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SA步进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诊疗中的应用

2020-12-17蒋保华李海勋张莎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0期
关键词:造影下肢动脉

蒋保华,李海勋,金 磊,张莎莎

(1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介入科 江苏 苏州 215000)

(2遵义市第一医院介入科 贵州 遵义 56300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属于一种难治性疾病,此种疾病主要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导致,会引起患者出现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最终导致肢体慢性缺血[1]。患者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者消失,引起肢体损伤,对患者运动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病情长期发展会引起趾溃疡、坏疽、足溃疡等并发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新型技术不断被临床引用,近些年,DSA步进技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相比较常规技术,DSA步进成像技术具有更高的辨识度,分辨率更高,图像质量更高,有助于后期介入诊疗[2]。本文作者为进一步探讨DSA步进技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效果,选择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以下分析,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数字法于2016年4月—2020年7月,选择3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采用DSA步进技术并进行介入诊疗,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51~70岁,平均(60.50±3.00)岁,病程5~20年,平均(12.50±2.00)年。纳入标准:40岁以上,患者具有间歇性跛行、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症状;经血糖测定、血脂测定、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测定等,配合无创或有创血管检查诊断均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疾病诊断标准[3];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具有意识障碍患者;排除合并具有其他脏器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本研究中3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与建议:叮嘱患者饮食清淡、戒烟戒酒,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进行行走锻炼,采用外科治疗与介入治疗。此外,对30例患者进行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检查,仪器型号:飞利浦UNIQFD20单向落地式C型臂数字减影血管机(矩阵信息=1024×1024,33cm采集图像),高压注射器:Mark4Puls(USA)型,打印机:柯达8700干式激光[4]。根据经股动脉穿刺方式对患者进行插管,行下肢动脉造影操作于5F下,以每秒2~4F选择步进法。指导患者保持卧位进行注射,其参数为延时0s,流率:15~18ml/s,压限:400~500psi,造影剂选择300mgI/ml碘海醇注射液,合理、自动控制其曝光条件,告知患者下肢部位需保持静止,于常规正位下,对造影剂位进行合理选择,若发生不良反应,则应立刻指导患者选择斜位。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差异进行对比

图像质量判定标准:优:图像显示血管十分清晰,图像中可见伪影;良:图像中伪影较模糊、血管显示较模糊、成像欠佳;差:图像中不可见伪影,且血管显示十分模糊。图像质量优良率=(质量优例数+质量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本文所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表示所有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为基础计算P值,若出现P<0.05,则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应诊断后,均具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闭塞,30例患者中,病变程度可分为较严重、行球囊扩展治疗后有效、行球囊扩展治疗后无效,分别为21、6、3例,三种病变程度分别占比70.00%、20.00%、10.00%;经有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足背部温度有一定改善,具有良好的供血情况,足背部搏动减弱现象消失,搏动增强。

2.2 DSA步进技术图像质量

经DSA步进技术的应用,图像质量优23例、占比76.67%,图像质量良6例、占比20%、图像质量较差1例,占比3.33%,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6.67%。

3 讨论

由于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等不良习惯与不良病情的影响,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发病率越来越高,此种症状主要是因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形成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引起患者肢体慢性缺血。具有此种症状患者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者消失、静息痛、肢端皮温下降、毛发脱落等临床症状,给患者带来循环障碍、肢体损伤等危害,不利于运动功能,影响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此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本质为动脉壁沉积粥样脂类,减低患者动脉弹性,导致管腔变窄,此种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最为常见,在老年时期病情已经加重。近些年来,临床经验显示,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判定,并给予合理的人为干预可使其病情症状有所缓解,改善病变情况。

临床常对此种症状患者采用血糖测定、血脂测定、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成像等技术进行检查,并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加用无创、有创血管检查进行诊断,根据诊断结果进行对应治疗。但常规诊断与检查方式时间较长,程序较为繁琐,影响最佳治疗时间。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有效、科学性技术被临床推广应用,在保证诊断患者符合相应标准时采用DSA步进技术效果显著,其标准为:年龄在40岁及以上患者;具有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不良疾病患者;具有间歇性跛行、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者消失、静息痛、肢端皮温下降等临床症状患者[5]。DSA技术属于一种新型影像学技术,其检测方式为:X线心血管造影+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时间滤波处理、数变换处理、对比度增强处理等)具有多样性,采用此种方式,应用高压注射器,对造影时其所需的对比剂注射速度、压力剂剂量可以进行有效控制,采用微处理器,对其处理速度进行适宜设定之后,对电路进行合理控制,从而可以有效控制注射电机的速度,最终可以消除造影血管以外的结构,更加凸显出被造影血管的血管影像。

本文作者为进一步探讨DSA步进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诊疗中的应用效果,选择30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经研究,诊断结果显示患者具有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与闭塞,30例患者中,病变程度可分为较严重、行球囊扩展治疗后有效、行球囊扩展治疗后无效,分别为21、6、3例,三种病变程度分别占比70.00%、20.00%、10.00%,经有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足背部温度有一定改善,具有良好的供血情况,足背部搏动减弱现象消失,搏动增强。图像质量优23例、占比76.67%,图像质量良6例、占比20%、图像质量较差1例,占比3.33%,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6.67%。

综上所述,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疾病患者采用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图像质量较高,具有较好分辨率,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对应介入诊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造影下肢动脉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以横动脉及趾底动脉为蒂的Flowthrough游离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