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12-17新疆石河子总场第一小学殷桂萍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鸡蛋壳植树学案

新疆石河子总场第一小学 殷桂萍

小学是教育的起点,因此小学的基础学习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而数学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还能使学生养成一定的自主学习习惯,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课前预习、实践活动、课后作业这三方面探讨了创新教学,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从容地分析和应对,以此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创新能力

由于数学知识较抽象,且逻辑性强,所以基础知识差的学生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掌握课堂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制定导学案,让学生提前对课堂内容进行学习,针对同一问题创新出多种解决方法,并将不懂的问题进行勾画,待到上课时进行针对性的听讲,这样既能保证学生的听课效率,又能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拓展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成长。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人民币,并学会如何使用人民币,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笔者给学生制定了导学案,让学生提前对这节课的知识进行了预习,其中导学案中的一个题目为“将20 元换成1 元、5 元和10 元,有多少种方式”,这道题目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创新出多种方法来解答,在预习的同时熟悉了人民币,并且掌握了一定数额之内的计算,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轻松认识了各种人民币。总之,导学案的设置让学生体验了创新,并且对课堂内容充满了好奇,发展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之外,教师还要丰富教学活动,为学生创办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创新,从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并形成自主探讨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习完“植树问题”之后,笔者带领学生参加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让学生针对不同的植树问题提出各种植树方案,比如横排植树,两端都要栽一棵,再如圆形植树,确定树木的棵数,通过创新方案来解决植树问题,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在学习完《年、月、日》这一课时,为了验证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理解程度,笔者让每位学生制作了一个小台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课堂中的知识进行了应用,并在台历上加上了自己的创意,有的学生画上了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有的学生画上了五角星,还有的学生直接做成了手抄报,从而制作了一个又一个精美的台历。总之,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但巩固了课堂知识,同时还让学生发挥了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从而主动学习和探究课堂知识,实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要求。

三、通过课后作业培养创新能力

课后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工具,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和认知规律来设计课后作业,并且作业要坚持主体性和创新性的原则,让学生在作业中既能巩固课堂知识,又能开动脑筋进行创新,从而充分体现作业的设计价值,使学生在作业中充分掌握数学知识,并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各种问题。

例如,在学习了《找次品》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培养学生化归和优化的数学思想,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道数学作业—让学生从50 个完好无损的鸡蛋中找到一个鸡蛋壳。学生们通过思考,创新出了各种方法,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把鸡放入水中,哪个漂起来,哪个就是鸡蛋壳;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将鸡蛋一个一个磕碎,哪个里面没有鸡蛋清哪个就是鸡蛋壳;还有的学生认为,直接称重量就可以判断出来。通过思考和分析,同学们创新出了各种验证鸡蛋壳的方法,并且在验证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多样化和最优化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渗透,从而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展数学思维,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并能够举一反三,找到最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为社会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为祖国的建设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鸡蛋壳植树学案
鸡蛋壳大变身
植树
植树真快乐
乡愁导学案
鸡蛋壳的奇妙之旅
植树鸟的来信
能穿透鸡蛋壳的根
鸡蛋壳上的“浮雕画”
“比例尺(一)”导学案
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