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是海洋

2020-12-17徐婧

考试周刊 2020年97期
关键词:积累观察作文教学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是根本原因。文章浅谈如何收集素材,指导学生将眼光投向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观察;积累;以情感人

一、 引言

在语文课上,一听说要写作文,几乎全体的学生都是先大惊失色,再接着就是唉声叹气,一脸无奈。开始动笔写作的时候,个个愁眉苦脸,有的人甚至半天憋不出几个字。我想这样的情景语文老师并不陌生。

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反映”,我们生活中也不能离开写作,它是表情达意的需要。但如今,写作文是学生的难题,作文教学更是老师的难题。学生怎样写好作文?怎样教好学生写作文?这是很多老师在思考的问题。在我看来,对学生而言,写作有三个困难:第一,文章结构布局难。第二,作文材料收集处理难。第三,语言组织难。我认为素材的收集和选择是首要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生活入手,学会把生活的琐事转化为流畅的文字。

二、 走近生活,用心观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教学中我发现,往往一个题目布置下去,学生不约而同地叫道:“写什么啊?”这是一个关键所在。按理说,现在信息源源不断,我们有很多渠道去接收信息,无论是大事还是小情,我们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能知道。学生面对如此多彩的大千世界,为什么还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的学生每天都是两点一线,环境简单,再加上学生对周围的事缺乏关注,极少有思考和感悟。所以积累不到什么素材。因此不管写什么文章,写什么都要思考很久,没动笔之前就已先怯了三分,产生了恐惧心理。

要消除这样的心理,必须使他们认识到作文不是写多轰动的事件,多深奥的道理,而是写出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感,于细微处见真情。

所以说现实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进而理解生活、表达生活。观察是基础,观察的过程实际上是深入生活的过程,也是获得经验的过程。要去观察社会,及时地了解社会上一些重大的事件,关注人们的观点看法,同时自己也应有所感悟,为自己的作文收集素材,这对一个初中生来说是完全能做到的。不过,作为学生,更多地还是要留心校园、家庭、班级等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虽然我们的生活普通平凡,环境也很简单,但是这其中仍然有不少动人之处。同学之间的互助鼓励,老师的关心指导,家长的照顾安慰,都是我们生活中的闪光点,捕捉到这些亮点,写作的素材自然就丰富了。比如有位同学在作文中写到班上有位同学其貌不扬,自己平时也有点轻视他,但是有一天他发现这位同学每天来班上都比较早,主动帮助大家把架在桌上的椅子拿下来,而从来没有人知道,他一直在默默的奉献,这位同学自己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小作者因此觉得自己很惭愧,比起同学来,自己只会以貌取人,自己享受着他人的服务,不仅不知感谢,还轻视帮助自己的人,相比之下就显得有点渺小。这篇作文写的就是一件小事,但是小作者善于观察和感悟,捕捉到了生活中的动人之处,写出了一篇佳作。这样的观察才够深入,才能更易有发现,有体会。除此之外,也应观察自然,不但要探访大山名川的伟岸广远,也要走进田园乡村的平凡宁静。用心体会那盎然春意,热情夏日,多彩金秋,纯白冬季……在自然中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提升素养。一旦用心,就会发现一株小草,一朵小花都蕴含着一个世界。有的学生从一棵树的身上体会到了坚强,有的学生从一株花的绽放中领会到不要在乎外界环境,努力做自己的道理。用心观察,万事万物皆有可写之面,不愁“无米”。

在生活中发现了丰富的素材,学生就不会在写作之初就输在气势上。

三、 贴近生活,积累素材

寻找到素材,还要让他们能在生活中积累素材。艺术来源于生活,写作亦是如此。陶行知表示:“组合物是生命的一部分,它不能與生命分开。”写作与生活密不可分,写作的灵感自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如果离开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恐怕没有人能写出佳作。许多知名的作家都是历其境,经其事,才写出了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作品。但是人的记忆有限,不可能把每件事都牢牢地记在脑海里,我们要随时记录,及时储备。

想把素材积累下来,就要辅之以记日记的方法。把每周发生的事情及时地记录下来,不需要特别的有文采,或者写太多字数。而是为自己准备一个“储备库”,把材料积累下来,等到要写作文的时候,就能检索出能为自己所用的素材,而不会出现没有东西可用,没有事例可写的状况。这样坚持下去,积累的素材也很可观了。除了积累写作的素材之外,还要积累词句。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搜索整理古诗名句,名家名篇的精彩片断,或者把自己无意中看到的好词佳句记录下来。每周做一定量的摘抄,用以增添词汇,丰富语言,这样在写作时,驾驭词汇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学生中优秀的文章也可以定期张贴在墙上,一方面增加作文能力强的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优秀的范文。这些平时的积累为日后提高写作能力埋下了伏笔。

