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例2型双侧听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诊疗
2020-12-17杨昌立涂国龙
杨昌立,涂国龙,夏 鹰
(1.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海南 五指山 572299;2.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 神经外科, 海南 海口 570208)
2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2,NF2)双侧听神经瘤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由于常染色体22q12.2缺失所致,NF2有家族史者约占50%,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以双侧听神经瘤为其典型类型。NF2患者多在儿童时期或青少年时期发病, 病情进展迅速,最初表现为一侧听力障碍,最
终双侧听力丧失,如果不治疗,患者多数在20岁之前死亡。但因其发病率低,导致临床诊断率不高。因此提高对2型神经纤维瘤病的认识,选择合理有效的检查方法,尽早发现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预后及生活十分重要。
1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选取并分析2012—2017年在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4例NF2型双侧听神经瘤患者的资料。纳入标准:1)与NF2诊断标准相符合;2)经手术治疗、病理切片或影像学资料证明的NF2。排除标准:1)诊断或手术治疗后复发的患者;2)病理资料或影像学资料不完全者。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听力保留、面神经功能以及治疗结果。
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都依据术前MRI平扫+增强、术后MRI资料、病理资料来证实诊断。所有患者的手术均由同一手术者完成。2012—2017年,共诊断5例NF2型双侧听神经瘤患者,其中1例因为影像学或病理资料不全被剔除,本文对余下的4名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NF2最常见的表现型是双侧听神经瘤,但双侧听神经瘤大小和生长速度并不一致,肿瘤的大小与听力情况也不完全对应。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单侧或双侧进行性加重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可伴有耳鸣、眩晕或平衡障碍。皮肤和脊髓肿瘤及眼部症状也常见,眼部表现为弱视、斜视和白内障。
2.1 一般资料
4例NF2双侧听神经瘤患者的基本资料(表1)。
表1 4例NF2双侧听神经瘤患者基本资料Table 1 Basic data of 4 patients with NF2 bilateral acoustic neuroma
诊断的平均年龄为28岁(13~42岁)。男女比例为1∶1。在4例患者中,有家族史者2例;3例患者于背部、下腹部和大腿内侧出现典型的牛奶咖啡斑,2例患者出现皮下结节。在4例患者中观察到治疗前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评分Ⅲ级3人,Ⅳ级1人。初始听力保留C级3人,D级1人。双侧听神经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听力下降、耳鸣、头痛和肢体肌力下降,其最初的面神经功能和听力保留情况较差。
2.2 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
4例患者均接受 MRI 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患者表现为双侧听神经瘤合并颅内及椎管内多发肿瘤,其中1例合并颅内多发脑膜瘤,为大脑镰旁脑膜瘤、小脑脑桥三角脑膜瘤、斜坡脑膜瘤,呈略长T1、略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性明显强化,呈类圆形,有脑膜尾征;1例合并椎管内脊髓外硬脊膜下多发脊膜瘤,平扫表现为略长T1、略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性明显强化,边界清晰。余下两例均表现为双侧听神经瘤、上矢状窦脑膜瘤、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及视神经脑膜瘤,MRI平扫呈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增强扫描为均匀强化。4例患者光镜下均有明显细胞致密区和松散区,呈紧密平行排列栅栏状瘤细胞。免疫组化:S-100(+)。
典型病例:
病例1:女,30岁,术前示双侧桥小脑区占位(图1A),第一次手术切除右侧病变(图1B),以及术后两年随访观察,左侧肿瘤增大(图1C),第二次术后复查MRI示左侧肿瘤已切除(图1D)。病理学资料:光镜下见短梭型细胞排列呈束状、旋涡状生长,异型性不明显,部分区域稀疏、部分区域致密。免疫组化:S-100(+),vimentin(+),GFAP(-),CK(-),EMA(-),Ki-67<1%。
A.before the first surgery; B.after the first surgery;C.before the second surgery; D.after the second surgery; R.right; L.left; RP.right-posterior; LA.left-anterior
