的效率提升到更高水平。例如,班主任可以将一些社会热点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渗透,并围绕着相应热点事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国家认同感等。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很多先进人物,教师可以结合伟大医务工作者的先進事迹,以及国家在疫情期间进行的种种努力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联系社会热点事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代入感,学生大多也可以更好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知识讲解之中,这自然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价值的凸显。
四、 结语
初中学校应当引导班主任老师在本职工作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尝试,对于各年级、班级的班主任老师而言,其应当更为系统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规划,切实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整体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班主任应当系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状况的审视与分析,通过及时发现和解决相应问题等方式,扫清具体障碍,积累更为丰富的经验,借此持续调整与优化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事宜。
参考文献:
[1]颜志华.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4):84.
[2]赖贵颖.谈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六),2019.
[3]许丹虹.传承节日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J].教书育人,2018(7):71-72.
[4]孙银光.爱国主义教育的逻辑层次性及实践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8(3):89-95.
作者简介:
何建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