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引导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2020-12-17李秋汶杜佳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0期
关键词:疼痛感全麻病症

李秋汶,杜佳繁

(绵阳市中心医院疼痛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1 引言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为疼痛感强烈的神经类病痛,疼痛发生具有阵发性特点,且未经治愈会反复发作,病痛发生时患部出现电击样痛感,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秒种不等,给患者带来强烈的痛苦[1]。针对该病症,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众多,部分患者可通过服药解决病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射频热凝法针对ITN治疗效果明显,且造成的创伤较小,然而在应用该方法时,穿刺是其实施难点,不仅其精准度难以把握,而且极易引起相关并发症,在此过程中强烈的疼痛感也令许多患者望而却步,尤其是对于一些同时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和高龄患者而言,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突发风险。使用静脉全麻方式,可降低该类病症治疗中患者的疼痛感,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治疗积极性和配合水平提升,实现更加良好的治愈率,一旦患者出现病症复发情况,也可再次前往医院进行治疗。CT引导增强穿刺精度,对提升治疗质量大有裨益、本文对128例ITN患者实施静脉(不插管)全麻方式下的CT引导射频热凝治疗,成效显著,回顾情况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中ITN确诊病例患者共计128例,通过CT定位实施穿刺手术成功128例,穿刺所需时间3.12~45.67min,平均用时15.41min。术后观察,出现穿刺左眼周青紫情况1例,7d内疼痛复发7例。出院后,半年内复发情况10例,一年半后复发1例,该病例在2年以后再次复发。经重复治疗后,复发患者痊愈。

2.2 纳入、排除标准

患者全部服用卡马西平或者奥卡西平,有些患者另外服用普瑞巴林,以应对过于强烈的疼痛感。患者中有2人在服用卡马西林之后发生剥脱性皮炎病症,采用抗过敏治疗方法,该病症痊愈。评价和随访医生未更换。术前VAS>7,患者出院之前VAS≤2。以书面形式获得患者知情同意。

2.3 方法

2.3.1 术前准备 (1)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患者已知手术内容并签署同意书。该手术进行之前的6h内,患者禁止饮水饮食;(2)在患侧标记穿刺点,分别为:A穿刺点,位于口角外3cm部位;B穿刺点,位于耳孔前2.5cm部位;C穿刺点,瞳孔正下方眼眶下缘部位;(3)提前0.5h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使用西泮,用量10.0mg,也可使用哌替啶,用量为1.5mg/kg。使用抗生素,采取静滴方式。若手术环境为洁净手术室,则不可采取静滴方式,保证患者的静脉通路畅通即可;(4)对CT室实施消毒操作,备齐心脏复苏所需医疗器械;(5)使用CT对卵圆孔进行扫描,并随时监测患者心电表现,通过鼻导管从患者健侧鼻孔为患者实施给氧。

2.3.2 实施麻醉 (1)静脉注射,药物为丙泊酚,用量标准为1.0mL/kg;(2)进行缓慢的静脉注射,等待1min左右,确认患者意识丧失,实施穿刺,无须实施局部麻醉。

2.3.3 摆位和穿刺 患者应保持头伸仰卧位,束缚其手足,消毒、铺巾。依据之前的标记位置,从A点刺入,确保射频穿刺针在AB线落实侧面观,于AC线落实前面观,穿刺深度应为6.5~8.0cm,在此过程中若发生脑脊液流出现象或者穿刺针针尖触及骨质,立即停止穿刺。利用CT对患者实施颅底扫描,对针尖所在位置进行观察,该扫描层厚应为1.0mm,借助CT成像将针尖移动到指定位置,进行针对性穿刺。应严格控制穿刺深度,太浅则无法达成治疗要求,太深则极易造成患者全身抽搐。

2.3.4 热凝 在CT引导下将针尖移动到指定位置之后,将电压调整到0.5V,频率调整为2.0Hz,50.0Hz,然后进行通电刺激,根据热凝位置不同,设置不同的电刺激效果。热凝温度和时间分别应设置成70摄氏度,0.5分钟;75摄氏度,0.5分钟;80摄氏度,2.0分钟,然后实施射频热凝操作。麻醉效果消失后,对患者的患侧部分进行检测,了解其视力水平以及皮肤感觉变化。若视力水平无异常,皮肤出现感觉迟钝的情况,则说明治疗可结束,若未得到此结果,则应增加丙泊酚的用量,并根据患者情况重复该治疗。

2.4 疗效评价标准

以VAS方式进行评分,对围手术期患者疼痛感受进行评价,手术后疗效分为4个等级:患者未出现疼痛感,VAS<0;患者偶尔有疼痛感,但较轻微,VAS<2;患者疼痛降低,但需服药,VAS≤4;疼痛未改善,VAS>7。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患者共计128例,穿刺成功128例,穿刺时间3.12~45.67min,平均用时15.41min。VAS评分均低于2分。在术后住院观察阶段,穿刺左眼周出现青紫情况1例,据分析为穿刺造成的血管损伤。7d内疼痛复发患者7例,疼痛感轻微,其VAS评分未超过4分,重复治疗后无痛感。

出院的患者中,半年内存在复发情况10例,均接受重复治疗,治疗后无痛感。一年半后复发1例,该病例在2年以后再次复发。该患者经重复治疗后,病患位置无痛感。对满2年的患者进行随访,共计91例,随访率71.09%,全部未见疼痛症状,均出现面部或舌部异常,具体表现为感觉变得迟钝,其中1例在饮食时患侧咀嚼无力,但饮食并未受到实质性影响;3例患者出现健侧三叉神经痛,以该治疗手段入院治疗,疼痛感消失。重复治疗的全部患者配合度良好。

4 讨论

ITN为多发性疑难病,患有该病症的主要症状为患者三叉神经区域有强烈的疼痛感,且疼痛感阵发性反复发作。经调查研究显示,患者中性别占比女性多于男性,且右侧发病率更高,中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病情呈蔓延式增长[2]。该病症误诊概率较高,且治疗难度较大,在诊断时应对继发性病症进行排除。

射频热凝是通过温度设定,对痛觉神经进行针对性破坏,使患者病患处失去痛觉,实现止痛,在此过程中,患病部位的触觉以及运动功能不会因此而遭到破坏[3]。但该方法应用时若采用局部麻醉,穿刺治疗过程伴随强烈疼痛感,还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病发,且全麻疗效评估困难,盲穿存在较大风险,用时较久。但是采用静脉(不插管)全麻方式的CT引导射频热凝治疗方法,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静脉全麻后,患者不会在治疗和穿刺过程中感受到疼痛,穿刺效率更高,患者治疗体验大幅度提升,重复治疗积极性明显增长,治愈率可得到一定保证。且该方法的运用,可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增强穿刺精度,并且在当前医疗条件下可操作性较高。

综上所述,在确诊ITR的病例中使用静脉(不插管)全麻处理的CT引导治疗,运用射频热凝法,风险性更低,临床成效更加明显,治疗中穿刺位置精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患者的疼痛体验减轻,患者评价更高,且便于多次治疗,应将该方法进行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疼痛感全麻病症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青春期病症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夏季常见病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