病例2:男性,42岁,10年前在外院住院手术治疗,无第一次MRI资料;第二次术前MRI 显示双侧听神经瘤,如图2A:T1WI呈等低信号;图2B:T2WI呈等高信号;图2C: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性强化。图2D:术后示右侧肿瘤基本切除。
A.before the second surgery T1WI; B.before the second surgery T2WI; C.before the second surgery MRI; D.after the second surgery T1WI; R.right; L.left
3 讨论
3.1 病因分析
迄今国内尚无NF2流行病学研究,据国外报道NF2发病率为1/33 000~1/40 000,其临床特征为双侧前庭神经鞘瘤,常伴有皮下神经纤维瘤、颅内脑膜瘤、胶质瘤、室管膜瘤、脊神经根神经鞘瘤、白内障等[1-2]。有研究表明,双侧听神经瘤是由于NF2基因突变和编码蛋白质merlin失活引起[3]。NF2基因位于染色体22q12,NF2基因缺失导致遗传性疾病2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发生,其主要表现型为双侧听神经瘤。近年来发现,merlin参与CD44受体EGFR和信号通路Ras/Raf、canonical Wnt以及与细胞核内E3泛素配体CRL4相互作用,提示merlin在NF-2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3-4]。在NF2中,磷酸化merlin促进肿瘤细胞增生,是临床上肿瘤不同生物学行为的原因。
3.2 治疗
NF2听神经瘤治疗方案的制定是复杂的[5]。手术时机的选择、肿瘤的大小、严重程度及部位都会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对于双侧听神经瘤的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当慎重且个体化。对于双侧肿瘤都比较小的患者,采用随访观察的方案比较好。每年作一次MRI检查了解肿瘤生长的速度,并密切观察听力下降水平, 同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可以选择手术治疗,但需详尽告知手术治疗的利弊。
手术是治疗NF2的主要方法,而肿瘤大小则是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及术后能否保留听力的关键。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要个体化, 根据NF2患者的个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6]:若双侧听神经瘤直径<1.5 cm,听力保存良好(纯音测听≤50 dB,言语识别率≥50%),可试行听力保存手术;若一侧听力丧失,而听力保存侧听神经瘤较小时(直径<1.5 cm),对听力保存侧肿瘤可进行临床观察或试行听力保存手术;肿瘤体积较大(直径>1.5 cm~2.0 cm)时手术治疗行听力保存较为困难,可行非听力保存肿瘤切除术。有研究表明[7],当听神经瘤造成听力下降时,为延长听力保存时间,可行内听道减压术而不切除肿瘤组织,其术后平均听力保存时间为2.1年。此外,有研究[8]表明,NF2听神经瘤行经中颅窝听力保存手术后,50%以上的患者可出现术区肿瘤的再生长,平均无肿瘤生长时间为42.1个月。
我们对4例患者行后乙状窦入路肿瘤切除术。手术在面神经肌电图监测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蜗神经动作电位监测下进行,肿瘤切除严格限制在瘤壁内进行,使用超声吸引技术,提高肿瘤切除效率。术中识别、分离、保留面神经和蜗神经。2例患者术后第2天开始反复出现中、高热,考虑非感染性因素,经对症处理后无好转;术后5 d加用罗氏芬2.0 g q12 h,无改善,术后1周予美平1.0 g q8 h,万古霉素1.0 g q12 h,1周后体温逐渐改善,持续用药2周,停药两天稳定后出院。期间5次行脑脊液细菌培养均阴性,脑脊液糖和氯化物偏低,白细胞偏高。脑室外引流15 d。1例患者出现脑积水症状,最初采用腰大池置管引流,穿刺不出脑脊液,经椎体CT检查发现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提示占位压迫,使脑脊液循环受阻,遂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积水症状改善,意识恢复。
NF2患者由于全身多处神经均有发生肿瘤的可能性,其椎管内出现占位,导致脑脊液流出受阻而引起脑积水,影响患者的恢复及生活质量。此时,腰大池引流无很大用处。因此,对于术前已合并椎管内占位的患者,可采取切除头部肿瘤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这样可减少由于椎管狭窄引起脑积水的可能。此外,一些患者由于肿瘤过大而压迫脑干引起后组颅神经功能的逐渐丧失,突然的手术解除肿瘤的压迫可引起颅神经的二次损伤,导致术后患者的后组颅神经功能难以恢复,致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易误吸而引起肺部感染,影响患者恢复。对于此类患者,应加强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NF2手术切除易残留且术后易复发,其复发时可采用放疗或化疗等方法治疗,但化疗的方案及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3.3 局限性
本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病例的信息收集可能存在偏差,并且其出院后随访工作做的不尽完善;其次,分析的病例数太少,得出的结论可能以偏概全,希望今后有更多的病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