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班幼儿趣味性科学探究活动
2020-12-17朱敏勤
文 朱敏勤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领域中提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首要目标,因此,我们要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幼儿提供探索机会。本文主要从科学活动的内容选择、活动形式和指导策略三个方面浅议中班幼儿的趣味性科学探究活动。
一、趣味性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选择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活动内容不仅能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搭建认识周围事物的桥梁。教师可以结合家庭资源为幼儿选择生活化、趣味化和易操作的活动内容。
(一)挖掘家长资源
充分挖掘家长资源,生成具有趣味性的科学探究活动。例如,在一次中班科学活动“酵母发酵”中,我们邀请了来自苏州大学药学院的家长,与幼儿一起做实验。他先将酵母融进温水里,再慢慢把水倒入面粉中,将面粉揉成面团,静待面团发酵。活动内容与活动材料都来源于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家长的到来让幼儿的参与度更高,亲子互动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把握幼儿兴趣
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开展探究活动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如假期回来后,幼儿都在谈论自己的旅游经历,教师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了科学活动“我去过的地方”。活动中,幼儿不但认识了中国的地图,而且能够尝试在地图上找到自己去过或知道的地方。
(三)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
科学探究活动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例如,在科学活动“万花筒”中,通过家园合作,幼儿了解了万花筒的组成并发现万花筒里的神奇世界。家长与幼儿一起动手制作万花筒,在亲子制作的过程中,幼儿们发现了万花筒的“秘密”:万花筒中,三面镜子放在三棱柱内形成了一个光线闭合的空间,这样看到的物体影像会从一面镜子反射到另外两面镜子上,经过反复反射,就形成了一个排列有序且互相对称的几何图案。
二、趣味性科学探究活动的形式
活动形式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幼儿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地去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依靠自己的经验进行探究活动,进行获得创造力和实践力。
例如,将科学活动“第三只眼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首先,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来分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不同。其次,教师引导幼儿用不同的透镜来观察周围事物。最后,幼儿通过实验的方法佐证之前的猜测是否正确。在这一阶段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会用不同透镜观察周围事物的乐趣。第二阶段: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去草地上寻找小蚂蚁,我们应该选什么镜片?老奶奶要读报纸,应该选择什么镜片来帮助她?妈妈出门需要防晒,应该为她选择什么镜片呢?小学的哥哥姐姐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应该选择什么镜片来帮助他们?根据问题,让幼儿选择不同的透视镜,丰富他们的直观经验。
教师可以将科学探究活动分为若干个有趣且具体的活动,为幼儿创造层层递进的系列探究活动支架。这样的活动形式能给幼儿留出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索,从而建构新的认知经验。
三、趣味性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策略
(一)鼓励幼儿与操作材料进行互动
例如,在科学活动“球球楼梯”中,教师鼓励幼儿用塑料吸管和三角形纸板制作球球楼梯。在实验中,幼儿通过观察球球往上攀爬的过程,了解到气压改变带来的神奇现象,激发了幼儿开展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
(二)鼓励幼儿主动分享经验
教师为幼儿提供充足的交流时间,并及时给出正确的指导建议,帮助幼儿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实验结果。例如,在科学活动“小精灵眼镜”中,幼儿透过红、黄、蓝色的镜片观察周围的事物,然后分别将镜片按照不同颜色依次重叠,进行观察,鼓励幼儿大胆说一说两次观察时物体颜色的变化。
趣味性科学探究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丰富了幼儿的科学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科学活动中,幼儿总是操作失败,教师要善于寻找和发现幼儿在生活中的兴趣点,以游戏化的形式增添科学活动的趣味性,在家园合作中引领幼儿进行探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