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使用思维导图
2020-12-17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思源实验学校方莉娟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思源实验学校 方莉娟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在未开发的状态,所以在学习数学时难免遇到困难。为有效处理应对这些问题,采用了思维导图的方法。本文旨在研究如何以思维导图来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数学学习。
一、思维导图——系统整理,加深印象和理解
小学生因为受到年龄、经验、理解能力等因素的限制,难以深入了解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定义,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同时,小学生大部分凭借记忆力记住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但由于老师采用“填充式”的传统教育方式,时间一长,容易出现相似的知识点混乱、张冠李戴、概念定义模糊不清等不良现象,从而导致随着学习进度的推进,学习的效果越来越差的情况。
使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则能改善这类情况。在讲授新知识以前,教师可以提前将课堂内容中学生容易忽略的关键和混淆的部分以及重点全都系统整理出来,进行合理有序的排版,通过比较、标记、结合相关实际进行联想等方式制作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第一印象,使他们能够在脑中建立数学模型,引发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例如,在认识图形时,可以采用画图区分的方法。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些常见的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并分别标注名称,然后进行分类和讲解。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对熟悉事物进行思考,还能使认识更加直观明了,有针对性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巩固学习到的知识,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思维导图——潜在暗示,化抽象为具象
小学生的大脑仅仅处于启蒙阶段,有许多的思维潜能还未能激发出来。而人的思维往往受到很多潜在因素的影响,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一步步由浅入深,然后将概念中的关键字词突出表现出来,加以引导,学生通过这些“特殊标记”进行自我联想,从而能够记住这些内容。前面那些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在进行暗示,同时引出相应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接受的时间。
上述这种引入重点的过程是将知识系统化的过程,能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点、掌握知识点,并且能锻炼学生的专注度,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重难点的能力,形成一定的理论框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满足学生对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渴望,以此获得成就感,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学习数的分类时,可以运用韦恩图将数字一个个归类,将奇数与偶数、整数与小数以及小数中的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等放在图中进行明确的分类,同时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让学生以发散性的思维进行相应的补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拥有课堂参与感的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辨析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将抽象知识化为自己所能理解的具象内容,真正将书本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想法。
三、思维导图——连接重点,明确思路框架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主干和分支的图,这意味着教师能从一个点引发学生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和联想。因此,教师可以在最后将众多的相关知识点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方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采取多种不同的角度来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在遇到难题时能从多方面分析寻求解决之道。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先一步深入研究课堂知识内容,将全部知识大体分为几个部分模块,以学生能够直观清晰理解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再一次进行复习性的讲解。此外,还应当拿出学生容易出错的、需要重视的内容进行再一次的简单讲解,唤起学生深处的记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黑板板书,需要强调的地方可以进行标记,或者在框架外以醒目的方式简单书写。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写板书时对学生进行一些提问,先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搜寻记忆,然后再给出答案,再一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例如,在复习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摘抄黑板上的复习体系,要求一定要清晰,能看出其中的关联性、逻辑性。如花朵和叶子、大树和枝干、蝴蝶和翅膀等图案可以作为学生设计框架的方式,将众多繁杂甚至枯燥的知识点变成丰富多彩的、易于记忆又有结构性的图画。无论是从表层还是深层看,都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广度,增加了学生的体验感。
总之,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并加以系统整理,形成一个清晰明了的框架并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加入课堂中并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求知欲,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此后,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和复习,以此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堂不仅是老师的,也是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