我曾经在改考试作文的时候看到一篇佳作。一位学生写自己觉得父亲关门有点不同,仔细观察发现,父亲关门从来没有声音,这才更深切地感受到父亲的良苦用心,为了不打扰自己,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我想这件事情肯定在这位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一直储存在那里,需要的时候就可以立即拿出来,可见仅仅观察还不够,好素材一定要用心地去积累。将收集到的“米”积攒起来,才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四、 亲近生活,以情感人

接近生命,生活将继续进入文章。但仅是反映生活中的事件,是远远不够的。一篇成功的作文应该蕴含有真情实感,应该能以情感人,真情在作文中渗透,作文在真情中升华。

有一位学生期末考试作文得到了27分的高分(满分30),我请她在课堂上读读自己的文章。我还清晰地记得考试作文的题目叫《那树》,她写道:她家的门口有一棵树,小时候爷爷告诉她这是一棵“秘密树”,可以把自己的秘密告诉这棵树,树为了储存更多的秘密,会不断地长大,人把不开心的秘密倾诉出去,人也会慢慢地长大。就这样,她在树和爷爷的陪伴下不断地长大,随着时间的流逝,树茁壮了,但爷爷也日渐衰老了,变得认不出她,最后母亲告诉尚懵懂的她,爷爷去了很远的地方旅行。读到一半时候,这位同学已经泣不成声,我请别的同学帮她读完。听完之后,班上很多同学都流下了眼泪,我也红了眼眶。其实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朴素,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结构上也没有太多技巧,主旨也很常见,就是将树与爷爷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爷爷的思念。但是获得了高分,也打动了班上的同学和老师,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篇文章里,包含了深厚而真挚的感情,这位学生确实是在用自己的真心真情在写文章,把自己的思念真诚地诉诸笔端。这种朴实而真挚的情感,往往是最能打动人的,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反观其他为数不少的学生,他们仅仅是记录事件者而已,自己只是一个讲故事的旁观者,文中没有任何情感因素,有的甚至写的是虚构编造的事情。这样的文章里没有鲜活的生命,没有真实的情感,读起来自然索然无味,有的一眼就让人看出是虚假的,更别说打动人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须使学生明白在丰富的生活中,在多彩的大千世界中,仅仅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远远不够,还要用一颗敏锐善感的心去感受生活。看到别人的笑容,听到一句“谢谢”,不要漫不经心,这里其实包含了别人对你的友善,对你的感謝;遇到了挫折,不要失望沮丧,而是把它看做是一种锻炼,一次磨砺,是生活给你的馈赠;当收获成功,不要洋洋得意,而是把它看做一种激励,一次机会,是生活给你的奖励。在生活中细细品味,你会明白很多,对每一件事多思考一点,对每一个人多关注一点,你会有更深入地了解,更深刻地体会,更深沉地感悟。告诉学生并教会学生,要将自己看到的“物”转化为“意”,进而再将“意”转化为“文”。

“一切都有自己的教训,一个人的感情就是一篇文章。”逐渐让学生学会品味,学会感动,体验艰辛,感受喜悦。对美好的事物充满激情,对丑陋现象的鞭打感到愤怒,在劳动中收获幸福,在父母的眼中阅读爱,在与鲜花和树木的对话中释放梦想。最关键的是,必须要使学生明白文章是“以手写心”,一切文字必须出自真实,辞藻、技巧只是文章的辅助,真情实感才是文章的核心,才是文章的魂。没有魂,再华丽的外表也只是徒劳。

叶圣陶的老先生说:“生活就像一个喷泉,文章就像一条小溪,源头充满而不疲惫,溪水自然流淌。”教育工作者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就是教育。”可见,作文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给作文提供了源头活水,作文为生活提供展现的舞台。写作活动是生活的一部分。写作就是生活。与此同时,生活又是作文之本。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努力让生活走近作文,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在生活的海洋中遨游,放飞自己的心灵。让学生不再怕写作文,教师不再怕教作文,使作文在生活这片沃土发芽、开花、结果。

当然,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将从生活中得到的情感灌注到文章中,这几点只是写好作文所需要的一小部分而已。除了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灵感,积累素材之外,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如何描写,如何构思,如何立意,这些都是我们语文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指导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摸索着前进。但是只要教师付出努力,学生多少都会有收获,我们的辛苦也有了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作者简介:

徐婧,江苏省南京市,南京民办求真中学。

猜你喜欢

积累观察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