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2020-12-17韦照祥
韦照祥
摘 要:小学教学中,语文是基础性学科,学生可以从中学习一些语文知识,同时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学好语文学科,也是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其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以及交流的能力。基于此,首先阐述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论述了新课程标准下保证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一、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活泼好动是其主要特点。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营建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相应情境中体会语文知识,学习相关语文技巧,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达成教学目标。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对语文教材深度挖掘,以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延伸[1]。新课标中明确表明: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从学生充满兴趣的活动入手,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二、充分发掘学生潜力,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倾情投入到学习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中获取更多语文学习技能,以拓宽自身语文知识面,推动学生的综合成长。伴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要做出相应改进,以与新时代的教育特征相契合。作为教师要使自身的主导作用得以真正发挥,力争提升语文教学水平[2]。例如,教师在讲解《陶罐和铁罐》一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可以顺畅地并带有感情地对文章进行朗读,利用自学或是互助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对文章中的陌生词汇加以掌握。从陶罐与铁罐的对话内容以及对话中的神态,学生可以发现铁罐的傲慢与陶罐的谦逊,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了解到要学习他人的长处,直面自身短处。学生通过对文章的自主阅读,掌握了文章所传达的含义。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说:“性格温和、谦逊的陶罐遇到了无理而又傲慢的铁罐。同学们可以和同桌之间展开对话,一人饰演陶罐,一人饰演铁罐,认真体会文章内容。”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以锻炼他们的表现力。
三、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式
要想保证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秉持“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面对所有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采用差异性的培养策略,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取得良好进步。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创设层次化的课堂教学内容,以满足各种水平学生的基本需要,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教师应该不断探求与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3]。例如,针对那些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他们一些拓展性训练,对他们加以鼓励,让其勇于探索与创新,学习相关语文知识,从而实现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针对那些语文能力相对偏差的学生,教师不可以放任不管,需要给予他们适当关爱,辅导他们学习相应的语文知识,保证他们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提升他们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度,从而主动加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提升自身语文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宽学生的视野
现如今,多媒体技术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教育事业也不例外。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这样课堂教学会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得到有效激发,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制作相应课件,形成對教学过程的简化,提升教学质量,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让学生的视域变得更加宽广,以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例如,在讲解《颐和园》一课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应的课件,向学生呈现颐和园中一些美好的景观,以形成对学生强烈的吸引,之后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是否参观过颐和园。可能有的学生没有去过,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在假期中观赏过颐和园,这时教师便可以让那些去过颐和园的学生讲述一下自身的体会。然后教师可以顺利导入该节需要讲解的内容,向学生介绍颐和园,深化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较为舒缓的音乐,使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阅读文章,理清作者观赏的顺序,思索作者是如何描写各处景观的。
小学语文教学的有序开展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其具体开展中必然存在一些困难,在这些困难面前,教师需要秉持“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攻坚克难,创新教学方式。只有不断做出改进,勇于创新,才能有力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丁淑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51.
[2]唐美文.新课改下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观察,2019,8(17):103,111.
[3]谭红.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2):142.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